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的扬琴
2019-07-16周阳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厘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关系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的发展,而除了物质为载体的丝绸、瓷器、香料等,还有以艺术为载体的音乐、绘画、文学等,其中音乐在丝绸之路传播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乐器、器乐通过此通道进行传播发展,例如扬琴、琵琶等,这些乐器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为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音乐元素传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扬琴为例,探析丝绸之路中“锵”的发展,通过分析扬琴在乐队中演奏作用的演变进而探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扬琴;丝绸之路;新疆;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自汉以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便逐渐开辟。然而作为一条长期以来人类相互交流的一条交通要道,其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在人类交流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以此為纽带日益加深联系。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厘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关系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的发展,而除了物质为载体的丝绸、瓷器、香料等,还有以艺术为载体的音乐、绘画、文学等,其中音乐在丝绸之路传播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乐器、器乐通过此通道进行传播发展,例如扬琴、琵琶等,这些乐器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为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音乐元素传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以扬琴为例,试探析丝绸之路中“锵”(即新疆扬琴)的发展,通过扬琴在乐队中演奏作用的演变,进而探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一、扬琴的起源及流布
扬琴虽然为外来乐器,但却不同于钢琴、小提琴、小号等外来乐器,其虽来自异域,但是由于进入中国时间较长与中国文化结合较为密切,故有着极为深厚的中国“血统”,抑或说扬琴已成为当今中国民族器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扬琴在丝绸之路的流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作为乐器发展的历程。在《丝绸之路上的扬琴源流考》一文中,作者认为扬琴由波斯-阿拉伯地区起源,这为扬琴与丝路的关系以及扬琴在丝路上的传播方向提供了有力证据。以历时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扬琴的发展与影响不同,共时的角度去观察不同地域的扬琴虽形制相近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历时与共时两者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扬琴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与不同地区扬琴乐器的风格。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地缘上临近古代的波斯——阿拉伯地区,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中新疆地区是其必经之路,故与波斯——阿拉伯地区的交往尤为密切。扬琴的传入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说扬琴来自波斯——阿拉伯地区,一说扬琴来自西方经海路传至我国。从音韵学角度考察新疆地区对扬琴的称呼——“锵”与古波斯——阿拉伯地区相同,从这一点进行考察,可知新疆地区扬琴与扬琴发源地的关系。而“海路说”所提供的扬琴始称“洋琴”的说法也有证据可寻,究竟是以单线路传入中国,还是经陆路与海路两条线路传入中国,还有待更多的材料与证据进行核实,但可以确定的是扬琴为外来乐器无疑。
既然来自异域乐器,其服务主体最初便必然不属于中国音乐体系,而随着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与演变逐渐地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在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等形成了具有当地音乐特色的音乐风格,新疆便是中国众多扬琴音乐风格所属之一。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各民族音乐文化在此地相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音乐风格,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精华共同造就形成了当下中国新疆地区扬琴的艺术特征。
二、“丝路”上扬琴的演变
扬琴最初传入我国时由于乐器的形制,造成扬琴以铜弦为主且杂音较多,并且演奏所使用的击弦工具较为简单,没有对音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扬琴音色的优劣,一方面在于对乐器本身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于对扬琴演奏所使用的击弦工具的处理,保证了扬琴音色中杂音的多寡与发出声音的坚实与否。在击弦工具的头部所使用的包料的质地、薄厚等都会影响到其作用于琴弦时是否出现杂音等诸多要素。扬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无论是经陆路还是海路传入中国,其若要适应中国音乐的发展就必然会进行相应的变化。从其主体的改革到对击弦工具的改革,再到律制、材料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表面上看扬琴是一件舶来品,而实际上现在我国所使用的扬琴是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创新改革而形成的符合中国人听觉审美的一件民族乐器。
