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熊飞诗歌的艺术风格
2019-07-15卢宇宁
卢宇宁
【摘 要】徐熊飞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他励志于学,诗文俱佳,在诗歌创作方面尤有才力,颇有唐人风范,在当时享有盛名。《风鸥集》辑自徐熊飞自京城返还至吴门京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诗歌内容主要是赞美旅途中的风景名胜;与好友的交游,拜访前辈;悼亡好友,感怀古人等。因内容不同,诗歌风格也丰富多样,如诗题简单明了,别具特色;清新自然;风骨峻峭;悲慨萧瑟;平淡悠远等,带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清代;徐熊飞;诗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207-02
一、作者简介
徐熊飞(1762-1835),字子宣,一字渭扬,号雪庐,别号白鹄山人,清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一生仕途不顺。曾向秦瀛、姚鼐学古文,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春雪亭诗话》等,以桐城古文义法论诗,熔义理、考据、词章为一炉,是桐城 ‘义法的产物”[1]。中岁与杨芳灿、王豫等流连诗酒,名盛一时,深得阮元的赏识,被聘为“诂经精舍”讲席,又协助阮元辑《两浙輶轩录》[2]。但他不求宦达,晚年养病家中著书以自娱,特赏翰林院典籍衔。徐熊飞励志于学,在诗歌创作方面尤有才力,颇有唐人风范,被阮元称为“浙西文人之冠”,刘承干亦赞他“行谊文笔,卓然有成。其诗矢正音而持雅裁,清远峻洁,不移于俗”[3],对其道德修养和创作才能都给予高度评价,尤其认可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徐熊飞刊行了十几卷诗集,在清代也享有盛名,但目前学界并未有对徐熊飞诗歌的研究,因此本文拟抛砖引玉,试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70册)中所收录的《风鸥集》(清素堂藏板)为主要文本,初步探讨徐熊飞的诗歌风格。
二、诗歌风格
《风鸥集》共收录徐熊飞90首诗,他在序中言道:“嘉庆戊午年(1798年)秋试报罢,蒙仪微夫子贡入成均,其明年赴都廷试,舟中宿疾复作,遂自淮南旋返山中、海上及吴门京口。凡所滞留,不少吟咏,因录而存之,旅翮漂摇,不胜鸿爪雪泥之感也。”1798年徐熊飞乡试落第,翌年阮元贡入太学应廷试,以贫病不得应试而返还。可见,这个诗集作于1798-1799年一年时间之内,基本来自旅途之见闻:或赞美风行名胜;或纪念好友相聚;或拜访前辈;或悼亡好友;或感怀古人等等。因其内容的丰富,故诗歌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一)诗题简单明了
徐熊飞的诗题大都简单明了,如《无畏庵》《真觉寺》等,以景点命名;《过韦缑城先生池西老屋》《杉墩村访蒋秀才不遇》等,直截了当交代事件及人物;《邵子雨邵童溪朱椒堂钟山子陆野桥相送于东湖之上赋诗录别》等,并无雅致的诗题,只是直接交代出所有好友的姓名。这样的题目虽简单质朴但毫无意境可言,稍显冗长,却形成了徐熊飞诗歌的最明显的特色。
(二)清新自然
“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4]蒋寅也认为“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清”首先指的是明晰省净,这是针对诗歌语言而发的。其次,指超脱尘俗而不委琐,这是指气质而言,更接近“清”的本质。[5]“清新”主要是从立意与艺术表现而言的,指的是超凡脱俗,力求新意。徐熊飞也特别重视“清”,他在《春雪亭诗话》点评的诗作中多有“清新”“清逸”“清丽”等以“清”为主的词句。徐熊飞强调诗应力求“超出埃”“清新出尘”。[6]不仅评诗如此,他在作诗时也要求达到“清”的境界。
光“清”是不够的,还要“自然”,即合情合理,顺应情理,一切好像都理所应当一样。“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7]徐熊飞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加工润色成为作品,随处可见诗者心声,不为他人而作。
如《杉墩村访蒋秀才不遇》:山影落蓬背,舟随鸥鸟行。柴门隔花出,雪水与桥平。沙暝人初去,风来琴自鸣。春光动篱角,随意绿芜生。
在初春的傍晚,徐熊飞等人跋山涉水来到好友家门口,不遇,于是有了这一个作品。前四句用超多自然的意象勾勒出好友居所的偏僻,风轻云淡的生活,似在隐居,悠然自得。第五句“沙暝人初去,风来琴自鸣”中“自”尤其巧妙,琴怎么会自鸣呢?分明是蒋秀才弹的。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勾勒出蒋秀才平时的生活习惯,品格的高雅,不同于流俗。徐熊飞并未亲眼见到蒋秀才,却能够感受到好友的存在,这也是他们友谊的一种见证。最后一句“春光动篱角,随意绿芜生”,其中“随意”二字用得甚妙,表现蒋秀才生活的闲适自如,他不在乎门前长了杂草,不在乎物质上的东西,可与《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相媲美。整首诗自然而发,友人不在又好似真的“在”,借“风”“琴”“春光”“绿芜”等景物衬托蒋秀才之高雅,也暗示自己对这种生活之向往。立意新颖,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清新自然的诗句有很多,如“门外垂杨绿几重,小楼一角对芙蓉。飞花万点桥头路,春酒不如人意浓。”;“野桥横卧水云间”;“路从冰雪林中转,山向人家屋上青”;“飞花乱落鲇鱼口,宿雨晴初晓雾开”等句亦清新可爱。
(三)风骨峻峭
