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探讨

2019-07-15李淑棉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基础教育民族文化

李淑棉

摘 要: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自治地方进入新时代的带头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是民族文化深度挖掘和传承的骨干,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新时代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既要“养志”,也要“养智”。“养志”就是要让民族干部感受到时代飞速发展的紧迫感,自觉学习,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养智”是要民族干部充实自身本领,在党和人民创造的良好条件下,与时俱进,有担当能担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仅要抓承担责任的干部,也要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民族地方的基础教育,不能让民族地方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民族干部的成长离不开民族语言的熏陶,民族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离不开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基础教育;民族语言;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72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

1.1 少数民族干部的概念

什么是民族干部?民族干部主要是指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从事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工资由国家财政拨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大体包括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大类。我们可以从概念里看到这里的民族干部不包含汉族,指的是少数民族中承担公共事务并享受财政工资的公职人员。本文想阐述的少数民族干部除了享受财政工资的公职人员外,还包括向社会购买服务,实际工作中承担公共事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员。如,国家机关里的聘用人员及负责各村屯治安,协助做好民间调解工作的人员。

1.2 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

(1)在实践中培养。这是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地方自治机构通过分派任务,让干部承办具体工作任务,磨炼干部的办事能力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实践中,部分少数民族干部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常年扎根基层,群众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实践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效果显著,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实践能提升干部的技术能力和实战能力,但在理论上,尤其是大局观和对大趋势的掌控能力上关注不足,使得干部的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

(2)从教育上给予照顾。当前我国各地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有多所专门的民族院校,为少数民族提供特色教育。地方政府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院校和民族专业,针对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实行定向招生,制定专门培养政策。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总分加分政策。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国家从2006年开始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专门在民族地区招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年培养对象规模为硕士生4000人,博士生4000人,毕业后按照定向培养协议,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教育上的照顾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的人才,但由于教育的周期长,难以短期内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紧缺的现状。而且,教育上的倾斜也需要适度,不足,不能培养足够的干部,过分倾斜又可能造成另外的不公平,使得培养质量不过硬。

(3)增加干部交流机会。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借着扶贫的东风与对口帮扶的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现在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地方,逐步加强少数民族法官和法官助理的培养,每年有1-2次的少数民族法官业务交流会。优秀的青年骨干可以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等地进行挂职锻炼,先进地区的干部也纷纷来到民族地区进行结对帮扶。挂职锻炼不仅增强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拓宽了眼界,增进合作,深化感情。弊端就是难以实现大批次的交流,频率和人数受到很大限制,培养的面太窄。

(4)在宪法和法律规范中予以保障。宪法和法律通过法律规范对少数民族权益给予保障,如《民族区域自治法》《宪法》在任职职务、干部任职数量比例及人大代表数量上予以明文规定,确定自治地方的“主席”、“州长”、“县长”等领导职务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要配备一定数量少数民族干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宪法》规定国家有义务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公务员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要对少数民族考生予以适当照顾。”

2 当今时代为什么仍然需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民族自治地方政策落实情况体现到我党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水平。少数民族干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是民族自治地方进入新时代的带头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是民族文化深度挖掘和传承的骨干,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

2.1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自治地方需要新时代的带头人

培养、选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造就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带头人,使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对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配备,更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势发挥既质量上的保障。确保任用和提拔的少数民族干部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能真正解决少数民族实际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少数民族干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民族地区人民跟上时代步伐,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既熟悉本地区工作现状,又熟知国家方针、政策及先进地区管理模式和创新成果,是民族自治地方脱贫致富走入新时代的领头人。

2.2 少数民族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不可少的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重要突破口。全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引领和带动,少数民族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不可少的力量。少数民族干部来自自治地方的民族群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风格习惯,了解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少数民族干部以其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在本地区民族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特殊感情联系使得他们发展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2.3 民族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传承离不开少数民族干部

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这一华丽长袍上点缀的明珠。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不仅仅是本民族地区内的事,它的有效发展和传承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多維创造性,能化为优秀文化元素滋养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文化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少数民族干部的品格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和繁荣,少数民族干部带头宣传和传播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地区形成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民族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传承离不开少数民族干部。

2.4 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要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区内各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实现当家做主。要充分享受民族自治权,就是要让每个民族都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要享有话语权,就要敢担当能担当,有能力敢作为。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能带领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实现自身富强,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3 制约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原因分析

3.1 生活环境安逸,缺少危机意识

一方面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适应缓慢的生活节奏,容易滋生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想法。另一方面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责任重大,没能承担起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重任。

3.2 缺乏干部培养的长期规划

干部的培训主要是干部初任的培训,对就业后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有些地区在贯彻落实中矫枉过正,减少甚至免除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得少数干部长期囿于小片地区,视野受限,成长缓慢。近年,随着“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研之风”,“基层减负年”,干部轮训又逐步得到开展,但还存在缺乏长期的规划等问题。对于课程的设计,对于不同领域人才的培养,欠缺长期规划和通盘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围绕在时政学习及基础的教育,针对性不足。

3.3 地方保护意识影响

成长场域的封闭性会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干部思想意识中带有一种狭隘性或是事务固化倾向。民族自治地方,尤其是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乡,条件相对艰苦,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突出。实践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地民族人员因为户籍等原因,更能安心扎根工作,故而往往优先选择本地民族人员。生活相对封闭,外来的干部数量有限,留不住人才。大多是本地干部,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求新求变上动力不足。

