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

2019-07-16陈梦夏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融合

【摘要】高校音乐教学是艺术性与专业性高度融合的教学。现阶段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现行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高度一致。本文先简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内涵后,积极探讨教育思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可为新形势下的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高校音乐;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国内高校音乐专业加强了对学生群体需求的关注,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关注音乐学科的艺术审美与内核创新。教师加强了对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力求探寻具有高适配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走入社会视野,成为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被迅速引入课堂,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阵地。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内涵简析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为德国知名音乐家奥尔夫所提,属探讨音乐教学新模式的教育思想体系。极具音乐节奏感,融语言、音乐、舞蹈等多重艺术元素,非传统单一化音乐形式所能比拟,该教学思想所建教学模式更具立体感,既打开了学生看不同事物的视野,让学生保持了愉悦感来触及音乐掌握知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旨在挖掘学习者的初始状态,释放对待音乐艺术的自然赋性,是“以人文本”理念的重要化身,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创新让学生可全身心参与投入其中,靠音乐衍生出的无穷艺术魅力在旋律与曲调营造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一)遵循思想指导,营造音乐氛围

良好的学科氛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而聚集在一起,是彰显地方特色、闪现独特情调的音乐篇幅,焕发出无限光彩,最终成就了新的音乐氛围。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应积极对待音乐学科中所洋溢的风格迥异的音乐氛围,消除不同音乐的格格不入之感,尽力促成多元音乐的文化融合。为此,高校应通过更适宜的活动来增进学生之间的音乐互动与交流,从而形成万流归一的文化整合氛围。可以尝试以院系为单位开办联谊晚会,为了搞好联谊会,演出学生将主动形成志同道合的默契合作团队,尝试确定一些音乐风格与调式,在共同探讨、改编和排列中增进了解与信任,最终为联谊晚会呈现精彩的演出,让团队合作有了初步尝试的成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认为,校园氛围是以学生为基础的文化氛围,需要学生不断实践才能形成,足以代表整个学校的形象与资质。为了让校园文化沉淀出更积极的内涵,音乐是十分有利的作用因素。高校学生应加强个体独立思考与群体合作交流的双效融合,在积极的音乐氛围下推动学习。

(二)秉承思想要义,增强音乐创新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应用过程中,处处显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倡导对学生的重视与尊重。大学生都是个性独立张扬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机勃勃,各种追求与向往都在迅猛滋生。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切身体会学生的诉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为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而寻求策略与方案,引导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味更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创新。为增强高校音乐与高中音乐的自然过渡与教学衔接,教师可在教学刚开始阶段设计音乐游戏,提供简单音乐素材让学生动手参与,激发兴趣、提振信心,并尝试挖掘和释放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讲解《月光下的凤尾竹》内容时,某教师的做法值得参考。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和表演配乐舞蹈,根据文本内容想象舞蹈中的姿态,可以结合之前看到的相关视频或现场表演,独立完成舞蹈动作。学生们兴趣大增,积极模仿孔雀姿态,不断揣摩傣族舞蹈风格,一时间婀娜多姿、姿态万千。当然,一些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在同样的旋律中把握到了欢快之感,因此在肢体动作的表达上更具活性,上腾下跳,很有表现张力。教师对这样不同于传统理解的表达方式,也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学生基于想象或创新而展现的音乐感受,是无可替代的,应该坚持。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下,其他学生也能够放开自我,体会到教师的不凡,更体会到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全身心的教学参与中不断获得新的教学收获。

(三)外化思想内涵,提升音乐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充分展现主观能动性,最好与其他同学保持多边互动,在相互参与和实践中共同进步。学生不断地完成音乐欣赏、改编、演绎、创作等活动,是增强动手能力,提升音乐意识的最佳途径。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应用寻常的音乐乐器而非艺术化表达的乐器,这样便于所有学生都能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同步完成知识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后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距。

如教学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内容时,整个乐曲音符铿锵有力,曲调变幻中增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教师可在乐曲初期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随着乐曲节奏呐喊,体会面对命运多变而振臂高呼的力量,音乐所释放的精神动力。乐曲的中期演奏部分,旋律降缓,节奏明快,教师可让学生用手指在书桌上轻敲,体会快慢多变的节奏,感受其中与命抗争的胜利成果,再一次抖擞精神,接受命运新的考验,在无畏抗争中顽强拼搏。乐曲尾声部分节奏再次舒缓,学生可改用手掌打拍,控制力度,声音渐降直至消失。整个教学中,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用自身的音乐积淀与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在感受中经历人生历练与风雨洗礼,从而获得了新的音乐认识,懂得了“音乐即人生”的道理,音乐意识得到提升。

(四)拓展思想外延,挖掘音乐潜力

高校音乐教学中同样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既能掌握教学进度,又能检验初期预测效果,从而衡量整体的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音乐学科评价同样保持高度重视,反对传统教学的线性、单一、死板评价方法,注重把握教学理念、学科课程、音乐教学效果、进度、策略响应等多方面内容,所以评价体系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释放学生创新力,升华学科价值。

为激发高校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高校可在适当的时机组织班级音乐才艺展示。如某高校班级以“青春”为主题,鼓励合作表演,并由其他同学相互打分,评出高分优胜者。在比赛中,一组表演以《心愿》为参赛作品,设置一个主唱外加四个伴舞,主唱重新填写歌词,表现青春的活力与单纯,并增快口Rap彰显自己的表演功底,瞬间引爆班级气氛。教师评价认为,这个作品让观看师生的热情有了新的燃点,作品创新让人耳目一新,舞台感染力满分。另一组表演则以《再见青春》为作品,同样是一首改编曲目,以吉他自弹自唱完成表演,将原来的摇滚风格进行改编,去掉其中的低能量部分,将十分难唱的歌曲演绎出新的活力,似乎在迷惘中更显快乐。教师评价中将这样的表现视为最佳,认为学生始终按照自己的风格与现有技术手段掌握了整個歌曲的脉络,不受原歌干扰,是真正地创新。显然,通过才艺比赛的展示,不少学生都将自己的音乐功底与才华一一呈现,无论是歌曲意境还是韵味都有了质的更新,教师的评价也会更为积极,为学生才华尽显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与更多的动力。

三、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追求自主创新,倡导科学评价,不断挖掘和释放学生潜力,是高效音乐教学的良法真见。教师应积极研究教育思想的精髓,让其渗透和融合到教学中,不断获得新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养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玲.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J].当代音乐,2018(6).

作者简介:陈梦夏(1989—),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钢琴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