风骨峭峻,出自韩愈的一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在文學作品中形容雄健有力的风格。徐熊飞描写旅途风光多表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但其他诗作中也有风骨峻峭的特点,王昶《湖海诗话》就曾称赞:“渭扬生长吴兴,得山水之胜,故诗多清峭,风骨超然。与王柳村、石远梅、吴楚诸诗人弦诗斗酒,江湖名士,未能或先。阮芸台中丞开诂经精舍于西湖上,招集浙中文士三十馀人,而春华球实,兼撷其长者,亦当以渭扬为翘楚。”[8]
如《登北固山凌云亭》:雄山抗江波,欲挟孤城走。春风天上来,飞花落京口。磴道陟虹霓,长松作雷吼。吴楚豁然开,青苍入户牖。萧公昔登临,旌旗翳南斗。六代此严疆,英雄争战守。孤亭俯铁塔,旧迹空林薮。凭高感慨多,伤徃流连久。山头千载墓,浇汝一杯酒。扰扰古来人,谁能长不朽。
最著名的有关北固亭的诗词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徐熊飞来到这样的名胜古迹之时,也是慷慨激昂,感慨万千。此诗与辛词相比气势较弱,但仍显示出一个文人对英雄的钦佩,对时间变迁的无奈。
开头“雄山”二字就确定整首诗的基调——气势豪迈,风骨峻峭。接着描写出凌云亭地势险要,往日的恢宏与磅礴之气。而后笔锋一转,写出经过岁月打磨、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摧残之后的凌云亭如今却萧瑟空空,只是“孤亭”而已。面对相似的场景,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徐熊飞想必也有同样的感受。他看着眼前的古墓,只能默默敬逝者一杯酒,岁月轮回,谁人能不休,莫不如珍惜时光,活在当下。这首诗风骨超然,气势如虹,最后以慨叹时光无常收尾。开头似爆竹,骤响易撤;结尾像撞钟,清音有余,可谓佳作。
“蛮府参军绿锦袍,营门传箭大旗高。摩挲铜柱看山色,一夜飞霜上鬓毛。”(《题张丈檥槎从戎草》)前两句重在景,描写出战争中的紧张刺激的场景;后两句重在情,张丈檥“摩挲”着铜柱,一夜白了发,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烘托出张丈檥为战事紧张发愁的状态,言简意赅,风骨超然。
(四)悲慨萧瑟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9]这里的“悲慨”是指将具有深切社会意义的浩然正气与个人生活不幸之哀融合起来的一种复杂的情感。《风鸥集》中悲慨萧瑟风格的作品占有大多数,第一是因为徐熊飞当时科举失败,被人推荐到大学里任职却旧疾复发,只得临时返还,内心充满着无限忧愁;第二,他沿途观赏了很多名胜古迹,如沧浪亭、范仲淹修建的碧云轩、北固山凌云亭等等,睹物思情,对古人充满着无限缅怀之情;第三,徐熊飞顺道访亲拜友,不舍离别,于是在悲慨之余又多了一分萧瑟。
如《浒墅舟中别石大》:年年海上长为客,此日真成千里行。穷路开山游子梦,孤舟风雨故人情。来当茂苑春无绿,到及扬州新水生。君在江南我江北,墓天残笛有离声。
由题可知是写与石大离别时的情景。徐熊飞已乘舟向远方驶去,只听到远处传来了残笛声。以“残笛”之声形容离别之情,给无声的离别赋予声音,用笛声之幽远将离愁之哀延续,使得整首诗更加回味悠长。而“君在江南我江北”化用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描写石大处于江南运河的之南苏州,而徐熊飞家处在江南运河之北镇江,化用得非常贴切。此时的徐熊飞不愿与友人分离,所以他的内心悲慨又无奈,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有离声”三字表达,这样描写离情看似平淡实则浓郁,多了一丝萧瑟的味道。
徐熊飞在一些悼亡名人的诗中也是如此收尾,如《沧浪亭吊苏子美》中的“摩挲千尺松,此是公所种”,通过臆想松树是苏公所种,以“松”衬托出苏公高尚的品格,表达对苏舜钦不受重用的感叹与无奈。《望渔洋山怀王文中简公》的“思公不可见”,引发读者无限遐想与感伤。
除此之外,徐熊飞的诗作中也有淡悠远的风格,颇有陶渊明的味道,“海上秋风雁几群,归飞时节便思君。相逢满酌桥边酒,遥指青山起暮云”(《南津逢桐冈弟》),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到了相聚时却只是“遥指青山起暮云”,笔锋一转,在平淡悠远中隐藏起真挚热烈的情感,引人入胜,回味悠长。徐熊飞诗歌风格多样,每种风格都恰到好处,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蔡镇楚.中国诗话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357.
[2]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阮元.清代诗文集汇编·白鹄山房诗钞序[M](第4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
[3] 张寅彭主编,吴忱,杨焄点校,刘承干.清诗话三编·春雪亭诗话跋[M](第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003.
[4](明)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58:177.
[5]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01):155.
[6]曾庆雨.论春雪亭诗话[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85.
[7](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39.
[8] 转引自(清)王昶著,周维德辑校.蒲褐山房诗话新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8:169.
[9](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