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萤火虫

2019-07-16杨晓

银潮 2019年7期
关键词:流萤萤火虫皇帝

文>>>杨晓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已经好多年看不到萤火虫的踪影了。我们的孙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萤火虫。但在我记忆中,一只只萤火虫,还在闪闪发光。

小时候,每到夏天,夜幕降临,晚风习习,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过夜饭,开始乘风凉。这时,萤火虫开始大批出动,它们提着小灯笼,或高或低,或快或慢,在月黯星稀的黑色天幕下飞舞。草地,竹林,场地,河面,大路,稻田,漫山遍野,无处不有。如今,我闭眼就能想象当年夏天欣赏的情景:数万只萤火虫星点斑斓,仿佛置身于银河之中。有时,萤火虫还会撞到我们脸上、身上。我们拿着扇子,扑追它们,它们向高远处飞去。有时候,有几只会成为我和小伙伴们的俘虏。我小时候读过关于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当年,我们也把捉到的萤火虫装到小玻璃瓶里,但不是用来读书,而是夜里挂在蚊帐里,睡觉时看它们一亮一亮,觉得非常有趣。长大后,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夜里看星星、扑萤火虫的情景,非常富有诗意。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我唱一首代代相传的旧民谣《萤火虫》,如今依然记得:

萤火虫,夜夜红。

公公挑水卖胡葱,

媳妇出门捉牙虫,

儿子田里去劳动,

全家忙得没有空,

做了一世还是穷。

命里穷,只是穷,

拾到黄金也变铜。

这首旧民谣,不知已经传唱了多少代。借萤火虫诉说了劳动人民“做了一世还是穷”的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报社工作期间,记得在1982年8月8日的《无锡县报》上,曾刊登玉祁乡盛金泉的诗《萤火虫》:

立志为夜添光明,

喝风饮露栖草丛。

月暗天黑行路难,

甘愿为人提灯笼。

身有荧光不自耀,

默默照人到命终。

一生辛勤为人类,

无私精神堪称颂。

这首诗,写得虽不怎么押韵,算不上精彩,但把萤火虫的献身精神写出来了。

近年来,即使在农村乡间的夏夜,我们也很难看到流萤了,确实让人遗憾。我也听说有些地方能看到萤火虫,但也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很多公园以萤火虫为主题招揽顾客,号称放飞十万、几万只萤火虫,用“邂逅萤火虫,就如邂逅童年,邂逅青春,邂逅爱情”等广告语来吸引游客,以此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公园的萤火虫,多为野外人工捕捉。萤火虫的生命非常脆弱,长途运输,不适宜的气候,人们的捕捉、把玩与闪光灯的照射,均会令其大批死亡。七夕节,无数的萤火虫,成为商业活动的牺牲品,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非常麻木,只有一部分环保人士起来反对、阻止,人少声弱,收效甚微。

追溯起来,收集萤火虫的首创者是1400多年前的隋炀皇帝。据《隋书·炀帝纪》记载:盛夏季节,隋炀皇帝派人在景华宫收购萤火虫,收集到了几十斗。夜里,游山时,就把萤火虫放出来,漫山遍野闪着亮光,非常壮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隋宫》诗中写道:“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意思是说,腐烂的青草里不会有萤火虫了,都被人们捕尽,差不多断子绝孙,隋炀皇帝也已国破身亡,只有隋堤上当年栽种的杨柳树还在,到了夜晚,有几只乌鸦在树上栖息,一片凄凉。

隋炀皇帝是一个无道之君,做出这样的事,不足为奇。但今天,还有人为了牟利,竟然置萤火虫的生死于不顾,实在令人不齿。

动物专家介绍:萤火虫是益虫,如水生萤火虫可以捕食金螺(血吸虫病幼虫的寄主),可以控制血吸虫的数量;陆地生萤火虫,则是蜗牛的杀手,能控制蜗牛残杀植物,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作用。

萤火虫这样可爱的小精灵,应该得到人类的善待和呵护。爱它,就让它在自己的栖息地自由生活。

猜你喜欢

流萤萤火虫皇帝
扑流萤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流萤
萤火虫
流萤之光
放流萤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萤火虫
抱抱就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