4 对策分析

4.1 自我成长意识的增强

少数民族干部肩负着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带头人的责任,是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现良性治理的必要条件,应该增强少数民族干部自我成长的意识,认识到自身责任重大,有使命感有责任心的扛起新时代赋予的重担,不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4.2 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1)创造良好发展平台。上级国家机关有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相对闭塞和落后,引进和留住人才难,上级国家机关及本地民族自治机关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和竞争环境,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让本地各民族干部队伍壮大起来,有条件的支持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学习、挂职锻炼,拓宽视野,增长实干本领。对做出成绩,受群众认可的民族干部予以奖励或提拔任用,消除民族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2)大胆培养人才。部分地方由于缺人,对干部管理过于严格,缺乏长期的考量。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干部外出学习是浪费时间,不误正业,从而漠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愿望。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看到眼前,更要规划以后。实践能提升干部的技术能力和实战能力,但在理论上,尤其是大局观和对大趋势的掌控能力上关注不足,使得干部的发展后劲不足,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因而仅仅通过实践教育而缺乏理论的提升,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人事部门应当充分了解干部队伍的情况,针对干部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特长,因人而异,人尽其才的进行培养。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多提供机会,多给予支持。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干部学习场所,充实干部学习书籍,鼓励学习交流和正当竞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落实法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要尽快起草和制定自治条例,制定相关条款或补充规定变通规定,促进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吸附。另外,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是各项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制定时要注意少数民族权益,也要综合考量地方发展的大局,避免地方主义和排外错误认识衍生。

4.3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干部培养要多样化,多方位,坚持把政治放在首位,注重特长培养。鼓励干部培养“一技之长”。

(1)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帮助基层尤其是村干部,县级干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以百色市西林县为例,该地在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的时候,为农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如驾驶证培训、月嫂培训、养蜂技术和沙糖桔种植技术培训等等实用的培训,大大提高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应当普及到村“两委”、第一书记及基层干部。使他们具备基础的农业知识,如砂糖橘种植、蜂蜜养殖及甜玉米等等知识及电子商务和基本营销技能。基层干部对农业知识有所了解,甚至是精通,才能更好更高效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民生问题。当然并不需要把每个基层干部都变成“专家”,但应当有基本的知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定向培养”帮助基层培养急需的人才。教育上的照顾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的人才。而教育上的倾斜也需要适度,过分倾斜又可能造成另外的不公正,使得培养质量不过硬。定向培养要把好入门关,注意考核,对于考核不过关的,亦不能草率录用。要越来越重视干部素质,让有德有才有能者优先任用。

(3)在实践中去培养人才。教育培养周期长,难以短期内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紧缺的现状。部分少数民族干部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常年扎根基层,群众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各地用人单位要大胆破格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进入领导班子。通过参与重大项目、承担重大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培养和提升。

(4)采用见习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畢业人才信息库,对于大学生毕业回到本地待业考试的,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将人才吸引住,为当地服务。

4.4 加强基础教育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仅要抓承担责任的干部,也要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民族地方的基础教育,不能让民族地方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要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让适龄儿童依法完成义务教育。通过加强宣传,逐渐改变民族地方未成年早婚早育的婚育观念。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进行正面宣传,对于接受教育后,改变自身生活水平和家乡面貌的先进少数民族干部予以大力宣传,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自觉督促未成年接受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贫富差距。让偏远交通落后的地方能够通过电视或网络认知到外面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努力读书,自我成长,更快的融入全面小康的建设当中。

4.5 避免过分优待

“同等条件下”及“适当比例”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的尺度。民族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党领导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为了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民族自治当然不能忽视民族差别,忽视民族地区自治民族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将差别扩大化,侵犯非自治民族共同参政议政的权利。少数民族的干部不能只追求数量配备,更要注重素质提升,否则就没有战斗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可超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族别限制,违反宪法原则和精神。所有的在自治机关担任各种领导职务的各族干部都要符合党和国家选拔干部的基本标准。

4.6 重视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笔者了解到因为升学率的压力及很多原因,部分民族学校仅在普通班开设一周一节的本地民族语言课,学习的尖子班是不设本地民族语言课的。只有在大学民族学校有专门的小语种课,小语种课也多是东南亚语种,选择本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人并不多。很多少数民族子女多是在长辈的耳濡目染教育下学会的本民族语言。部分家长因担心少数民族语言发音会影响子女普通话发音,甚至会刻意避免与孩子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使得部分子女不会本民族语言。国家尊重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风俗习惯,充分体现在对民族地方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保护和传承上。民族干部的成长离不开民族语言的熏陶,民族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离不开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4.7 注重民族特色的挖掘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干部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熟悉民族历史和现状,适应民族地区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具有共同民族心理特征,易于理解民族行为。在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要注重民族特色的挖掘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他地方干部的区别在于他们除了承担公共管理事务外,还是民族文化深度挖掘和传承的骨干。通过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感情,将民族地方的特色融入自己的处事风格中,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方服务。少数民族干部要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土,充分发挥本土丰厚的文化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又要具有全球视野,借鉴、吸收和批判性地改造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取长补短,提炼出本民族文化之魂。

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自治地方进入新时代的带头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是民族文化深度挖掘和传承的骨干,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应当持续重视。

参考文献

[1]太学英,林刚,罗生,李铁副.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编:四个认同学习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39.

[2]李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述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3]马正立,朱仁印.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进路选择——基于场域机制的角色分析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18,2(2).

[4]陈乐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3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交出版社,2017:300-301.

[6]王大仁.览物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130.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基础教育民族文化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