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经典戏剧中的美感重塑与译者创造力

2019-07-15张阿林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创造力

【摘 要】童年阅读过的儿童戏剧经典是成年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塑造性格、开启心智,提供源源精神滋养直至人类中晚年,影响深远。好的儿童剧作译本需要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去重塑原文美感,其挑战性不亚于创作任何其他一种文学体裁。《秘密花园》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儿童经典,其中的救赎主题、人文气质和语言风格值得我们常读常新。本文探讨两部《秘密花园》汉译本如何创造性再现经典原作美感,实现戏剧文学意义。

【关键词】美感重塑;儿童文学翻译;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224-02

一、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剧作

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剧作是世界文学王国的独特一脉。瑞典儿童文学作家Lennart Hellsing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儿童文学描述成:“任何儿童读到或听到的材料,从书籍到报刊、电视、广播。”[10]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儿童戏剧具有以下几项特质:从儿童角度触发的新鲜体验,儿童或类儿童的主角担当,简单质朴的情节铺陈,现实与虚构的交替渲染,乐观与天真的主旋律题材。[2]因此,儿童剧的含义不妨延伸为:只要满足儿童的美学需求与观赏兴趣,能给他们带来知识和娱乐的文学戏剧作品[5]。

世界儿童经典戏剧不仅饱含美学价值,也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为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与性格塑造提供滋养。欣赏儿童文学经典剧作是每个人成年前都会涉足的心灵旅程,其影响深远,可以一直延伸到人类中晚年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模式[6]

二、《秘密花园》的美感重塑之难

很少有一部儿童文学经典的魅力像弗朗西丝·H·伯内特的《秘密花园》那样收获如此持久的国际声誉和研究热情。自从1911年出版问世以来,它就赢得了各年龄段读者的高度青睐,成为儿童出版界的“常青树”,在英美多次再版发行,走进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本,也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卡通片、音乐剧等。1991,《秘密花园》的改编音乐剧赢得两项美国Tony Awards(托尼奖),该奖在美国戏剧界的份量堪比电影奧斯卡。此书被牛津大学出版社收录进Worlds Classics(《世界经典丛书》),被美国出版大鳄企鹅出版集团收录进Penguin Twentieth Century Classics(《企鹅二十世纪经典丛书》)。

《秘密花园》是一部心灵救赎的教科书,向所有读者展示爱和大自然不可思议的治愈力量,成年人和儿童都适合阅读,且不同年龄层的阅读体验和收获的疗愈效果也不一而足。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播撒爱、接纳爱与回归大自然,扭转了自身不幸的命运。书中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主题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了一个世纪,仍然被剧作者们源源不断挖掘出来,对原作的研究成果也总能推陈出新。

要重塑这样一部经典儿童剧作,译者需要创造性展现原剧绮丽壮阔的自然画卷,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童趣优美的语言特色,还有温馨隽永的治愈主题。由于这是一部老少咸宜、立意深远、格局宏大的儿童文学作品,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自然必不可少。本文以张润芳和包惠南、甄南翻译的《秘密花园》为参考,研究儿童经典戏剧翻译中的美感重塑和译者创造力。

三、美感重塑与译者创造力

任何文学作品的美学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时代变迁,其美学价值和阅读体验还会更新。儿童剧作读者的特定认知水准和心理习惯赋予译者重新诠释原作美感与填补意义空白的使命。儿童戏剧译作是否成功重塑原剧的魅力和译者在以下几个维度的创造性发挥息息相关。

(一)重塑主题深度。主题深度的再造至关重要,因为儿童戏剧文学的教育价值是作品生命动力的根本。

例1:He had let his soul fill itself with blackness and had refused obstinately to allow any rift of light to pierce through. He had forgotten and deserted his home and his duties. When he traveled about, darkness so brooded over him that the sight of him was a wrong done to other people because it was as if he poisoned the air about him with gloom.

