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现状调查
2019-07-15徐岩东,王婷婷
徐岩东,王婷婷
【摘 要】新绛木版年画是山西省不可忽视的一块艺术瑰宝。本文从晋南新绛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了解,实地调查新绛木版年画现存手艺人及生产现状,从而了解新绛木版年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山西新绛;木版年画;手艺人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142-01
一、新绛木版年画发展历程
据记载,新绛木版年画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佛说北斗七星经》是现存最早的三种古版书之一,这一刻本是新绛木版年画的鼻祖,证实了新绛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并有根可循。
明清年间是新绛木版年画的鼎盛期间,许多不同种类的木版年画也接连诞生。如:门神、仕女图以及神祇类年画等。新绛木版年画的发展带动着新绛县的经济发展,此时新绛木版年画不仅只局限于省内销售,同时也远销省外,但仍供不应求。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科技技术代替了传统劳动手工业,传统木版年画面临着无人制作以及生产销路的巨大问题,同时由于历史、政治因素,新绛木版年画古版、古画损失较多,新绛木版年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较多木版年画作坊关闭,手艺失传,年画技艺面临着无人传承发展的状况,导致木版年画一度衰败。
2008年,新绛县展开保护传承新绛木版年画活动,新绛木版年画成功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绛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老师,并将其收录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之中。通过多方努力新绛木版年画再一次被重视起来,但是长时期的沉寂,新绛木版年画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需要重视的。
二、新绛木版年画现存手艺人
新绛木版年画在明清鼎盛期时,除了较为出名的“七大家”“三小家”年画作坊,在新绛县周围村庄也有较多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的木版年画作坊。但是经过没落后新绛木版年画现存的手艺人已经寥寥无几。目前,新绛木版年画现存的手艺人仅仅只有山林轩郭全生老师以及二天门年画社吴百锁老师在坚持着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工作。
郭全生,现居新绛县中社村,是目前新绛唯一完整继承新绛木版年画工艺与流程的手艺人。郭全生老师本是木匠,但是由于对木版年画的喜爱,便开始自学木版年画。经过年复一年的不断摸索尝试,郭老师已经完全掌握了绘稿、雕版、印刷几项核心制作技术。在新绛木版年画进行普查整理工作时,郭老师进行了大量木版年画的整理以及修复工作,减少了木版年画的损失。郭老师熟练的制版技巧受到了冯骥才老师的高度关注,将部分年画收录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新绛卷》,并编写了《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郭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新绛木版年画重新被重视起来。
吴百锁,自1975年開始自费收集新绛古版,吴老师和自己的妻子李华将所有时间投入到新绛木版年画的收集、保护、整理工作中。吴老师共收藏新绛各个时期古版2000余块,老画1800余幅,部分录入《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新绛卷》与《中国古版年画珍品》。直至今日,吴老师带动全家仍在进行新绛木版年画的保护、宣传工作。例如:2018年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孟加拉国大使馆“欢乐春节”活动、2017香港首届关公节,吴老师将新绛木版年画弘扬海内外,为新绛木版年画传承、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
三、新绛木版年画生产现状
自2008年新绛县开始木版年画拯救修复工作后,在为数不多的手艺人坚持下,新绛木版年画已逐渐开始恢复生产,但是生产方式也仅是家庭作坊,生产规模较小,产量较少。新绛木版年画在恢复生产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无销路导致生产数量较少,也仅销售于省内地区,在经过手艺人以及新绛县政府的大力推广宣传,逐渐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收藏家、公司慕名购买,同时也开拓了港澳台与国外地区的销售渠道。例如:2018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的“祈祥纳福-山西省和湖南省年画艺术展”以及小郎酒宣传广告等诸多活动都邀请新绛木版年画手艺人参与。新绛木版年画的知名度,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
科技的进步让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力,在为数不多的非遗手艺人的坚持下才没有让古老的艺术所丢失。新绛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渐转变为收藏功能,产量远不及繁荣时期。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新绛木版年画既坚持着本土特色,同时也保持着时代创新性,应世而变,在新绛木版年画与腾讯动漫“从前有座灵剑山”的合作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新旧文化的碰撞,是传承同时也是创新。
如今,新绛木版年画不再只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承载着劳动人民简单、质朴的愿望。现新绛木版年画在几位手艺人的坚持下,延续传承的同时也与时俱进,新绛木版年画凭借独特的特色在中国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M].中华书局.2010.
[2]]冯骥才.新绛年画郭全生·临汾年画宁积贤[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