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阅读欣赏课
2019-07-15叶楚琪
叶楚琪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欣赏课的教学要求,认清小学阅读欣赏课的重要性,探索优化小学阅读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构建灵便的读书空间,教会学生智慧读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能力,从而汲取阅读中的精华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欣赏;构建模式;慧眼识美
我在参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当中,发现在小学,课外阅读欣赏课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1.受应试教育影响,不重视上好课外阅读欣赏课。2.把欣赏课上成了阅读交流汇报课,欣赏方式还不够灵活新颖。3.缺乏阅读欣赏氛围,上好课外阅读欣赏课的条件不足。
我认为在阅读价值日益彰显的今天,需要我们要对小学课外阅读欣赏的内容、阅读欣赏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建立高效灵活的阅读欣赏模式,点亮学生的慧读之眼。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一、充分认识小学阅读欣赏课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针对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扩大其阅读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准。另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发展与道德修养,可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熏陶,从而确保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阅读欣赏对提高小学生的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将阅读欣赏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
二、为上好阅读欣赏课铺设道路。
1.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创设构建四大阅读空间:图书馆阅读空间、图书漂站流阅读空间,图书角阅读空间、家庭阅读空间。坚持上好每周星期一的读书交流十分钟,每周星期五的悦读课,师生共读。成立品读兴趣小组、班级阅读分享俱乐部,构建经典赏读交流平台,打造书香班级。同时建立个人的藏书角,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孩子提供一定量的书籍,保证阅读量。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有书看,自然而然地受到阅读文化的熏陶。
2.教师专业指导,引领畅游书海。
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教师,是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领读者,应当引领学生通过赏析体悟作品,从而热爱祖国的文化,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不仅自己要多读书,从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审美分析能力,以便更好的指导孩子阅读。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该年段的阅读书籍,开展师生共读,形成老师与学生的阅读互动,把学生领进书籍世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鉴赏能力。
3.建立家校互动,开展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极好的阅读方式和家庭教育。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可以通过家长会,信息交流等形式,大力宣传亲子阅读,促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身的阅读潜能,逐渐实现快乐阅读。我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当今高考形势,让家长认识到学好语文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趋势。
4.教学课堂推进,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课堂要坚持开展阅读赏析活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通过“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的操作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开展寻美之旅,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通过课堂教学推动,师生共赏,生生互动,指导学生品味文学的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阅读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因为文学体裁各种各样,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散文、说明文,都有着不同的欣赏方式。下面介绍我常用的几种阅读欣赏模式。
1.美文诵读欣赏模式。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在让学生学会审美之前,最为重要的一步,则是教会学生解读美的含义,尤其是语言的美,只有领悟了语言的美,才能感受文字的魅力,进而感受文学的魅力。可尝试让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尽情享受,感受作者创作出的美词佳句与作者无尽的思绪,美从心底流出。
2.语言品读欣赏模式。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赏析文学作品,就需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是情感引入。要让学生进入文章内,字字斟酌,体验作者通过这些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入理性思考。虽然经过第一步之后,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这种情感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在理解作者情绪的基础上,客观的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
学生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最能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而这也是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以诗歌为例,学生在品读时,从其结构、音韵以及节奏等方面均能感受到诗歌的美丽之处。再比如散文,散文的美重在神韵,经过文字的雕琢,时而呈现出磅礴大气的意象,时而刻画出依山傍水的山水意境,不管是辞藻华丽还是简约,均能勾勒出不能的画面,给人无限向往的空间。这些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学生也在品读的过程中收获了属于其独有的精神“食粮”,在有意与无意中升华了學生的言语情趣。
3.心灵共鸣欣赏模式。
如何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建议教师设置精短导读环节。尤其是在大家作品导读或者是主题单元教学时设置这一环节所起到的效果最佳。在选文后面设置简短的阅读提示,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阅读感悟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各个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学生对文学形象的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对文本进行续编或者再次创造。
4.分层阅读欣赏模式。
因为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对不同类别学生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做到阅读欣赏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的机会。
5.作品欣赏成果汇报模式。
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开展各项阅读欣赏活动,丰富学生自身阅读体验。如课本剧,朗诵比赛,读书笔记展,共读赏析会,文学作品赏析体悟征文比赛等。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总之,文学作品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再创造,结合自身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等开展的活动,欣赏的目的在于感悟文学所富有的个性化的深层意义,使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得以领会。也就是说教给了学生赏析方法就是点亮了学生的智慧阅读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