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婕妤怨》主题流变探论
2019-07-15吴彩虹
吴彩虹
【摘 要】《婕妤怨》收录于《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卷,自汉魏至唐,其拟作频出。《婕妤怨》的拟作主题在流变中有了较大的改变。从伤婕妤之遭遇,发展为相思闺怨、讽刺君王等多种主题,其体裁、风格等亦有了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婕妤怨》;流变概况;主题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237-01
班婕妤才华横溢却红颜命薄,一生作品众多却留存无几,显赫的家族,高贵的身份,悲惨的人生经历,这个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传奇女子,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成为歌咏对象。
一、悲情红颜:班婕妤其人其诗
历史上的班婕妤是一位悲情女子,以才情和美貌一度宠冠后宫。她通晓古籍,熟悉儒家礼教,留下了班婕妤辞辇的故事,可就是这样一位才色双绝的女子最终却在孤寂落寞中悲惨走完了一生。在那个以男子为中心的年代,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亦不愿随波逐流。她的满腹心事只能伴着她的眼泪写进文字中。
班婕妤的作品大多散佚,现在能见到的仅三篇,《自伤赋》共60句,前半部分叙事,概述其人生经历,追述先祖,帝王恩宠,幼子早丧及退居长信宫等事。后半部分诉说生活的清苦与孤寂,表达对君王深切的怀念。《捣素赋》讲述了一个女子为心爱的男子浆洗、缝制衣物,并寄去书信的故事。《怨歌行》描绘了一个被情人背叛的女子,以合欢扇在夏日被人拿在手中呵护备至,冬日炎凉渐退被弃在一旁的遭遇,暗示了自己不被珍爱的事实。
二、《婕妤怨》流变概况
《乐府诗集》产生于宋,共收录了5290首宋以前的乐府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乐府诗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号称乐府者皆在焉。”①明代毛晋作跋云“太原郭茂倩《乐府诗集》一百,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殆无遗轶。”②清代纪均也认为“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是乐府中第一善本。”③其收藏之广,囊括之多是本篇论文选择以《乐府诗集》为底本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据《乐府诗集》统计,自魏晋至唐年间,对《婕妤怨》的拟作多达38首,魏、梁、齐、陈、唐五国都有人对《婕妤怨》进行拟作,且拟作者多为文人。拟作中最常用到的意象是团扇。对于《婕妤怨》的拟作于唐时达到了高潮,与齐、梁时拟作相比,唐时拟作除了数量多之外还有以下特点。一是体裁多样,句式灵活。除五言八句的传统句式之外还有七言八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七言二十八句等多种句型。二是主题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怨刺主题的出现。三是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除了传统的闺怨妇人,寂寞贤良的弱者形象外,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班婕妤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倔强。
三、《婕妤怨》主题流变
《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所宠爱。后幸赵飞燕姊弟,冠於后宫。婕妤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纨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④《婕妤怨》这一古题其本事是源于历史上班婕妤这一人物原型,其主题最初也是为伤悼婕妤之遭遇而作。但随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拟作频出,其主题也有了一定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點。
首先,由伤悼班婕妤一人之遭遇演变为伤众多容颜老去的宫中女子之遭遇,将悲剧性扩展。在齐梁的拟作中或多或少的都有班婕妤这一人物的影子,但是唐代的拟作中有所不同。其改变主要体现在:班婕妤其人其物的淡化,如崔湜《婕妤怨》:
不分君恩断,新妆视镜中。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
枕席临窗晓,帏屏向月空。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
整首诗已经脱离了班婕妤这一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作者并没有言明具体写的哪一个人物,但是在“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这句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千千万万的悲剧女性角色,她们在如花般青春年纪里的落寞与孤寂。
其次,怨刺主题的增加。例如唐陆龟蒙《婕妤怨》:“妾貌非倾国,君王忽然宠。南山掌上来,不敌新恩重。后宫多窈窕,日日学新声。一落君王耳,南山又须轻。”诗中既有对君王荒淫无道的讽刺,也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
最后,相思这一主题的延续以及由此而来的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在齐梁至唐的流变中,《婕妤怨》相思这一主题一直保留,其发展在于相思对象的不同,由以往的后妃相思君王,发展为普通女子对远行游子的相思与期盼。唐人聂夷中:“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还,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孟郊:“花落却绕树,游子不顾期。”在他们的诗中已经丝毫看不到后妃与君王之间的纠缠了,这种相思更多是深情女子对远行游子的深切挂念与牵绊,同时暗含了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红颜老去的无奈与哀愁。
注释:
①(梁)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②毛晋《乐府诗集》卷一百末跋语,见《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本《乐府诗集》.
③陈伯海主编,张寅彭,黄刚编撰,唐诗论评类编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④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2017.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