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婚仪文化与《诗经》贺婚诗
2019-07-15解文君
解文君
【摘 要】《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贺婚诗表现了周人遵礼守礼的思想。
【关键词】贺婚诗;周代婚制;婚仪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I1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241-02
一、《诗经》贺婚诗
《诗经》的“风”“雅”“颂”各部分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根据前人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诗经》中的贺婚诗主要包括以下十三首:《周南·关雎》《周南·樛木》《周南·螽斯》《周南·桃夭》《周南·麟之趾》《召南·鹊巢》《召南·何彼襛矣》《唐风·椒聊》《唐风·绸缪》《齐风·著》《齐风·东方之日》《小雅·鸳鸯》《小雅·车舝》。这些贺婚诗展现了周代的婚仪文化,体现了周代的婚姻观念,是重要的历史史料和文学文献。在周代,“六礼”已经施行于各个阶层。据《仪礼》等文献记载,“六礼”可以分为婚前之礼、婚时之礼、婚后之礼。婚前之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礼。婚时之礼包括亲迎、共牢而食、合卺而饮。婚后之礼包括拜舅姑、庙见礼、返马之礼。《诗经》中的贺婚诗是应用于不同的成婚环节时的仪式性乐曲,体现了亲人和朋友在婚礼中对新人的赞美和祝福,也是贺婚之人对婚姻的肯定和赞同。
二、婚前之礼
(一)四教之礼。周代人注重对女子的婚前教育。因为“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女子在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周代女子在婚前需要完成“四教”之礼,“四教”即女子需要接受关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教育,从而成为一个合格新娘,婚后才得以持家有道。只有完成了“四教”之礼,且在宗庙举行了教成之祭,周代女子才真正具备出嫁的资格。
(二)采摘祭祀之礼。教成之祭需要采集植物作为祭品,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女性负责采集,《毛诗序》云:“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苹与藻是衍生能力较强的水草,特征是柔顺、洁清,由此可看出,教成之祭蕴含了周代女子对优秀品格和生育能力的渴望。《诗序》说《周南·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这首贺婚诗是新郎家庭夸赞新娘,表达对婚姻美满的祝愿。由诗篇的“参差荇菜”可见讲的是淑女完成“四教之礼”后,采摘荇菜在宗庙进行祭祀。祭祀之礼在周代人心中神圣而庄严,因此要求负责植物采摘的女性要像《周南·关雎》所说的“窈窕淑女”这般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具。
三、婚时之礼
《礼记·昏义》记载了亲迎的过程:“父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 “六礼”的前五礼都是在白天举行,只有亲迎之礼的时间定于黄昏,所以把“婚”称“昏”。周代 “六礼”中前五礼都是托请使者去女方家,而亲迎之礼需要新郎亲自去,表明对婚礼的重视和对女方的尊重,有利于促进夫妻感情融洽。周代亲迎之礼的意义在于重视婚姻的开始,象征婚姻的吉祥,预示夫妻幸福,家庭和谐。《召南·鹊巢》《召南·何彼襛矣》《唐风·绸缪》《齐风·著》《齐风·东方之日》《小雅·鸳鸯》《小雅·车舝》涉及周代婚礼过程中的迎送之礼。
四、婚后之礼
对于周代女子而言,“六礼”只是进行了成妻之礼,仍需要完成“婚后之礼”,才能正式得到丈夫及其家族的认可。周代“婚后之礼”包括拜舅姑、庙见礼、返马之礼。新妇在拜舅姑之后方被授予管理家族事务的权力,在亲迎的次日清晨要拜舅姑,然后涉及家庭事务的交接管理。周代女子嫁入夫家三个月后,要举行新妇祭拜夫家祖先的仪式。虽然女子已经被迎娶进家门,完成了许多结婚仪式,但是她仍不能称“妇”,不能算是夫家正式的成员。只有在举行庙见礼之后才能称“妇”,正式成为夫家一员,在夫家的身份和地位方得到真正确立。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二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可见《周南·关雎》的“钟鼓乐之”涉及周代“六礼”中的庙见之礼,在庙见礼上钟鼓齐鸣,这是周代婚仪中具有决定性地位的仪式。
五、结语
总体而言,《诗经》中的这十三首贺婚诗篇,已涉及周代婚姻仪式的大多主要方面,但并未将婚前之礼、婚时之礼、婚后之礼的全部仪式囊括入内。经过解读《诗经》的贺婚诗,并且结合部分婚姻诗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周人的婚仪文化。
参考文献:
[1]郑玄,贾公彦.《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清)阮元校勘.《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学勤.《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
[6](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本.
[8]冀燕梅.周代婚礼的文化内涵[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4.
[9]李雯.《诗经》婚制婚俗探究[D].(碩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