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蔬菜机械化必须推进种植标准化
2019-07-16陈永生刘先才高庆生杨雅婷管春松崔志超
陈永生 刘先才 高庆生 杨雅婷 管春松 崔志超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第一生产、消费大国,蔬菜种植面积在0.2亿hm2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2015年前后,许多地区已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出现农业劳动力短缺现象,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日益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2]。 目前,蔬菜生产的人工成本达60%左右,直接影响经营者的生产意愿和产业的可持续能力,客观现实促使蔬菜产业进入机器换人的重要时期。面对蔬菜产业普遍存在的经营规模小、蔬菜种类多、种植模式杂、耕地不规整及设施不规范等问题,蔬菜机械装备开发及其选型配套往往无所适从,示范推广也困难重重。国内外经验表明,蔬菜机械化生产是建立在蔬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尤其是蔬菜种植标准化,作为蔬菜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目前必须加快解决的重要课题[3,4]。
1 蔬菜机械化生产对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所谓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5]。从生产机械化角度,蔬菜种植的标准化可以理解为:基于农机和农艺融合的理念,在蔬菜园区规划、设施建造、品种选育、种植模式、农艺措施、产后加工等层面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便利,达到作业空间与农机配套、农艺规程与农机配套、产品流通加工模式与农机配套、以及农机与农机的相互配套,构建高效的蔬菜机械化生产体系,实现生产过程轻简化、经营效益最大化[6]。具体来说,蔬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标准化的要求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完备先进的园区规划建设
为了方便农机通行、作业、存放、维修,蔬菜园区应在路、沟、渠、机库等的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农机的特点和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以及尽可能使用大中型农机,在田块规划方面也应体现“宜机化”的要求,推动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为农机通行和作业创造条件。
1.2 方便作业的棚室空间环境
“门难进、头难掉、弯难转、边难耕”是目前很多设施大棚机械作业所面临的尴尬问题。门太小、高度矮、跨度小、立柱多的温室(大棚)限制了大中型机械的运行,只能使用一些作业效率和质量都较低、且机手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小型机械。因此,为了提高效率,我国的农业设施结构应推动大型化、标准化建设。
表1 2017-2018年部分蔬菜机械化标准制定情况
1.3 简化规范的种植农艺要求
要从适应机械化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的角度,制定简化规范、完整统一的种植农艺要求,形成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包括适应机械种植和采收的品种选育技术、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适应作业环节衔接的整地规范化技术、适应机械播种的种子前处理技术、适应机械嫁接和移栽的育苗标准化技术等。
1.4 衔接产中和产后加工工艺
我国蔬菜种类多、消费者需求差异大,为适应不同流通或利用方式,收获后的预处理和加工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对种植过程的机械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传统的家庭消费对小白菜有捆扎码放整齐的要求,必然要求机械收获时有序收获、有序集堆,加大了机械收获的难度。为了便于实现生产环节机械化,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前提下,也有必要对部分蔬菜收获、预处理及加工等工艺进行轻简化、宜机化调整。
2 我国蔬菜机械化生产相关标准的建设
没有种植标准化,就没有真正的蔬菜生产机械化。近几年,一些地区制定并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标准规范(表1),包括关键环节的作业规范或作业质量标准、典型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规范,有的已列入了行业或地方标准的计划,有的已通过指导性文件发布试行。尽管这些标准还有蔬菜种类间不呼应、生产环节间不配套、不同区域间不统一、各类标准间不衔接甚至相矛盾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对蔬菜机械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如山东安丘大葱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北京延庆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等,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地区标准规范覆盖范围小、涉及品种少,作用十分有限。完善标准体系设计、推动标准制定落实、提升标准覆盖层级,取得全行业对蔬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的重视和认同,仍然任重道远。
3 日本蔬菜种植模式标准化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蔬菜生产曾面临和我国相似的种类多、田块小、种植农艺差异性大、机具配套难、机械化发展缓慢的问题。自1993年起,日本农林水产省大幅度修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机械化发展落后的蔬菜等领域以及需要减轻劳动强度的领域,实施了基于划时代构想下的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开发和实用化,称之为“紧急事业”,意在促进高性能农业机械从开发到实用化以及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普及。1994年1月,农林水产省设立了以经验丰富的学者、生产者、作物栽培和农业机械生产者和使用者为成员的 “栽培模式标准化推进会议”制度。1994-1999年,农林水产省牵头制定了结球甘蓝、白菜、莴苣等11种蔬菜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并予以普及推广(表2)。日本标准化种植模式核心是垄距(图1)的系列化,从45 cm到120 cm都是15 cm的倍数,而且以90、120 cm为多,便于规范作业机械的轮距,方便各作业环节装备的配套,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蔬菜机械化快速发展。
表2 日本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
4 推进我国蔬菜种植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图1 垄形的尺寸示意
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目标、以突破关键环节机械化为推进重点、以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为根本途径。目前,由于蔬菜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有一些关键作业环节机械化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通过融合农机和农艺,制定具有普适性的基本种植模式和农艺技术规范,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步伐。
上海:大型连栋温室内机械化种植小白菜
4.1 重视蔬菜机械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建议国家级农技推广部门牵头制定全国蔬菜机械化的标准体系和基础性标准的目录指南,优先解决主要产区、大宗蔬菜、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标准,循序组织起草、审定、颁布、并监督实施。标准制定要从产业区域着手,不受行政区划制约,组织或委托农机、农艺、农经专家和农业经营者代表组成标准制定主体。对于现有较成熟的地区标准规范,可以加以完善并升级为跨区域、全行业的标准。
4.2 优先制定并推行蔬菜机械化技术性标准
发展蔬菜机械化,重在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要达到机器能入场、作业环节能衔接、适应区域广泛、对同类蔬菜兼容性好、生产者操作便利的要求。要统一规范蔬菜机械化试验鉴定、作业服务、设施工程、安全运行等技术标准,着重在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适应作业环节衔接的整地规范化技术、适应机械播种的种子前处理技术、适应机械移栽的育苗技术、适应机械采收的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加快适应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
江苏:日光温室东西向种植番茄试验
4.3 进一步发展壮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针对蔬菜品种多样性、种植模式复杂性的特点,鼓励开展小规模、区域性和团体性的蔬菜机械化种植标准的制定。明确团体标准的管理办法和制定原则,逐步扩大团体标准的试点,形成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发挥社会团体对市场需求敏感性的优势;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标准的比对和评价,建立企业标准向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转化升级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性和社会责任感。
4.4 加强推广蔬菜机械化标准的力度
标准制定后,贯彻落实是关键。为了促进蔬菜机械化,政府和行业协会必须通过相关途径引导标准的实施。例如,在职业农民培训课程中,必须纳入蔬菜标准化生产内容;在政府农机补贴目录中,必须考查补贴对象是否合乎相关标准;对政府推进的标准农田改造,要满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财政扶持相关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方面,必须以蔬菜生产标准化落实与否作为条件,将不按标准生产者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