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2019-07-15刘思闻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多媒体动物科学

刘思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84-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只有有效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进步或发展。

一、“有效”的多媒体资源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每天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到新鲜的事物、资讯以及知识。而我们教师教学时使用的很多多媒体资源是教材所提供的配套资源,由于这些内容制作时间较早,已经有大概十余年的时间,现在看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观看感受上来说都有一些“过时”,而这种“过时”的资源对学生几乎没有吸引力,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

所以多媒体素材的选取,首先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与时代接轨,例如在《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雌雄动物相识环节雄性动物是如何吸引雌性动物与之交配繁殖的,为什么雄性动物的长相都是比较威猛或色彩艳丽的,我节选了《荒野间谍》中的一小段视频,《荒野间谍》这部纪录片是英国BBC电视台利用制造的机器动物作为间谍混入某一动物群中,以更真实的角度记录动物们的日常,影片無论从画质还是内容都是非常前沿的。短片的播放瞬间吸引的全部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的感受到了动物繁殖的过程后,很多学生当时就追问我是从什么影片中节选的内容,很想课后找到完整视频进行观看。像这样恰到好处的、精彩的多媒体资源不但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还能调动起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研究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实验材料

无论什么类型的探究活动,材料的有效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过程,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了的基本载体。可以说材料的选择在实验前就决定了实验活动的成败。例如,我曾经听过的两位老师的课,其中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在这一课有一个活动是观察发芽的地瓜和土豆,找一找发芽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但可能由于材料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实验材料的地瓜和土豆发的芽很小也很少,所以学生在观察时有些不知所措,以至于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材料不但不能使探究活动有效的进行,反而浪费了时间。

所以材料的选择尽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且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学顺利开展的,这样的材料才是好的材料,才是真正为教学服务的“有效”材料。只有教师选取了“有效”的实验材料,才能通过材料的有效性,从而演绎探究问题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问题思维发展。

三、“有效”的实验指导

探究活动前,教师都会对本次的实验活动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并提出相关要求。而这个环节可能就是教师的几句话、一张PPT,但对整个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其中一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利用弹簧尺、橡皮筋、音叉和小鼓这些实验材料来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其中音叉和小鼓发声时振动的现象很不容易观察到,所以为学生准备了豆粒和一杯水来协助学生观察。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并没有介绍豆粒和水的具体用法,而是告诉学生它们是可以辅助你观察实验现象的,这样做是希望学生可以动脑想办法借助这两样材料来进行观察,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虽然想了各种各样借助这两样材料观察音叉和小鼓发生时的现象,结果不但用时长,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也不明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第二个班上课进行活动前,我详细介绍了豆粒和水的用法,学生观察不但进行的很顺利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观察到了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这一事例让我意识有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探究方向,为探究活动激发参与的思维,为探究活动扫清不必要的麻烦。

四、“有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首先是分工,为了能够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合作中学习,除了组长和材料员是固定的学生,记录员、操作员、观察员、汇报员全部进行轮流制,每一次的活动这三个职位都会进行顺次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而且有很多机会亲自操作实验器材,避免出现因为谁来操作的问题发生争执,影响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当学生不再把“操作员”当作香饽饽,当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最终才能做到“有效”的合作。

其次是组内讨论交流。为了让交流“有效”的进行,我要求在讨论交流时组内的每名成员都要发言,遇到性格内向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我让他们学别人怎么说,哪怕是一模一样的话,也要说。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我在小组中,就要参与小组的一切活动,不能作为旁观者置身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培养,不会说的学生学会了如何说,会说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表达。当学生都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的时候,讨论交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五、“有效”评价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持续有效的展开,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实验活动中,无论是大实验还是小讨论,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都会第一时间对活动中各组乃至个人的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无时无刻都是在关注他们的,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也会反思,我刚才有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刚刚我有没有“溜号”,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活动常规。而且在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中,对各小组的评价奖励不是简单的加分、加笑脸这样平常的奖励。

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提高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教无定法,要使探究活动更加有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反思。

猜你喜欢

多媒体动物科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科学拔牙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