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教学改革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效果分析

2019-07-15穆俏竹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教学改革

穆俏竹

[摘要] 目的 观察改革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体会。方法 选择2015级与2016级护理专业70名学生。2015级3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被纳入空白组,2016级40名学生给予病例导入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考试成绩。结果 试验组学生主观题、客观题成绩分别为(17.4±1.7)分、(70.5±1.8)分,空白组为(10.6±1.7)分、(61.8±2.5)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信息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专业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有益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医学;教学改革;病例导入;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111-02

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现如今社会群体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此时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能力与素质,以促进现代临床事业的持续发展进程。为达以上目标,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做出调整、改革势在必行[1]。病例導入法将临床病例设为中心,组织学生通过自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一定启发,进而产生更多的学习感悟,实现对护理知识的深刻理解、扎实记忆与有效应用。该次研究选择2015级与2016级70例护理专业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教学方法,发现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的效果更为优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学院7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其中30名来自2015级(空白组),男1例,女29例,年龄19~23(21.1±0.7)岁,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法;另40名学生来自2016级(试验组),男3例,女37例,年龄19~22(21.4±0.5)岁,推行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模式。已知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基本无差异,应用的教材与课程学时设置一致,两组学生以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空白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利用PPT、口述等方式讲述专业知识,学生做笔录。试验组学生接受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1.2.1 明确病例,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准备课程教案,前去该校相关附属医院的护理科室筛选典型病例。其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筛选出的病例附加进去,例如教师附加急性阑尾炎病例“某男性患者,27岁,在吃完午饭后20 min自感脐周隐痛;到晚间时,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同时合并持续性、剧烈、阵发性疼痛与恶心呕吐症状,体检时发现该患者体温37.9℃,脉搏85次/min,下腹的麦氏点压痛症状显著,且伴有反跳痛”。最后,教师结合以上病例,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该患者当下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依据有哪些;②如果你是值班护士,接诊该类病患时,对其初步的临床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哪些症状,具体护理流程与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等。以上典型病例导入护理专业教学中,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1.2.2 布置病例,指导预习  护理医学涉及的医学知识繁杂多样,故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前一周,把案例资料与问题发放给学生,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案例,并通过查询相关案例形式探寻处理问题的方法。该种方法的应用,能协助对与案例相关的医学知识有初步认识,同时在预习中看到自己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进而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知识。

1.2.3 课堂具体教学  将以上“急性阑尾炎”病例为实例进行分析,在护理教学中,首先,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对急性阑尾炎的护理诊断、具体护理方法与流程等进行讲授,进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其次,通过视频或音频等将设计好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协助学生对病患情况有更全面掌握;最后,教师依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对以上3个问题进行讨论,采用书面形式记录讨论过程与结果,教师总结学生做出的答案,教师结合不同答案进行解读,纠正错误之处,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进而协助学生对急性阑尾炎具体护理流程与注意事项有较清晰认识。

1.2.4 教学成果检测  为检测教学成果,教师可应用考试与下节课上提问方式进行。该次研究中建议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命题理论考试,为确保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教师出一道病例分析与解决题,其是一道主观性试题,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到护理专业教学中,能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化理论知识的灵活性,协助学生将其较巧妙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发放《学习情况评价调查问卷》,共涉及5项内容,依照二值逻辑判断的原则[2],每项内容规定只能选择“是”或否。

1.3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研究数据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试验组学生主观题、客观题成绩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问卷调查结果

和空白组相比较,试验组有更多学生认为学习气氛活跃、有益于提升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掌握与理解知识的能力,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经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学专业是临床护理医学的核心课程,本专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基础的护理人才。为实现以上目标,学生务必要扎实掌握、深刻理解护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应用。护理学相关教材的编排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均是依照护理流程对有关疾病进行编写的,若教师采用照本宣科传统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很难构建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3]。

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模式是以PBL原理为基础,设计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以病例为中心,做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对护理学知识学习的能动性,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应用能力[4]。

在该次研究中,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空白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优于空白组,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回顾该次的研究历程,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应用期间,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有效扭转了传统课堂教材中学生热情度不高、精力不集中等教学局面,树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益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此外,该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更精心地进行教学案例准备、问题设置等工作,结合护理教材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导入相应病例,强化理论与临床实际之间的结合性。为优化护理教学质量,将病例导入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资料,并强化问题设置的启发性、针对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知识面[5]。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将病理制作成PPT课件,将图像、声音等融合为一,进而实现更真实的还原临床病例,协助学生对临床实践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为问题分析与比较创造优势条件,进一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促进临床思维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

综上,护理专业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有益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建英.CBS联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130-131.

[2]  郑高福,孟艳丽.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43.

[3]  石立玉.浅议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2):85.

[4]  姜维华,梁玉伏,郑翠英,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6):13.

[5]  李妍.內科护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56-1557.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教学改革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