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9-07-15李凤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

李凤良

【摘 要】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素养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学生教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00-01

一、引言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结合学科特点,学生个性和教学条件去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培养。抽象的数学知识仅凭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对学生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果讲完一个知识点老师能具体演示操作这个答案如何得出,抽象的答案通过具象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演示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行指导,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接下来将循序渐进的介绍几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式方法。

二、演示,激發学生兴趣

小学的学生刚开始进入学校接触新知识,还是好动的,充满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是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说的可能听过就忘,看的可能看完就忘,而自己动手做的往往有很深的印象。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讲明操作要领,同时激发学生强烈自己动手操作的愿望。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教学长度单位这一概念时,让学生测量课桌宽度,用拃为测量单位,学生测量的5拃长,老师测量的是3拃长,这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结果不一样呢?老师再讲解在古代人们用身体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但是这个单位不是统一的,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统一的测量单位,让他们动手比划一下尺子上的一厘米是多大。自己测量铅笔,文具盒,橡皮和课桌的长度。讲完厘米后再讲解米等等,这样动手操作过之后,学生就会对厘米,米这些概念有很深的印象。

三、初阶动手操作

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毕竟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玩耍,明确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求,活动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明确要求等学生玩够了再提出目的,要求,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所以教师演示完之后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要再次强调动手操作的要领、注意事项,使学生准确明白每一步的步骤是什么。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基础不同,可能有的学生看教师演示完就能准确完成,但也可能有的学生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宽容鼓励。对学生要以夸赞为主但不是没有原则的放纵,而是同样要求严格,尽量帮助每一个人都不调队,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概念时,先讲述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直边,四个直角,什么是直边呢,就是线不斜,没有折角。而直角就是90°角。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内的长方形都有哪些,比如黑板,课本,课桌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相等的直边,四个直角。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提出问题:怎么把一张长方形的折纸剪成正方形,让学生试着去动手操作。这样之后,学生会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印象。

教师的后续引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动手操作活动中,除了要注意秩序,纪律,操作的时间,有没有学生还不会按规则操作给予指导外,还要注意有没有人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总结和后续的教学。

四、熟练动手操作,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熟练动手操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力求把晦涩无聊的理论知识设计成趣味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时,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比如下面的题目:1/11=0.0909…,2/11=0.1818…,用计算器算出3/11=__,4/11=__,5/11=__,然后不用计算器算出6/11=__,7/11=__,8/11=__,9/11=__,学生用计算机可以算出3/11=0.2727…,4/11=0.3636…,5/11=0.4545…,总结规律可以发现这些答案都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的数是9的倍数,除数是几除以11就是9的几倍,9*1=9,所以1/11=0.0909…,9*2=18,所以2/11=0.1818…,以此类推,发现这个规律后就可以得出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这样的操作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有更大的意义,不仅要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熟练动手操作后不断总结提高,把动手操作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设计动手操作的方案,然后去实践,像数学加一样从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理论结合实践不断的去练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改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加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总结

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和拓展抽象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下注重动手操作,注重创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和组织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借助已有的教学资源,将动手操作带入课堂学习,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万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8,(11).

[2]马玲花.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8,(35).

[3]周碧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6).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