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的培养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研究
2019-07-15刘超刘阳
刘超 刘阳
【摘 要】職业教育培养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企业从事某种工作,通过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成为了一名具有对职业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匠人。因此,职业教育有着培养具有大国工匠潜质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关键词】职业教育;大国工匠;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26-01
一、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承接
所谓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不同职业对以上五种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主要取决于人的职业素质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要求。如果缺乏职业素养优势作基础,即使工作条件再好,也无法适应。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除了专业教育,应该把职业素养作为培养重点。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政府和社会对大国工匠精神期盼与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办学目标一拍即合。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百折不挠,滴水石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理念,把职业素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让工匠精神印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从学生到大国工匠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说成为大国工匠是每位学生想要成为的人,那么职业院校就是大国工匠的起点。从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就应该把与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参透给每名学生,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讲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该按照岗位的要求,进行工匠精神的应用,让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就养成职业素养,意识到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中的关键作用。
二、职业教育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作为当代工匠精神的生力军,社会责任感是必须有的,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忠于祖国,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愿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作为未来的大国工匠要对集体和他人有所担当。
首先,国家,政府部门应出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每个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责任感。企业和个人都要有一种道德上的正确主张,要有正义感,愿意无私的为他人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部门要将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提高大国工匠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整个社会都认清,大国工匠的重要性,形成一种社会主流的责任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批评,监督和指导。
其次,职业院校、家庭和企业要建立相互统一的责任培养机制,社会责任感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教育就能够完成的。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校应该与学生家长达成一致,这是能让学生接收责任感教育的先决条件。职业院校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责任感结合思政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课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校园中应营造每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氛围,教学中应搭建让学生身历其境的平台,建立有关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主观上让社会责任感深入到心中。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部分作为像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进入企业后要有考核机制,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把社会责任感融入自己的血液。
三、职业技能与工匠技术的锤炼
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职业教育要更好的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下两点必不可少。
首先,校企合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到职业技能,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工作岗位是企业提供的。所以,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新产品新工艺的产生,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甚至让企业的大国工匠,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企业可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话就会很好的解决校企技术脱钩的现象,学生毕业后,也能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企业也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培养员工。
其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国家文件中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展并办好各种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企业展示自我,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创新创造的一个重要平台,赛项内容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的。职业院校应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专业课程与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教师通过大赛的锻炼,提升专业能力,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团队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自我,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与“中国智造”的大步迈进,是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有大量的企业和丰富的产品,可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大量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是大规模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基地,必须把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锤炼学生掌握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教育人必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2]刘洪银.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
[3]安晓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J].教育教学研究,2017(25).
[4]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12).
[5]诸玉富,由建勋.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
[6]谢春梅.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7(35).
[7]芮明珠.略论当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