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2019-07-16邹秀容朱建华何桂欢周敏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结冷胶豆胶瓜尔

邹秀容,朱建华,何桂欢,周敏玲

(韶关学院 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乳酸菌发酵米乳饮料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以乳酸菌为主要发酵剂,采用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两种技术制备而成的益生菌饮品.通过乳酸菌发酵降解了大米中抗营养物质,该发酵饮品不但营养价值高,同时兼具了乳酸菌发酵独特的发酵风味和益生作用[1-2].傅亮[3]、黄亮[4]、余稳稳[5]、邹秀容[6]等对影响米乳饮料发酵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Ghosh K等[7-8]、朱力杰等[9]研究了乳酸菌在米乳发酵过程中的发酵特性.笔者经过前期试验研究发现,发酵米乳在贮藏过程中也存在着粘稠度低、乳清析出、沉淀颗粒生成,口感粗糙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发酵米乳中含有蛋白、淀粉大分子在长期贮藏时能形成沉淀,另外发酵米乳中的乳酸菌在冷藏过程中依然有一定的活性,能发酵产酸,从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要使米乳饮料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一方面可对其的制作工艺和配方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添加稳定剂.食品增稠剂是常用的稳定剂,增稠剂分子结构中拥有许多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这些基团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后,以分子状态高度分散于水中,形成了具有高粘度的单相均匀分散体系,使其在食品体系起到增稠、稳定、悬浮、胶凝、乳化、润滑、组织改进和结构改进等作用[10].由于各种增稠剂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不同,它们的使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地、口感特征等.过量使用增稠剂不仅使产品成本上升,同时造成产品口感不佳;也有些增稠剂可破坏酪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凝胶过程,造成乳清析出[11].本试验研究果胶、结冷胶、刺槐豆胶和瓜尔豆胶4种常见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稳定剂的配方,以改善产品的组织状态,使产品达到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干红枣:无核,市售;粳米:市售;脱脂乳粉:恒天然(中国)有限公司;蔗糖、瓜尔豆胶、刺槐豆胶、果胶、结冷胶均为食品级.果胶酶:活力为50 000 U/ml,和氏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淀粉酶:活力为40 000 U/ml,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糖化酶:活力为50 000 U/ml,江门市亚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韶关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提供.

1.2 仪器与设备

TGL-16C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NDJ-1粘度计: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M80-1A胶体磨:温州市胶体磨厂;HH-S28S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101AB-2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DFY-500万能粉碎机:浙江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YXQ-LS-18SI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SW-CJ-ICU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GZ-150S生化培养箱:韶关市广智科技设备发展有限公司;BS210S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1.3 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的制备

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米浆制备参见文献[12].无核红枣按料水比1∶10打浆后,加入0.01%果胶酶,在50℃酶解1 h,经纱布过滤后得到枣汁,按5%添加量加至米浆中.把一定量的增稠剂与4%蔗糖充分混合,加水溶解后加入米浆中,再添加7%的脱脂乳粉充分混合.把搅拌均匀的料液放入95℃水浴锅中进行10 min的灭菌,然后冷却至40℃~45℃,接入6%乳酸菌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体积比2∶1混合)混合,在40℃条件下恒温发酵6 h.发酵完成后,将发酵乳放入4℃冰箱冷藏16 h即获得成品.

图1 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1.4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1.4.1 单一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生产过程中分别添加0%、0.1%、0.2%、0.3%的果胶、结冷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研究这4种单一增稠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1.4.2 复配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单一增稠剂试验结果,选择稳定性效果较好的结冷胶、果胶和瓜尔豆胶进行复配,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复合增稠剂,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1.5 指标测定

粘度测定[13].在室温下,用旋转粘度计直接测定,使用3号转子,转速为12 r/min,选取第5 min后的数据为测量值,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持水率(water-holding capacity,WHC)的测定[14].用离心管取待测样 10 mL,并测定样重 W,然后放入离心机,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出离心管,倾去上清液,测出残余物的重量M.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持水率计算如下所示:

感官评价.由10个人组成评分小组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对产品的乳清析出情况、色泽、香味、组织状态、口感5个指标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取平均值.其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15].

