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的脂肪泻
2019-07-16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文/胡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脂肪泻临床上又叫做脂肪吸收不良,是一种因脂肪消化和吸收不良所导致的疾病,严重时沾一点油都会拉肚子腹泻,不吃油就会好很多。这种情况大部分和油脂在肠道内吸收代谢异常有关,很多是肝胆系统疾病造成的。
油脂摄入多为什么会造成腹泻
肠道内油脂增多会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导致肠道分泌更多的液体去稀释,这时候肠道内容物增多变稀并形成腹泻。其实医院里有润肠通便的制剂,大部分是不吸收的油脂类物质构成,比如甘油灌肠剂就是典型代表,如果肠道内油脂太多无法通过小肠吸收入体内,很快排入结肠,就会引起腹泻。
为什么会发生油脂吸收障碍
我们知道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都需要相应的消化液的帮助才能分解成小分子被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靠各种淀粉酶,蛋白质依靠的是蛋白质酶类,而油脂则需要肝胆系统分泌的油脂分解酶类来分解。如果肝胆系统发生问题,油脂类食物成分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分解而不被吸收,储留在肠道内形成腹泻。当然,除了肝胆系统疾病之外,小肠吸收能力下降,长期的肠道炎症也会导致脂肪泻。
脂肪泻有哪些症状
脂肪泻顾名思义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腹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大便次数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有时呈间歇性腹泻。可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但腹痛较少见。长期腹泻还会导致全身症状,消瘦,乏力,手足搐搦,感觉异常,口炎,角膜干燥,夜盲,水肿等营养不良症状。小儿长期脂肪泻可导致发育落后,身材瘦小等。
脂肪泻如何诊断
脂肪泻主要依靠检查粪便,粪便中染色发现脂肪滴可以考虑改变,结合典型的症状可以诊断,但脂肪泻其实只是疾病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脂肪泻背后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最重要。
脂肪泻的治疗
替补治疗最好选用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以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或输血。
病因治疗如胰腺功能不足,可给胰酶片(内含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胆盐缺乏除治疗原发病外,宜在饮食中加用中链甘油三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中链脂肪不需通过胆盐作用,能直接被小肠吸收。营养不良的患者引起的脂肪泻,可先采用静脉营养,情况改善后,逐步增加饮食,乳糜泻应限制进食麦类食物。有些脂肪吸收不良与细菌作用有关,如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繁殖,可使胆盐分解,从而影响脂肪吸收。需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辅助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因单糖类较易吸收,可给香蕉等含大量单糖的食物。
脂肪泻患者预后通常较为理想,大部分人可以在病因去除后好转,少部分严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