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

2019-07-16林春明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环结扎术疝囊

林春明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江西赣州 342100)

小儿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儿的方法较多,如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技术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硬化剂注射及传统开放手术已逐渐被淘汰,腹腔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医学界尚未统一最佳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式,众多医院均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开展,缺乏共识,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12岁,平均(4.0±0.5)岁;左侧疝13例,右侧疝12例。试验组男21例,女4例;年龄1~15岁,平均(4.0±0.5)岁;左侧疝10例,右侧疝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嵌顿疝11例,试验组术中发现合并对侧腹股沟隐匿疝8例。患儿均经系统化检查诊断确诊为初发性腹股沟疝,无腹股沟管壁损伤、薄弱;排除合并咳嗽、心肺疾病及便秘患儿。

1.2 方法

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准备好手术器械,包括2根疝穿刺针(2 mm)、30°高清镜(5 mm)及自制疝气钳(1 mm);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取头低足高位(约15°),设定气腹压力为6~8 mmHg(1 mmHg=0.133 kPa),先于脐上皱褶处做3~4 mm小切口,穿刺建立气腹及放置30°高清镜,观察疝环位置和大小,注意同时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如有一并处理;然后在腹腔镜直视下于内环口体表投影点外上方做一2 mm的微小切口,通过2根穿刺针(一根带4号线,一根不带线)在腹膜内侧潜行进针将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分离并绕内环口内侧半周、外侧半周后再使用自制疝气钳通过未带线穿刺针的针孔进入腹腔,直视下钳抓带线穿刺针的4号线后退出带线穿刺针,将4号线从腹股沟微小切口引出体外,挤出阴囊内积气及积液,一次性完成疝环高扎及内环口缩小,同时可处理合并的对侧腹股沟隐疝,脐部切口深筋膜缝合一针,皮肤可不缝,贴创可贴,腹股沟切口贴创可贴;同时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以保证患儿及家属满意。

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部位,将腹股沟韧带作为中心,做一长2~4 cm的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不能对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造成损伤),纵向切开提睾肌(注意不能对输精管与精索造成损伤),找到疝囊后,纵行切开疝囊前壁,还纳疝内容物,游离疝囊至疝囊颈处,于直视下,在内环处用4号小圆针进行荷包缝合,关闭内环;如果疝门>3 cm,需缝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止血,并逐层缝合,再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

1.3 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3.15 5.37 2.29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试验组 25 0.85±0.75 5.23±3.34 2.21±1.21对照组 25 3.22±0.74 15.55±5.21 4.50±0.82 t

2.2 两组复发、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大多由胚胎期睾丸降低时腹膜鞘状突未闭塞导致,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是一种典型的先天性病症。男性患病例数较多,且右侧发病多于左侧,双侧并不多见[2]。腹膜鞘状突未能闭锁退化是造成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病理特征,胚胎第5周时睾丸始基起源于中肾,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3-4];第8周时睾丸形成;第12周中肾退化,此后睾丸随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5];第28周时,睾丸引带形成,与睾丸阴囊、下极连接,随引带的牵拉及腹腔内压力的传递,睾丸亦随之下降,穿过腹股沟管的内环口、外环口到阴囊,在内环口处随睾丸的下降腹膜向外突出形成一憩室样管状突起,即鞘状突[6-8]。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实用的微创术式,伴随物理光学与临床医学的深层融合,此技术为医学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与方式,减轻了手术创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9]。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痛苦小及切口小等优点,特别是术后有较小瘢痕,与美学要求相符,因而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10]。现阶段,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我国逐渐开展,其所用的腹股沟管较短(通常仅为1 cm),且从腹壁直接穿出,内、外环基本呈重叠状态,因此,婴幼儿在开展此术式时,仅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完成。

既往研究指出,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速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下经腹股沟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患儿,切口小,美容效果好,恢复快,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内环结扎术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