APP下载

新时代企业劳模工匠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7-17中铁大桥局工会张建波

工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模工匠工人

文_中铁大桥局工会 张建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劳模工匠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加强企业劳模工匠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对企业劳模工匠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劳模”这个词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社会示范性和强大的群众号召力。建国初期,毛主席对劳模提出了“三个作用”:“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劳模的时代内涵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踏实务实、执着专一、宁静致远的“工匠精神”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需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需要。要通过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引导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当前,许多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但中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生产与供给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也需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真正实现从量到质、从速度到效益、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更迭转换。

当前企业劳模工匠队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是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待遇不高。在企业里,工人的收入待遇一般处于相对低层,薪酬设计中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待遇不高,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工人队伍的政治体现不够明显,经济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势必影响到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技能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在很多企业里,还存在工人在职业发展、职业晋升中论资排辈,工作干好干坏、做精做差收入差距不明显的现象,技能工人往往只能和干部同挤一样的职业发展通道,技能人才流动存在机制体制障碍。

三是工人的培养渠道和培训能力建设滞后。当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少年轻人不愿意读职业技术学校,不愿意在生产一线工作,认为艰苦,不赚钱,没有社会地位,不能静下心来专攻技术技能;同时产业技术工人教育培养投入总体不足,技术工人总量不高,技能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不够强,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弘扬。

加强新时代企业劳模队伍和工匠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立科学的选树机制。要建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劳模工匠日常管理机制,把劳模工匠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畴,促使各单位重视和做好劳模工作。要坚持定期对劳模工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制定劳模选拔、评选办法,在选树劳模上坚持向施工一线的重要岗位贴近、向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和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倾斜。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健全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促进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要比照同级专业技术人员标准,落实技术工人工资、补助、医疗、差旅等待遇。要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技能培训。

搭建形式多样的发展平台。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加强企业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培训,有目的地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工会的职能定位,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职工书屋”、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联盟”建设,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围绕生产中心,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不断增长职工见识,提升技能水平。

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环境。要发挥劳模和工匠的榜样作用,通过表彰先进和宣传事迹,有效发挥表彰对象的示范效应。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基本每五年一次,劳模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而杰出工匠的评选及表彰启动时间不长,全社会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感知的过程。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大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背景之下,营造积极向上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为此,需进一步提升对杰出工匠表彰的层次和力度,通过重奖的“杠杆效应”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关注,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掀起尊重劳动、敬业精业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在宣传引导,根在制度建设。只有为劳动者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和激励,才能在全社会实现劳模队伍与工匠队伍的代际和代间传承。两种精神的制度建设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分配制度、职称评定、户籍制度等多项内容。要找准关键,在劳动者最关心的制度建设领域发力,以提升制度建设的效率。要把握舆论导向,持续不断地为工匠发声,为工匠正名,让劳模工匠享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尊重和敬意,让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荆楚名匠”等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全社会追捧的“明星”和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劳模工匠工人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