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开启产融发展“清丽”新篇章
2019-07-16王哲
王哲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作为主业为节能减排、環境保护的中央企业,始终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长江的绿色发展休戚与共,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中国节能的责任。自2018年5月被明确为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以来,中国节能举全集团之力,将精兵强将派往长江沿线,打响了中国节能的“长江战役”。
5月13日至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长江大保护”活动中,22家中央媒体的记者走进长江经济带,走进中国节能,深度了解中国节能长江大保护部分重点项目。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江流域多个省市积极探索农、光、渔、副互补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促进光伏产业和农副产业深度融合。其中,位于湖州长兴的中节能·吕山农创小镇项目将中国节能筹资能力强、专业人才优势强、聚合资源能力强的优势集于一身,创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创“农创小镇”新模式
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雁陶村的吕山农创小镇,一派独具中国节能特色的江南水乡美丽图景像一幅山水画卷般展现:蓝天白云之下,连绵不断的“光伏丛林”镶嵌在大片郁郁青青的湿地中间,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光伏面板间,农妇划着小舟在一汪清水中游走,捕捞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小龙虾。不远处,光线通透的光伏大棚中,农民们培育的铁皮石斛绿意悠悠,长势喜人。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这里在改造前一直都是散乱的个人鱼塘与荒废的农地,芦苇杂草遍地,暮气沉沉。直到中国节能项到来,才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行业近年来蓬勃兴起,但随着西部地区供过于求导致弃光限电,光伏企业开始转战对光伏发电需求迫切的东部地区,但土地资源受限等情况又给光伏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得不创新探索光伏电站发展新路径。《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荡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光伏电站。”
太湖流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社会经济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地区,在用电缺口大的同时生态环境承载力极为薄弱,太湖蓝藻暴发曾引发的饮用水危机正是我国旧有发展模式对水环境造成伤害的典型缩影。由此,当地迫切需要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落地项目。
中节能·吕山农创小镇项目由此应运而生。
养小龙虾,种铁皮石斛,这里“花样”多
中节能浙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东是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关于农创小镇的发展历程,他向《中国报道》记者娓娓道来。
“我们的理念是一定要农业设计先行,然后再进行工业设计。”在项目策划之初,公司就明确提出了将高附加值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联动充分融合,打造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光伏示范项目。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可循,项目团队在前期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透明公开,项目策划阶段由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及中国美院等单位参与方案制定,同时让政府部门共同参与。
农创小镇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主要包括1100亩50MW渔光互补项目、400亩20MW农光互补项目、500亩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的光伏展区。作为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核心的光伏项目,整体装机容量70兆瓦,每年可生产清洁电力7500万度,相当于可为近百家星级酒店供电一年。
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招商引入当地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参与运营,将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政府、农民捆绑成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对传统光伏电站的重新赋能,由此实现多方共赢。
项目一期50兆瓦渔光互补部分占地面积1100亩,将旧有坑塘水面改造成标准鱼塘,实现了上部光伏发电和下部渔业养殖的结合。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在发电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水产养殖,具有“一地两用,渔光互补”的特点。“渔光互补”日本等国早已投入使用,但规模都很小,一般只有零点几兆瓦的规模,国内江苏盐城、南通、宁夏常信、安徽天长等多地先行先试,但没有大范围应用,像长兴这样的项目在全世界都可谓是开创性的。
“我们一直坚持一汪清水养龙虾,为了贯彻长江大保护的方针,更是为了养殖户利益。”王东说,此前散乱的鱼塘养殖对于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公司在项目动工前首先将污染的水体进行了治理,之后专门设计铺设了地下进排水管网,对养殖水质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水质优良,正是这一点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农户现场捕捞的小龙虾个个腮白体壮,通体洁净,而且黑中透红、活力十足,刚离开水面就互相掐起架来了,这里养殖的小龙虾以点状水草和投放的生态饵料为食物,虽然是相对低密度养殖,生长周期长,但由于个头大、肉质紧实口感好,品质上佳,每公斤的价格比传统养殖的小龙虾要高三分之一,收益反而比一般水塘要高。
记者还注意到,项目设计将前后排组件间距加大并采用双玻组件,确保水面能得到一部分阳光的照射。池塘上方的光伏板又起到了遮挡降温作用,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一方面,小龙虾生长可以有效避免受到酷热天气的影响,养殖周期可以延长;另一方面可以使水面藻类的光合作用进程变慢,防止藻类过快繁殖。
项目建成两年多以来,通过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闭环模式,由基地向周边农户供苗养殖再进行高价回收销售一条龙,并形成了“大帅龙虾”品牌提升附加值,目前年产量近50万斤,综合亩均产值可达12500元以上。
项目二期20兆瓦农光互补部分占地面积约400亩,项目团队调研发现,如果从事传统蔬菜种植,收益极为有限,亩产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王东等人在多方考察中,意外发现了在市场上近年来受到热捧的铁皮石斛的耐阴特性非常适合光伏大棚种植,团队随后根据铁皮石斛的生长特性开始建设光伏大棚。
二期项目整体由24栋光伏联动大棚和一栋观光棚组成,全部采用现代化科技联动大棚的建设模式。为了保证农作物的阳光需求,大棚四周全部采用浮法玻璃,頂部为2块光伏组件和1块玻璃相间方式安装。王东表示,为确保种植农作物的多样性、土地利用最大化和空间利用最大化,在设计中还特别增加了大棚高度,使大棚净高度达到4.5米高并全部采用移动苗床进行种植。大棚内还配备了自然通风和风机通风系统以及保温系统,能够严格控制大棚的室内温度及湿度,使铁皮石斛在外部高温的环境和寒冷的冬天都能正常生长,此外还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及时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满足了铁皮石斛有机种植对于水质的严格要求。
“没有中国节能,我们是根本种不了铁皮石斛的,自己不懂,风险又大,现在的收成比以前翻了好几番。这么大的央企到我们村里来,帮助我们致富,以前连想都不敢想。”铁皮石斛的种植户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片土地,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
“我们这个团队基本都是城里长大的青年,以前不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王东说,“自从做了这个项目,才逐渐深入理解,农民如何才能真正热爱祖祖辈辈生长的这片土地,一定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而实现这一点必须探索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正是踏准了这一节拍,我们的事业就像脚下的这片土地,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
王东说,以前的光伏项目用工量很少,基本都可以做到无人值守,这对于就业来说是逆方向的,这也是一些地方对于光伏项目有抵触情绪的原因,而长兴项目建成后为乡镇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年长返乡农民创业问题,项目农地亩产从传统耕种只有不到600元人民币提升至目前平均不低于3.5万元人民币,实现了几十倍的跨越,初步成功探索出一套属于中国节能的农创小镇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很适合在中东部大多数的乡村进行推广。
登上高高的观光塔环望四周,360度的湿地美景一览无余,孟夏草长,岸芷汀兰,凉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60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的光伏旅游景区,真正实现项目规划中集光伏发电、渔业养殖、智慧农业、园林景观、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创新型光伏示范基地。
“从上海、杭州驱车来此只有100多公里的车程,杭州到湖州的高铁只需要20分钟,很快就将通车的上海到湖州的高铁也只有30多分钟。到时候,这里就是上海、杭州的后花园,大城市的市民都来这里休闲度假,这才是他们向往中的美好生活。”一位雁陶村村民对不久的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