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下的孝义皮腔

2019-07-16郭玥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文化认同

【摘要】文化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笔者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皮腔所处戏曲文化区背景、宗教信仰、发展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皮腔在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的支持推动下成为了孝义人的文化名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全省、全国的认同。但目前皮腔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改善其发展。

【关键词】孝义皮腔;文化认同;自我认同;他者认同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皮腔溯源及相关概念

1979年,在孝义的榆树坪发现了一座金代二年(1157年)的古墓,壁画内容和皮影雕刻有关,1953年在孝义张家庄发现一座元代古墓,其壁画是八幅皮影戏影人,并有元大德二年五月王同乐影传家共守其职的落款,此外,1980年在孝义城东北隅也有发现类似壁画的古墓。从这些壁画中可以得知,皮影戏可能在北宋时期传入孝义,皮影戏在孝义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皮腔作为土生土长的影戏声腔,是所有孝义人的回忆,科学的发展使得皮腔依托于敬神酬神、封建迷信活动生存的土壤消失,那么皮腔的未来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重视的话题。

“文化认同”是近几年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新动态,从知网相关论文的发表量可以看出其热门程度。什么是文化认同?词典给出的解释为不同文化之间或同一文化之间,两者之间的同化过程;从类型的角度来看,有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识,以及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有正反两种认可,及主动被动认同;就趋势而言,有积极认同(主体使用的文化作为解释其他文化的框架),并且也有一个反向的认同(用其他文化的框架,分析和解释所从属的文化)。虽然目前尚未确定皮腔是发源于孝义,但在其发展的几百年中已经成为当地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在于老一辈的聊天中得知对其有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小时候过年过节最期盼的活动,当时称其为“灯影”,与娱乐方式繁多的今天相比,灯影几乎是当地人们仅有的娱乐之一,这使得人们对其有了不一样的深厚感情,至今谈之还回味无穷,难道不是对灯影的认同吗?

学者杨民康在《从布朗族“索”调的60年变迁看“音乐与认同”》一文中提到“文化认同兼纳了“自我/他者”或“主位/客位”等双重文化视角。自我认同可包括族群认同、宗教认同等,他者认同则延伸至区域认同、国族认同等层面上。”认为自我认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他者认同也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将从文化认同的这两个角度来阐释皮腔。

二、皮腔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区域文化认同是文化圈形成的必要前提,也是反映某一区域内传统音乐共性特征的必备因素,也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民俗、信仰等文化符号发展的历史特征密不可分。”皮腔作为孝义所处区域人们认可的文化,离不开其发展的背景。

学者柴国珍根据自然、人文和地域的差异性把山西戏曲剧种分为四个文化区,分别为“雁北戏曲剧种文化区、晋中戏曲剧种文化区、上党戏曲剧种文化区和河东戏曲剧种文化区”;孝义市属于晋中戏曲剧种文化区西部吕梁戏曲文化片,除此之外此文化片的文化特征还包括道情、孝义碗碗腔。

(一)皮腔所处的戏曲文化区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山西自古就是表里山河之貌,故孝义市也不例外,它西靠吕梁山,众多河道在此经过。发达的水系为耕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大山阻隔了战乱的侵扰,所以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足安定,除了政府组织的人口迁徙,这里人口流動叫较小。此地靠近中原地区,是中原和北方的交汇地带。

行政区划。“元、明、清俱属汾州府。1961年属晋中专区。1971年属吕梁地区。1992年撤县建市。2003年属吕梁市代管。”可以看出从古至今行政区没有较大的变动。孝义县旧称永安县,因与涪州的永安县重名,作为郑兴的故里,后被唐太宗改名为孝义县,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方言。山西方言共分为六个区,孝义方言属于中区太原片,太原片入声分阴阳,有阴入和阳入两个入声。孝义方言处在“驳杂型方言”区,与周边的方言音调不尽相同,又因历史上部分晋中和吕梁地区为太原首府管辖,两地方言具有趋同性,所以孝义的行政归属的改变与方言关系匪浅。太原一直是山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孝义和太原同处中部地区,所以对孝义方言有直接的影响。

