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新举措
2019-07-15周明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提出增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即构建“校-院-班-寝”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多角度、多平台、多层次的健康教育体系,弥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关键词:“校-院-班-寝”;四级;大学生
从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工作体系,基本上只覆盖到班级这一层,而没有深入到寝室。寝室是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寝室室长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坚力量,良好的寝室环境、寝室人际关系是心理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在目前的高等院校,关于学校、院系、班级一级在这一工作体系中的作用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较为充分的重视,而有关寝室一级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则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不足。因此,围绕“如何构建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核心问题,聚焦拓展高校“校-院-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从实际出发考虑,将寝室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将寝室作为学生心理信息管理的基点,形成“校-院-班-室”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机制,无疑是一种创新。这也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长效机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等工作的内在要求。
“校-院-班-室”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立,也进一步厘清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工作重点与难点。近年来,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并且在运行中作用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挥。不过,通过这一体系还存在各层级主体问职责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无法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各层级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形成积极互动,有效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网络体系的作用,成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有成效的重要课题。
由此,我们找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新举措。依托高校心理中心等相关高校实践,探索构建了高校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践模式及方法,提出以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学校层面:以课堂教学及网络教学为基础辅以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为补充,具体为:以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面,以学生心理特殊性成立相关成长团辅为点,再辅助以心理专题讲座,从不同层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层面:1)从大一到大四,持续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有主题活动,对点帮扶等(大一重点在新生适应,大二重点在学业推进,大三重点在恋爱问题,大四重点在就业考研);2)加强对学院心理特殊群体的识别、关注及教育工作,一对一进行帮扶;3)结合学院专业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调试及帮助;4)加强学院心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
班级层面:1)结合安全教育、考试主题、大学生价值观等开展主题班会教育;2)发挥辅导员及班级心理联络员的作用,开展班团活动,识别危机学生并进行帮扶。
寝室方面:1)以寝室为基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分级分层报告制度。寝室长需要每个月将本寝室的心理信息向辅导员以及学院心理健康中心报告。在紧急情况下,寝室长应该直接向学校心理教育中心报告。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2)建立和完善寝室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制度。高校每学期都制定寝室室长培训计划,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对寝室室长进行持续性地专业培训,效果显著。3)高校每学期开展以寝室为单位 “寝室团体沙盘”活动,开展“阳光心理 和谐人际”的系列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人际交往知识,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帮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提高寝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利地促进良好寝室人际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蔡宝鸿,齐平.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J].科技信息,2011(28):64-64.
[2]邓雪,牛宏伟,魏伟,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4-4.
[3]惠筱,马小惠,孙一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延安大学為例[J].亚太教育,2016(21):246-246.
[4]王明霞.论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2(21):232-232.
作者简介
周明(1987-),男,汉族,重庆人,助教,心理学硕士,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处,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