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019-07-15王晓艳余军
王晓艳 余军
摘 要:在經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也决定了对房屋舒适度的更高要求,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在施工技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房屋施工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由此观之房屋建筑中的地基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部分单位为了追赶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继而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加大对施工过程质量的重视,如果在施工期间一旦发生问题,除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那么这一系列的影响对于建筑行业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不利。
一、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我国地域面积较大,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存在差异较大,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各地区土地的质量也会有着显著的不同,在选择土地进行地基建筑时,如果遇到土地地质状况不好的地基,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地基基础就会受到影响,房屋质量必然也会受到威胁,受到地形环境因素的不可抗力制约,间接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同时加大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如果不在一定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方式,将会使房屋的建筑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1]。
由于地基基础施工工程在地下作业,有一定的隐蔽性,施工工序发杂,在进行房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情况,合理的应用与之匹配的地基基础手工技术,保证各个工序之间有效的连接,就可以避免因为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而导致的潜在问题出现,加之地基基础工程地下作业的特殊性,有可能会导致在检查工程质量时,无法及时发现一些潜在问题,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对问题进行补救的情况,这就需要严格遵守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规范来开展各个环节的施工。防止在施工基础的环节中漏掉某一环节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2]。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地基基础工程在施工竣工后,一旦结束,就很难再更改,如果留有遗留问题,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不但会给企业本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如果要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对地基基础有充分深入的了解,针对土地地基的特质,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基坑支护。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基坑支护技术是相对常见的施工技术,通过相关的设备,利用基坑土层对土体进行支撑,避免由于天气状况,如雨水冲刷,导致的基坑发生坍塌,造成安全事故。一般情况下,基坑支护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逆作法,另一种为排桩法,其中,排桩支护技术包含的施工工艺比较繁多,比如套管灌注技术,但是综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还是要实地考量,实行合理的施工方法。相对于逆作法来说,主要是利用其特点,来降低房屋建筑负载对于基坑产生的影响,由于这种方法在实施时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工序复杂,因此的实际施工中,这种基坑支护的技术并不常采用。
(二)勘察地基基础及综合选择。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时,首先需要提前做好地质勘察的工作,综合土质情况、建筑类型、建筑结构,对所选的地基进行深入与、了解与确定,以保证对施工地基础稳定的准确评估。在确定建筑地基时,需要以地基基础的勘查结果为依据进行参考,综合建筑的结构及承重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基础,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避免因为地基基础承重力差而导致的地基变形[3]。
(三) 土方开挖。想要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土方开挖及技术的选择和质量,对整个施进程好人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土方开挖施工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保证地基基础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还应该综合实际情况考虑施工方案、勘察资料以及工程造价及预算的要求,制定和选择科学的开挖方案。确保施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要考虑地形以及周围有无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开挖方案,合理处理施工项目。如果想确保施工成本低、实行方便的话,优先可考虑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并无遮挡建筑物,且开挖深度不深的放坡开挖。反之,如果周围建筑物较多、施工环境复杂且开挖深度较高,就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在确定基坑深度开挖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通常,开挖深度要大于硬持力层以下五米的位置,对于重要的孔位来说,此外,如果有特殊的施工工艺需求,还需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挖。
(四) 注浆处理。在现代施工过程中,水泥注浆工艺算是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水泥注浆处理工艺,一般情况下,在地基基础施工期间,使用这种方法的施工工艺时需要注意的是水泥浆的水灰比列,在实际操作中,要对土地施工环境、土质质量等因素进行了解和研究,采用科学的配比,通常最好的比例应该控制在0.5:1的比例范围之内。在施工中,要对泥浆进行合理调配,将其充分注入到地基内,同时还要注意填充的规范性,保证水泥缓慢注入并且及时排出多余水分,防止地基空间存在空隙。为了保证地基质量和它的稳定牢固性,需要等到泥浆材料全部变硬之后,和土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水灰比例,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如果水灰比例一旦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房屋建筑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中除了尽可能要满足设计需求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实际因素科,科学配比水泥浆的比例,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施工的验收和质量[4]。
(五) 团结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众所周知,地基基础的质量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在施工的初始阶段,地基的含水量会比较高,这就需要对排水以及地下水技术的运用,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在排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基的干燥程度要符合施工的要求,在对地基进行加固的过程中,可以将排水井架建立在地基的上方,有效排水的同时也增强地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在水分适中的情况下,不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其他施工技术。除此之外,合理控制地下水也对施工进程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地下水控制得当可以有效的减轻地下水对于地基造成的浸泡和腐蚀,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在控制地下水的过程中也要对水的降幅进行把握,避免水位涨幅的突然变化,同时还需注意管井的深度,地下层构成复杂,多为粉砂黏土的交互混合层,这使得其渗透性会大幅度削弱,在具体施工期间,需将井管打到基底岩层的底部,提高土地的渗透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的实施技术含量较高,而地基基础的施工程序将会对房屋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对每一个基础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合理科学的运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要对地基基础的施工工程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的稳定可靠。只有在施工环节和人员素质的双重要求下,才能为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培涛.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9,26(02):146+148.
[2] 陈开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19(04):63+144.
[3] 吴建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44.
[4] 周厚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8(12):89-90.
[5] 常卫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