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展个性
2019-07-15黄瑞珍
黄瑞珍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增加儿童知识储备,发展儿童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摆在首要的地位。坚持师生平等理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创设自主阅读环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打造自由交流平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发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0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发展阶段的儿童,更有着可发展的个性。只有重视儿童的个性之间的差异实施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语文阅读教学,是增加儿童知识储备,发展儿童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坚持师生平等理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洛扎克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完整的没有开发的,无法预测的个性进入学校中的,教育旨在显露他们的个性——显露个性之最美”。实践证明,这种个性只有在平等的、和谐的环境里才能最完满地彰显。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学活动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地显露和发展。这种自由状态,首先是指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确认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特定对象,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特性,使每个学生能够最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潜力。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转换角色,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习者的姿态和学生一起进入阅读的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语言艺术水平。通过风趣、生动、鼓励性的有声语言,以及期待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无声语言,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内在潜能的最大发挥创造条件。
二、创设自主阅读环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
学生的阅读,应处在一种非强制性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才能取得最佳成效。因此,创设自主阅读环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是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
1.尊重学生学习兴趣,让其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个性是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形成并完善的。个性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在各种活动中表露出来。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表现为具有自己的认知风格,如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感兴趣的词句、段落或问题往往各不相同,教师就应尊重这种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习。
在预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提出自己最感兴趣问题,查找自己最需要的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有关课外读物。如:在预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平均每个学生提出了六七个问题,有词语方面的,如“情趣”是什么意思?有句子方面的,如“为什么说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而不说它安静了?”有关文章结构上的。如“课文的主题是《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有的同学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威尼斯这一水上城市的情况,找来介绍威尼斯地理特点,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书籍或电子读物来阅读。
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二段时,学生就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有的采取边读课文边画图的形式来学习写小艇外形的一段;有的采取边读课文边表演动作的方式来学习船夫驾驶技术好一段;有的通过看录像听录音来学习;有的通过到网上查资料来学习;有的边读课文边和同学讨论;也有的同学边读边划边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学生们学得活跃、自在、投入,学习效果非常好。这不仅能大大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习的内驱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让其选择学习目标和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材料和方法的灵活选择,满足了他们不同的学习风格,内在需要和兴趣爱好,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还必须注意学习目标的多层次性。如学习了《凡卡》一课时,根据学生的质疑,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以及本课的特点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找出能体现凡卡痛苦内心世界的词句进行品读;4、理解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及其原因。第1、2、3项为第一层次目标,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第4项为第二层次目标,中等程度的学生必须达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选。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获是最充分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
三、打造自由交流平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
教学活动要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状态,关键是要使学习对教学活动有发言权,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主张,并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关注。叙述希望有无拘束的讨论、争论、辩论,有无框架的提问、答问、询问。学生在讨论中,争辩中,有思想自由,语言自由,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丰富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实现自由交流。
首先,要提倡新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个别自学与集体探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因此,在一种友好的同伴关系中,那些理解问题较慢的学生一般不会受到批评,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改革问答的形式。在课堂上对于问题的探讨,学生通过充分思考,讨论后,不用举手就可以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激烈的争辩,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如:学习完《凡卡》写信这一部分后,让学生讨论凡卡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爷爷收不到他的信,但也有想象丰富的学生说爷爷能收到,而且还编出了非常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凡卡等了一个星期也没有等到爷爷的回信,便去找邮差,邮差告诉他,他的信没有写明地址,没贴邮票,在邮差的帮助下他补写上了地址,贴上了邮票,爷爷终于收到了他的信。有位学生说,邮差把这封发不出去的信扔到了地上,被一位扫地的好心人捡到了。这种大胆的想象,合符情理,应该得到教师的认可。
总之,教师在打造自由交流的平台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见解,并多正面表扬,以便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得到赞许,将成为他们发展个性的动力,继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和学生发展最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03.
[2]劉益民,程甫,刘耀中.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