(二)皮腔与宗教信仰

皮腔是孝义皮影戏的唱腔,皮影戏除了民间祝寿祭祖、供奉牛王菩萨、马王老爷等酬神活动,更多是集社敬神许愿。有“无村不庙,无庙不台、无台不戏”之说。孝义县志中记载“民情勇往敬神明而急公事……三家之村必有一庙装嚴壮麗”可以证明孝义民间对神明的敬重,寺庙多的盛况。孝义民间既供奉自然神、动物神、也祀历代帝王圣贤转化而来的神灵,属于泛神祭祀。如供奉自然神的寺庙。龙王庙、西河神庙、火神庙、土地祠;祭祀动物神:马神庙;祭祀帝王圣贤转化来的神。城隍庙、元武庙、关帝庙、四贤祠、魏文侯庙、孟公祠、许公祠等这些都是在孝义县志中有记载的庙祠。

在现存的皮腔剧本当中封神榜占大多数,如:《汜水关》《闹朝歌》《攒心钉》《纣王降香》《炮烙柱》《火烧琵琶》《文王逃关》《渭水河》《七剑阵》《绝龙岭》《万仙阵》《五贤牌》《对金鞭》《孟津县》《阴阳镜》《青龙关》等;道教传说如《武当山》《化三清》;神话故事《张四姐下凡》《五鼠山》等。从这些剧目可以看出,皮影戏和民间的酬神娱神密不可分,塑造的都是正面人物,具有教化意义。

(三)皮腔发展及其现状

清光绪初年,碗碗腔影戏由陕西、晋南流传入境,对皮腔影戏的市场造成了冲击;皮腔影戏在清末白莲教起义之后,清政府听信谣言,污蔑影戏艺人为“悬灯匪”并对其封杀。民国后时局动荡,连年战乱,日寇侵华,民不聊生,皮腔影戏日渐没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给山区百姓带来娱乐,晋绥文联临时组织了一支由孝义皮腔影戏艺人组成的文工队,活跃在汾阳、文水、交城一带。47年汾孝战役结束,文工队就解散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影戏艺术和艺人重获新生,58年孝义县木偶剧团对皮腔剧目和音乐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上演了《反朝歌》《中山狼》二剧,64年碗碗腔剧团又将其搬上了戏曲舞台,上演了现代小戏《争萝筐》。

与皮腔相比,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显然要好。碗碗腔传入孝义时,是皮影戏的方式,当时剧本也不多,但胜在 “耳目一新”,在59年碗碗腔搬上了真人舞台,期间艺人编创了许多新剧目,到现在孝义碗碗腔剧团依然俱有蓬勃的生命力。皮腔与其相比就有些不足,就我收集的资料,整本戏都唱皮腔的剧目,除了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剧就只有《反朝歌》《中山狼》《女娲补天》《争萝筐》等,新编的皮腔剧目屈指可数,皮腔现在面临着旧剧少有人会唱,又无新剧,后继无力的状况。到现在影戏和木偶演出很少唱皮腔,甚至整本戏都没有皮腔唱段,皮腔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三、皮腔与文化认同

“设计音乐时会加点儿皮腔唱段,是孝义特色”这是杨世林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杨师对皮腔深厚的感情,也说明历史悠久的皮腔影戏在孝义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是孝义人自我认同的印记,融入了人们骨血里。

他者认同也尤为重要,在政府和各界人士、学者的努力下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义皮影木偶研究会在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演中荣获金奖。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皮影戏邮票,其中50分邮票上画有孝义皮影戏人物。(图二)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并获金奖,同年参加北京农博会调演后,受大同市政府邀请,正式入住云岗国际旅游景点。2016年在美国获国际文化遗产展演金奖,并成为美国贝迪艺术家协会会员。2017年10月孝义皮影参加了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映像”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并得到荷兰馆长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文化处处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2018年四月受山西中医药学院的委托开排了大型中药材皮影戏《药绘图》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准备立入中华医药文化科普项目。

以上这些事例都体现了他人对孝义非遗文化的认同,他者的认同促使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给非遗文化带来新的生命力。政府将皮影木偶打造成了孝义市地文化名片之一,加强了孝义人的自我认同,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同,使得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四、结语

不管是古时的敬神酬神,还是现在的“木偶皮影艺术团”、“孝义皮影木偶研究会”都体现了孝义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皮腔、碗碗腔、木偶也成为了孝义人的文化身份名片。這一名片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身份象征。文化的传播交流,促进了区域、国家文化的认同,孝义皮影木偶研究会所做努力在肯定自我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赵书峰.跨界·区域·历史·认同——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四个关键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4):21-29.

[2]杨民康.从布朗族“索”调的60年变迁看“音乐与认同”[J].民族艺术,2018(2):105-110,116.

[3]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郭玥,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文化认同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自我认同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