(一)扬琴主体的演变
扬琴的中国化进程的变化体现在诸多方面,而主体的变化是重要变化之一。最初扬琴传入我国时所使用的是二排码,而后由于中国人民对于音乐审美的需要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需要,扬琴由二排码改进成为四排码,这样一来扬琴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利,演奏有更大的张力。与此同时,扬琴的共鸣箱、琴弦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一方面加大了共鸣箱的体积,另一方面改铜弦为钢弦,这两种变化使扬琴的声音更加浑厚明亮,材料的更替也使音色更加纯净;另一方面对于扬琴击弦工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众所周知,扬琴的发源地波斯——阿拉伯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鲜有竹子,故在扬琴最初所使用的击弦工具或为木质,然而相比竹子而言,由于竹子的纤维比木头含量更为丰富,所以竹制的击弦工具弹性优于木制的击弦工具。这一改革不仅在演奏速度上使中国扬琴优于传统扬琴,在音色上由于击弦的柔和程度要优于木制的击弦工具,对于演奏者而言由于制作材料的轻量化使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减轻长时间击弦所带来的劳累感。
(二)扬琴律制的演变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扬琴由二排码变为了四排码,这不仅影响着外观形制的变化更影响着扬琴律制的变化。扬琴由最初的七音型、八音型,逐步演化成为双十型、双十二型等,音位的增多使扬琴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此外,由于我国民族乐器普遍采用五度相生律的律制,而为了顺应演奏的需要,扬琴的律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其他主奏乐器的律制,故扬琴传入我国后亦采用五度相生的律制。所以,与西方传入的扬琴的“十二律”不同,中国扬琴采用的是七声音阶序列、五声音阶为主的模式。由此可知,扬琴在传入我国后不仅在形制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律制方面也有较大的变革。
(三)扬琴演奏技法演变
项祖华以“左右全能、点线结合、曲直相兼、纵横交错”来概括当今扬琴演奏的发展趋势。扬琴形制与律制的变化使扬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自身的演奏技法,尤其是在击弦工具进行改革后衍生出更多样的演奏技法,如轮竹、颤竹等,而在琴弦的处理方面有滑抹、揉弦等技法。技法的创新使扬琴得以有更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长盛不衰。
综上,正因为扬琴这件乐器可以依时代不断进化、依地域不断变革,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艺术环境与新的审美需求。诸多外来乐器通过不同方式演进形成与中国文化如何的形制,这说明文化向心力所造就的审美的相似性,而审美的相似性又使扬琴这件乐器依据中国人的审美进行了演变,从而适应了中国人民需要在中国大地上进一步发展。
三、新疆扬琴的伴奏特点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古波斯——阿拉伯地区文化的影响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与中国其他地区所使用的扬琴相互融合有具有一定的地域风格。而这种地域风格特点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方面体现得较为全面。中国新疆部分地区称扬琴为“锵”,“据了解,在中亚地区,包括前苏联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还有中国新疆的扬琴过去都称作‘锵”,这进一步说明新疆使用的扬琴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新疆地区扬琴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乐团中所使用的扬琴,另一种是民族民间音乐中所使用的扬琴,两种虽略有细微差别但整体上趋同。由于扬琴在诸多表演形式中多处伴奏地位,故本文所讨论重点在于伴奏特点,对两者的细微差别不再进行赘述。
由于扬琴或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而新疆地区又是扬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最前沿地区,所以,在这一地区扬琴的发展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当地的音乐特点。在我国诸多民间艺术形式中都有其身影的出现,例如,在木卡姆、山东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中扬琴均以伴奏身份呈现,也因为扬琴这件乐器有“融合音色”的特点,使其在新疆音乐中得以大规模推广使用。
新疆地区的音乐极具特色,融我国众多民族音乐所长于一身,音乐热情、粗犷,体现出新疆地处人民质朴的性格。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维吾尔族、汉族等十几个甚至于几十个民族定居于此,语言类型多囊括三大语系中十几种语言,“从音乐文化的体系上讲,这里并存着中国音乐调式体系、欧洲音乐调式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调式体系这三大音乐调式体系。”受三种音乐体系的共同影响形成今天新疆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而新疆的扬琴伴奏就是在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音乐中不断发展而来的。新疆音乐的旋律节奏有着非常明晰的特点,这也使新疆扬琴在伴奏过程中遵循新疆音乐的发展。
