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生鲜食品运输的『冷艳』之路

2019-07-16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农产品

文/本刊记者 杨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曾经统治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才能享用到的荔枝,如今已是店铺超市里的“老面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食品(肉类、水产品、禽蛋、牛奶、蔬菜、水果)规模超过13亿吨,达到13.28亿吨,人们足不出市便可以购买到全国甚至全球的生鲜食品。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食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食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生鲜食品本身的特性,极易出现损害和腐蚀,且造成损失较为严重。因此,为保证生鲜食品的物流环节顺利完成,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必须不断完善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科技、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道阻且长 发展之路不易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食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和较不稳定;第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的时效性强;第四,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王焰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其中可以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从而增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王焰也指出,我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是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导致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二是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很多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自律性差,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

三是产业配套不全。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四是价格偏高,成本太大。伴随着冷链物流发展而来的是冷链物流理念推广薄弱,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价格也相对偏高等都困扰着我国冷链物流企业。

政策护航 行业走正轨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呈现爆发式发展的时期。统筹多方协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显得极为关键,这便需要看得见手和看不见的手一起操作—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同时,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建立冷链通道试点。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建设。

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2018年4月,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国家标准委服务业部两部门联合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确定厦门等4个城市和9家企业为2018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

2018年3月,北京市商务委完成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食品冷链宅配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征求意见,将发布“规范”,该“规范”对冷链宅配的易腐食品贮藏温湿度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要针对生鲜宅配企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在商品存储、配送、出库等环节中提出严格的温控标准,为其提供统一衡量与执行标准,提升商品品质。

2018年5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调整本市西南区域冷库多、东北区域少的分布态势,建设综保区口岸冷链物流集散地,加快推进东部、北部区域冷链项目建设;推进生鲜农产品源头多规格包装和产地预冷;采用先进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并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科技支撑 发展有动力

随着冷链市场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科技的作用日益凸显。只有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才能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持续低温状态,任何疏漏都会导致质量的破坏,甚至造成货物的完全毁坏。只有不断进行农产品冷冻冷藏方式和包装保鲜技术的革新,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农产品保鲜及冷链物流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藏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加工和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而且将有利于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出口量。可以参照冷链物流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

(部分言论来自互联网)

猜你喜欢

生鲜食品冷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在生鲜食品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韩国人最爱网购大米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
超市生鲜食品也要标注“生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