他听凭自己整个心灵被染成了漆黑一团,执意不让任何一缕光线穿透黑暗。他到处漫游,早已遗忘和抛弃了他的家庭职责;他的四周是黑压压的一片,而在其他人心目中,看见他就是不吉利,因为他好象用自己的忧郁污染了周围的气氛。[1]

此段文字是描写柯林父亲Archibald Craven心理创伤的经典片段。他天生驼背,身体一直不好,由于柯林母亲的病逝久久不能正视自己的人生。他长期不敢面对孱弱多病的儿子,害怕回忆自己悲怆的爱情,因此在外游荡多年,性情变得更加阴郁偏执。包惠南和甄南将原文结构“他到处漫游”放到“遗忘抛弃家庭职责”之前翻译,是想强调主人公的消极遁世、沉迷悲痛、抛弃责任给儿子和自身带来的心理创伤。伯内特想要传达“没有爱与陪伴,人类很难存续下去”的主题,在此处得到了最深刻的展现。读者读完此段,不仅感念命运的诡谲多舛,也深深同情父子俩,渴望书中角色早日救赎。译者对原文“a wrong done”进行了“归化”处理,改用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不吉利”,非常贴切。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在poison一词上,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为了更有力揭示主题,译成了“污染”而不是“毒化”。说明负面心理具有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悲剧世界观容易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不幸的再次轮回。

(二)重塑人物个性。儿童剧作中的经典人物不仅存在故事中,还在孩童的精神世界里,是他们互为心灵对话的伙伴,这些经典人物的栩栩形象陪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个阶段。

例2:In fact, as she was a self-absorbed child she gave her entire thought to herself, as she has always done…as she had always been taken care of, she supposed she always would be.

事实上,因为她是个一心只顾自己的孩子,总是只为自己着想。…平时总有人伺候她,因此她以为一辈子一直会有人来伺候的。[1]

玛丽执拗的孩童形象由于译者的成功诠释而跃然纸上。“总是只为自己着想” 和“一心只顾自己”描绘出刚来英国,缺乏母爱与家庭关怀的叛逆玛丽。“总有人伺候她”完美刻画出神气活现的“小皇帝”气质,且十分契合中国小读者的口味,“伺候”的处理有趣又地道,读者马上能产生文化共鸣。此处的翻译为后文玛丽的转变埋下了伏笔。译者一直没用“自私自利”这样的评价,而是用中偏贬的表达。“只顾自己”“只为自己着想”为后文玛丽从大自然中获得救赎,并帮助救赎了柯林留下了回旋余地,充分彰显了译者对孩童的人文关怀和宽恕之心,也间接传达了原文作者的教育理念之一:孩童天性纯良,都是可以被拯救和好好来爱的。

(三)重塑语言修辞。译者的个体写作风格和翻译策略直接影响译文的修辞特色和文学价值。译者釆用不同策略进行修辞诠释,重塑语言美也体现译者的主体性。

例3:To let a sad thought or a bad one get into your mind is as dangerous as letting a scarlet fever germ get into your body.

让一个悲伤或恶意的念头进入你的心里,和让一个猩红热病菌进入你的身体一样危险。[7]

一部文学作品的意境空白或表意模糊不是其缺陷,而是读者阅读体验的源泉;没有表达出的远比已经见诸笔端的重要许多[3]。当文本信息与现实世界缺乏显性关联时,会产生文本意义的待定,“意义空缺”[9]的存在帮助读者能动地发挥文学想象力。译者使用文内信息补充法,创造性运用“恶意的念头”弥补了原文中a bad one的表意不足和模糊意境。整句话成功再现了原文的修辞美,融合了夸张、拟人、类比三种修辞手法。

四、结语

优秀的儿童剧作译者试图将深刻人生哲理用充满童真与质朴的语言传达给读者。在语言和风格上力求创造性重塑原文美感。儿童戏剧经典不仅是给儿童的礼物,也是成年人对美好童年的追忆和真挚情感的寄托,它值得每一位译者发挥最大文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包惠南,甄南译.秘密花园[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2]《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儿童文学概论[Z].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易文诗.世界儿童文学丛书——丹麦童话[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5]张阿林.从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看接受美学的解釋力[J].青年文学家,2014(12).

[6]张阿林.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张润芳译.秘密花园[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

[8]Burnett,Frances Hodgson. The Secret Garden [M].New York and London: Bantam Books,1987.

[9]Jauss,Hans Robert.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

[10] Ritta ,Oittinen. Translation for Children[M].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Inc.,2000.

[11] Zhang Jie.Reception Theor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M].Wuhan: Wuhan University,2002.

猜你喜欢

创造力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跟“天才”比利一起守护创造力吧!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加拿大孩子的创造力为何那么强
激发新时代的文化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