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养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19-07-16许运娣
摘 要: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容易被色彩鲜明的视觉素材所吸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利用视觉素材,既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还能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的视觉素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语言文字,使之更好地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生活,表达生活,从而切实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视觉素材;兴趣;观察;习作
作者简介:许运娣,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中华西小學教师。(广东 肇庆 5263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3-0103-02
从教育意义上来说,视觉素养其实就是理解和运用图像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将视觉素养导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其习作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并引导他们把直观、形象的视觉素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语言文字,学会更好地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生活,表达生活,从而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习作教学锦上添花。
一、利用视觉素材,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在习作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爱写、乐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对色彩丰富的图像和富有动感的视频材料情有独钟,因此,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视觉素材引入课堂中,就能让学生爱上习作课。比如,“我的暑假生活”这一主题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有相应的生活体验,通过欣赏、分享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就能唤醒他们尘封的记忆,激发其习作兴趣。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精心制作图片和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类别地进行分享。学生在讨论时,有的讲述辛勤的劳动体验、有的讲述快乐、刺激的摩天轮游戏、有的讲述生动有趣地饲养小动物的经历、还有的讲述惬意、难忘的旅游观光……各种各样的视觉素材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此外,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为人们用图像记录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学生在外出游玩时,也喜欢用手机记录一些难忘的经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享自身的经历,由此,便能有效扩充学生的习作素材,最终达到提升其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观察是获取视觉素材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大脑获取的信息中有70%来源于视觉,换言之,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观察的基本策略尤为重要。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教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简易的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分别有水果蔬菜组、玩具生活用品组、小动物组、生活小实验组。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填写相应表格,有了观察的对象,也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就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当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有顺序。写植物类,要抓住形、色、味,并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玩具生活用品类,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进行;写生活小实验类,则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进行。此外,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这样有顺序地观察,就能实现有条理地表达。
2. 观察要抓特点。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以发现事物的异同,捕捉它们的独特之处。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防止千篇一律。
3. 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就能更加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
4. 观察要有情感地展开联想。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因为写话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如观察蜜蜂,除了对蜜蜂的外形、动作、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蜜蜂的飞舞联想到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无私为人们酿蜜等,从而丰富写作的内容。
三、把观察延伸到课外,丰富视觉素材
仅靠课堂观察获得的素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习作需要的,因为课堂观察到的只是事物静止的一面,或者只是一个瞬间的片断,而有些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得到真实有效的视觉材料,就必须把观察延伸到生活中。比如,在《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就可及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延伸到课外,以积累丰富的视觉素材。例如,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中的事物:小白兔、小金鱼、小乌龟是怎样捕食和睡觉的?它们会不会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绿豆发芽需要几天?每天有怎样的变化?秋天到了,田野里、花园里、小区的公园里,树林里会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把自己观察到的素材记录下来,还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把精彩的瞬间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由此,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使习作的思维泉涌源源不断。
四、视觉素材回归课堂教学
学生有了丰富的视觉素材之后,教师就应把这些宝贵的视觉素材引入课堂,使之为习作课堂所用,让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文字等构成的情景画面,使教学情景化、直观形象化。例如,学生观察了绿豆的发芽过程,并且用日记记录绿豆的生长过程后,教师就可把绿豆发芽的过程浓缩成精美的微视频,引导学生抓住视频中的绿豆喝饱水之后膨胀、破裂、生根、发芽等几个关键细节进行观察,并且与自己的实验记录进行对比,然后再进行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用准确并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直观形象的视觉材料打破了现实实验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习作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这儿真美》时,教师就把学校的植物园搬上了屏幕。首先播放一段学校植物园的微视频,唤起学生的视觉记忆,由此抓住学生的形象思维。于是,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采用特写的方式一边观察,一边描写:早上的时候,白兰树的枝叶有什么特点?你想怎样描写白兰花的形状、颜色、气味呢?竹子的枝叶和白兰树有什么不同?旁边的海棠花有吸引到你的眼球吗?同学们在植物园里做什么事呢?有了视觉素材的辅助,学生描述起来就容易多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把家乡独特的风景区——宝锭山风景区的视觉素材融入课堂,学生在欣赏、分享的过程中,唤醒已有的体验,并且进一步强化、联想,截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欣赏竹子之美的时候,配上“沙沙……”的声音,激发学生的想象。偶尔看到小鸟时,专门来一个特写,引导学生捕捉小鸟瞬间的动态美。在感受水之美时,让学生描写水的静态美,再抓住水中的鱼、虾和鸭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想象,为湖水的美增添几分情趣。这样,学生一边沉浸在美丽的画卷中,一边用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篇篇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文章就应运而生了。
综上所述,只要恰当地把视觉素养融入习作教学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还能引导学生懂得更好地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生活,表达生活,从而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黎荔.视觉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顾小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