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调查

2019-07-15杜海涛陈方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大学生

杜海涛 陈方

摘 要:本文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长江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旨在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要低于非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且父母外出情况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农村留守;大学生;心理弹性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q06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6GB030);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2016076)。

1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出现,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家里求学生活,这些务工人员往往来自农村,故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亦随之迅速增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并因纵向跟踪研究,随之关注到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1]。

在以往的研究中,他们会被认为自卑、缺乏安全感、幸福感低、焦虑、容易感到挫败并经常患有人际交往恐惧症等心理问题或疾病。因此,我们决定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着手研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到预防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目的。这项研究既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使其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发挥自己的才能。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长江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被试,共发出调查问卷497份,回收问卷479份,回收率为96.38%,其中有效问卷为443份,有效率为89.13%。

2.2 研究工具

采用由Block和Kreman[2]编制的适用于成年人的自我心理弹性量表,一共有14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方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4,分半效度为0.791,结构效度可靠。

2.3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本研究中,对数据主要进行了t检验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高于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这与一般研究结果相同,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由于父母在身边,给与更多的关爱、关注和关心,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关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畏缩不前,形成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3.2 不同因素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的比较

根据表1的数据不难发现,父母外出情况不同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显著。而留守阶段、留守时长、父母回家频次等因素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均不显著。

3.3 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我们通过结果可以看到母亲外出工作的学生心理弹性最高,父亲在外工作的心理韧性得分最低,这说明父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有重大的作用。父亲虽然不善表达,但是父亲往往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的勤劳、坚强等优良品质都会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无形中给了孩子积极的引导,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学习父亲的精神品质,不怕挫折,勇敢而坚强。父母都不在身边,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缺失,有些家长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虽然不在身边,但会经常联系,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留守阶段的不同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不同,但并没有显著差异。我们从数据可以看到,高中留守的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最高为39.31,最低的是初中开始留守的學生,心理弹性得分最低为36.38。高中才开始留守的学生,由于年龄基本上在15岁以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尽管这个时期父母角色会有缺失,但由于之前得到良好的发展具备一定的能力,这个时候遇到问题他可以自己解决,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能力;初中的孩子生理上开始发育,这个时期需要父母更多的给与关爱,而在此时父母的缺失会让孩子缺少支持,有种被放弃的感觉,叛逆的思想就会更严重,这往往造成他们的心理的不良发展。小学和学龄前由于年龄小,认知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父母的缺失他们并不一定意识到,对于父母角色的严格认知并不清楚。

留守时长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不同。父母在外工作1-3年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最高,但是不同留守时间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不同留守时间对于心理弹性有影响,而数据显示得分基本相同,笔者分析认为,各不同阶段被试数量差别很大,5年以上的学生有104人,而最少的是3-5年的被试为18,数据的差异化造成了结果的趋同。

父母回家频次的不同会对心理弹性造成不同的影响。数据上来看,2年以上父母回一次家的学生心理弹性最高,随着联系频次的降低,心理弹性的得分先降低再升高。这表明,父母回家频次对学生心理弹性影响趋于变化,2年以上学生由于与父母长时间不能团聚,已经从此过程中学会独立与坚强,而1年见一次父母的学生每年见一次父母,在潜意识认为这一次回家也是因为过年过节的原因,这让他们形成一种认为世事有一种固定的变化,不用过于担心的状况,这就使之在真正遇到困难时会消极面对。

4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要低于非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

2)非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且在父母外出情况上差异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晓敏,袁婧,韩福生,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行为与人际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54-956.

[2]王盈.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陈方(198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心理测评与咨询研究。

杜海涛(1995-),男,湖北荆州人,学士,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