表2 产品感官评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持水力的影响

持水率是评价发酵乳产品的常见指标,持水率越大,稳定性越好,如图2所示.空白对照样品的持水率为28.0%,随着果胶、结冷胶和刺槐豆胶稳定剂添加量的增加,红枣发酵米乳产品的持水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当添加量为0.3%时,样品的持水率分别达到50.1%、44.6%和42.5%,增幅分别达到78.9%,59.3%和51.8%.瓜尔豆胶在0.1%添加范围内,持水率呈增加趋势;接着在0.1%~0.3%范围内,随着瓜尔豆胶添加量的增加产品持水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添加量为0.3%,其持水率为26.1%,低于空白对照.

2.2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粘度的影响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粘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空白对照样品的粘度为330 mPa·s,红枣发酵米乳的粘度随着果胶、结冷胶和刺槐豆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尤其是结冷胶,使产品粘度增加最显著,当添加量为0.3%时,其粘度达到1 600 mPa·s.瓜尔豆胶对产品粘度的影响与持水率的影响保持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瓜尔豆胶添加量为0.1%时,产品的粘度达最大值,接着随瓜尔豆胶添加量的增加,产品粘度大幅降低.

2.3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感官品质的影响

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米乳感官品制裁的影响如表3所示,瓜尔豆胶添加量大于0.1%时,红枣发酵米乳乳清析出较多,且口感粗糙,这与前述持水率下降的结果相对应.结冷胶在0.1%~0.3%的添加范围内,产品无乳清析出,但添加量增加到0.2%时,口感表现偏粘稠.果胶及刺槐豆胶添加量的增加可减少乳清析出,添加量为0.2%时,细腻润滑,口感较好.

图2 单一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持水率的影响

图3 单一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粘度的影响

综合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的持水率、粘度和感官指标3个指标的影响.瓜尔豆胶对降低米乳乳清析出问题作用不大,随着浓度升高,乳清析出反而增加,持水率与粘度也随之降低,这与赵海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赵海珍等应用3%的瓜尔豆胶添加到pH为3的饮料中发现产品粘性和悬浮性下降,易产生大块絮状沉淀[16].其原因与瓜尔豆胶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大分子长链易水解断裂有关.果胶、结冷胶和刺槐豆胶对红枣发酵米乳稳定性的作用效果较好,其中结冷胶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产品无乳清析出,随着浓度的升高,持水率和粘度也都有显著的提高,但高粘度导致米乳偏稠、糊口.对比空白对照组,刺槐豆胶、果胶对米乳的持水率、粘度都有明显地提高,虽仍然有少量乳清析出,但产品口感较为细腻润滑.考虑到添加单一的增稠剂无法使产品风味、口感、组织状态达到最佳.因此根据上述单一稳定剂试验结果,选择结冷胶、果胶、刺槐豆胶3种增稠剂进行复配优化.

表3 单一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

2.4 增稠剂配方的优化

增稠剂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8号样品的感官评分最高,达92分,其持水率和粘度也是最高,分别达51.2%,870 mPa·s.根据极差R分析,影响红枣发酵米乳感官品质的稳定剂从主到次的顺序为结冷胶、果胶、刺槐豆胶.最优的复合增稠剂配方为:增稠剂总添加量为0.14%,其中结冷胶0.06%、果胶0.04%和刺槐豆胶0.04%.在此配方下所制得的红枣米乳发酵饮料具有清新的枣香味和米香味,产品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口感细腻润滑,粘度适中,无乳清析出,酸甜适中.

表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果胶、结冷胶、刺槐豆胶和瓜尔豆胶这4种常用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3%的添加范围内,果胶、结冷胶和刺槐豆胶的添加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持水率和粘度,减少乳清析出;瓜尔豆胶在添加量低于0.1%范围内有较好的效果,添加量在0.1%~0.3%范围内,其持水率和粘度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产品有少量乳清析出.经正交试验的最佳的增稠剂配方为:结冷胶0.06%、果胶0.04%和刺槐豆胶0.04%.所制得的红枣米乳发酵饮料具有清新的枣香味和米香味,产品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组织状态均匀细腻,无乳清析出.

猜你喜欢

结冷胶豆胶瓜尔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合成结冷胶研究进展
刨花板用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研究
论瓜尔豆应用研究现状*
瓜尔豆利用与研究进展
阳离子瓜尔胶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水介质中羧甲基化香豆胶的制备与表征
浙江丰利瓜尔胶粉碎机市场受宠
海藻酸钠添加量对琼胶-结冷胶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结冷胶的研究进展
吉林油田羧甲基香豆胶压裂液体系研发获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