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方法
2019-07-16廖沫沙
廖沫沙
读书是一定要有方法的。凡事都要有方法才做得好,做得有效果:有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没有方法就必致事倍功半。所以耕田的有耕田的方法,做工的有做工的方法。没有方法的瞎闯蛮干,不仅事倍功半,有时还不能达到目的。
读书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有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方法,而是要看情形、看条件,经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来不断创造的一种方法。
以我自己来说,我当然不是一个学问已有成就的学者,我的读书方法也不是最好的、适用于一切人的读书方法。我更不是以读书为业,定出了一套完整不变经常应用的方法。可是,我也随时采取了一些方法,来帮助我自己读书。这些方法至少使我的读书不至于成为白用力气,浪费时间。
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
讲到“读书方法”,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读书,爱不爱读书。假如根本不爱读书,对读书毫无兴趣,拿起书本来就觉得是一件苦事,碰见书本并不产生打开来读一读的欲望,或者有了时间也有了书本,但是自己并不习惯读书,而习惯做其他活动,那就谈不到读书方法不方法的问题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书的兴趣和嗜好。只要有时间,拿得到书本,我就拿来读,不管它是什么书,也不管读书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娱乐享受,拿我的学习习惯来说,即使有好几种玩意儿摆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我也一定毫不踌躇地选择读书。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其他娱乐,而是因为有了读书的习惯,只有读书才使我不觉厌倦,其他的消闲享乐,在必要时也来一次两次,但大约总不及读书一样能吸引我,使我不忍释手。
我以为读书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培养这个习惯,就是任何时间、地点,只要有可能,就打开书本,毫不犹豫。任何书都愿意读,从历书一直到小摊上的连环画,只要拿得到手,就翻开来认真而感兴趣地读。倘使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不会觉得读书是苦事,而觉得读书是乐事,就不会厌读,而成为嗜读。
有了这个习惯才能谈得到读书方法,否则一辈子都不愿读书的人,要方法有何用处呢?
我以为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有目的的读书,一种是无目的的读书。有目的的读书,就是我们在读书之前,抱定了某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问人问不到,或问到了却解答得不够详尽、不够透彻,这样去读书,是有目的的读书。所谓无目的的读书,倒也不是全无目的,为了消磨时间,为了享受乐趣,这也都是目的,不过这类目的不是直接的和预定的目的而已,不是针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到书中去求得解答。这样的读书,我们就叫它无目的的读书。
有目的的读书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是最能看得见效果的读书:但是无目的的读书也不是全无效果,不过效果是间接而微小的,甚至不易被发现罢了。
为了使读书容易见效并且容易发生兴趣,我想最好是采取有目的的读书方法。所谓有目的,就是自己选择一种兴趣所在的专门学科或现实问题,作为研究考察的目的,依照这个范围去选择书籍、刊物,从这个学科或问题的基础知识了解起,顺着程序,把问题一层一层扩展开去,深入地研究。
但是我们不能囿于自己研究的范围,其他的一切书都不看。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的,因此世界上的每一种学科也都与另外的学科密切相關,甚至还有许多的学科,是由许多学科综合而成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一种专门的学科所局限,只看一种书,不看别种书。我们的阅读范围愈广,触类旁通的机会愈多,我们读书的效果也就愈大。我们确定一个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叫我们局限在小范围之中,而是叫我们做集中的研究而已。
有了读书的目的,倘没有读书的计划,还是不好的。所谓计划包括读书的时间、地点、进度及对这一专门学科或问题划分先后缓急,以确定的研究程序。
假如有可能,我们能够定出一个完整的阅读计划来阅读某一学科或研究某一问题的书籍,这当然是最好的。不过这样计划,必须根据我们的环境和条件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读书的时间和地点不一定由我们自己支配,而我们所需的书籍材料,往往受财力和环境的限制,一个完整而不受阻碍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读书与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所以我们只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也就可以用时间来弥补计划的缺憾。
所谓有目的的读书,并不是绝对的。目的不过是一个方针、一个范围而已,读书真正的最后的目的,还是在生活的实践。所以,读书方法的第三个问题,是怎样使读书和实践相结合。也只有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才会产生不可想象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