一件乐器的伴奏特点与其所使用的演奏技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演奏技法的不断提升伴奏也愈加丰富,新疆扬琴的伴奏也由简单的和弦节奏发展成为具有复杂和弦、节奏型等具备高水平演奏技法的伴奏乐器。在传统技法中运用了齐竹、分竹的演奏技法,使扬琴在伴奏声部中演奏技巧得到了极大的展示。在创新技法的应用方面有双反颤竹、双手轮指等,这些技巧的加入使扬琴在伴奏声部能更加酣畅地展现新疆音乐的特点。在扬琴新疆音乐的伴奏中常出现一些具有新疆地区浓郁特点的节奏型,例如前三十二后十六分附点音符,而扬琴快速的反应特点使演奏者可以较为准确地表现出这些节奏型,使音乐更加和谐地配合主奏乐器或主唱,使音乐更加丰富饱满。在新疆扬琴的演奏手法中还加入了“压揉”这一元素,“压揉”原为古筝、琵琶等拨弦类弦鸣乐器的审美理念,一说是借用卡龙琴的演奏手法。在扬琴的演奏过程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新疆音乐的特色。而且其改变了扬琴演奏击弦而发出单一音的特点,使伴奏音乐更富于张力。创新技法应用的双反颤竹使得扬琴在伴奏中其音色更加具有表现的张力,而双手轮指可以模仿新疆戈壁荒上飞沙走石的环境特点。此外,击弦所使用的琴竹有不同的材质有钢片琴竹、毡头琴竹等,这些琴竹的使用也使伴奏过程中扬琴的音色更加丰富。以上所述,这一系列的创新与借鉴发展正是新疆扬琴可以長盛不衰、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关键所在。
四、新疆扬琴发展的意义
新疆扬琴音乐的发展对当地音乐教育的认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推进“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于扬琴的认识有助于推动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认知,形成音乐为核心的文化内聚力,并且在传统音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对于新疆地区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应当认识到,所有的音乐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而新疆扬琴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借鉴意义对于音乐教育尤其是传统音乐教育大有裨益。
新疆扬琴作为一件伴奏乐器在乐队演奏中不可或缺,在民族乐团与民间音乐中都有其身影的出现,其可奏和声使得音乐整体更加丰满,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其灵活性可以表现新疆地区中丰富的节奏型,并且可以较好地胜任新疆地区音乐中较难的节奏型,这是有其乐器属性所决定的。所以,新疆音乐中扬琴的加入可以更加完善地表现新疆地区音乐的特点。就新疆地区音乐的整体发展来看,扬琴作为伴奏乐器,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促进新疆地区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疆地区的音乐在丝绸之路上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做出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在音乐文化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而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经济的交流。新疆地区是一个多种文化大融合的地区,所以,将我国新疆地区作为一个中心进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建设重心之一,有助于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交流。从扬琴作为乐器的相同性与中亚各国形成相似互文便可看出文化的交融性。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有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民族团结,更有助于交流合作发展。
五、余论
本文借助新疆扬琴的演变与发展,以扬琴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与流变为例,着眼于全国各地区乃至世界视阈下对扬琴发展进行比较,旨在深入认识扬琴这件乐器与“丝绸之路”文化的紧密联系及其传播与演变所形成的文化影响。洞悉丝路背景下传统音乐艺术伴奏发展的连续性与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对当今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述研究表明,我国扬琴的形制近似,但受不同地理环境与人文文化的影响,其音声有着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地域上的绝对割裂,而呈相互渗透与相互独立状。由此知,同一件乐器在不同地区经过与当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带有该地文化底蕴的乐器;扬琴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这一地区文化内核所赋予不同的审美观反映在乐器上的表现。在不同地区,对扬琴音乐的认同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审视所具备的共性。首先,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应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它可以使我们看到“丝路”对于文化、艺术传播的积极影响与帮助,以及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艺境之下,新疆扬琴所表现出来的域性特质。
从当今扬琴在丝路中的发展看,我们不用过于担心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抹杀掉区域文化的特质魅力,更没必要将艺术以绝对区域进行划分。就一般意义而言,丝路上的艺术传播多呈线性状,即由东向西或西而东渐。笔者坚信,扬琴在乐队中的地位通过不断地发展与演进,最终会为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乃至整个中国诸多地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出可借鉴的意义,同时也为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建设与交流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周阳(1990—),男,汉族,河北保定人,中国音乐学院2015级电子音乐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