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2019-07-15雷雅楠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大数据图书馆

摘 要:本文以大数据为研究背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大数据时代背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特点,对图书馆现阶段个性化服务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完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1 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是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而生的,并在21世纪被广泛的与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作为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划分客户群体、制定服务或产品策略的参考标准,与其他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

1)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由于互联网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得无论何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互联网的普及突破了报刊杂志这种书面或口耳相传这种口头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载体不再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2)信息传递迅速。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受到载体的限制,即报刊杂志的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制作过程,载体上所承载 的信息往往是后置的,缺乏有效性,而互联网信息通过光缆或导线进行传播,每秒钟携带的信息量是过去的几万倍,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保持了信息的时效性。

3)信息真假混杂,参考价值较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各种信息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不需要事先经过机构的审核,因此会出现虚假信息或是非完全真实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参考价值较低。

4)信息可以被存储、收集与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在被使用者搜索出来之后,通过复制黏贴的功能在计算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中进行储存,同时,在互联网上对感兴趣信息进行点击时,这一数据可以被机构监测与收集,用来作为机构分析研究使用。

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特点

个性化服务建立于被服务者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习惯、心理倾向等条件之上,能够精准的为被服务者提供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的环境,例如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检索服务等,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过程的产物。个性化服务包含两个维度:创造个性化的服务环境与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即是提供了一个满足阅读者个人需求的阅读环境,又针对阅读者的阅读爱好,心理倾向,阅读习惯来提供个性化的图书,[1]其特点在于:

1)服务目标个性化。首先,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即将个人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将个人对服务的满意作为服务的落脚点。其次,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服务环境,不仅针对一般民众,还包括其中的特殊群里,例如儿童读书会、历史发展讲座、电子化服务培训等等都属于其服务范围,由以上两点能够看出其服务目标的个性化。

2)服务内容多样化。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因此针对于个人的服务从整体表现上来看必然是多样化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服务的多样化,能够为每个读者提供不同的选择与选择排列方式,使其能够按照自身的喜好、需求、习惯来体验图书馆的服务。

3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精准定位主体客户群,满足被服务者需求,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具有必然性,但大数据环境对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并非总是有益,有时还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大数据资源的价值。相对于传统资源来说,大数据资源具有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质量不可控的特点,这就使得初期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存在两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一是通过连接数据库,图书馆可以快速得到同行业的大量数据信息,但现阶段图书馆数据管理、存储、计算、处理、深度数据挖掘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服务数据支撑;二是大数据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质量的不可控,即虚假数据信息量大,大数据信息平均质量较低,为数据信息的处理与使用增添了极大难度。

2)读者需求数据化程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开发技术同样也是先进生产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在于快速而准确的客户行为、爱好、习惯数据收集,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图书馆仅采用办理借书证与图书搜索两种方式来进行读者相关数据收集,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来的读者需求仅为大部分读者的基本需求,并不是精准需求,读者需求数据化程度显然还处于较低水平。

3)用户个性化需求。消费社会的到来造成了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向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转变,如何最大程度的对个人消费者需求进行开发是消费社会的核心,“需求—消费”是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也是消费社会与生产社会的最大差别,需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对于读者来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在其脑中形成思维定式,图书馆仅拥有阅读、借阅、文化论坛三种功能。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开发不足使得图书馆大数据采集价值降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效果必然不理想。

4)读者私密信息保护。大数据时代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高了人们办事的效率,但同时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无隐私”时代,这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打破了人与社会的界限,在使用网络工具时,无形中就暴露了自身的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在应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时个人基本信息、社会交往状况、日常阅读习惯、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信息的泄露会使其排斥个性化服务,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项目的推广造成困难。

4 优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措施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它也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渐完善,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优化:

1)提高大数据资源质量。对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的质量不佳问题,从图书馆现阶段所提供的阅读、借阅、文化论坛三项服务入手,进行目标群体数据信息收集工作,对于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借阅时间、借阅种类、阅读速度、对文化论坛的关注程度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现有信息构建图书馆数据模型,划分维度确定关键指标,通過数据清洗技术提高数据的逻辑性与有效性,排除大量的无效信息对数据模型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服务并做好服务质量评估,以提高大数据资源的质量。

2)注重读者需求数据采集。增加读者需求数据采集渠道,传统的需求数据量首先仅能满足基本需求,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其次数据采集渠道狭窄,采集数据信息量有限,不易进行精准服务定位。因此图书馆可以增设图书馆服务查询机、电子书阅读数据库、电子交互信息公告、微信公众号等数据采集工具,通过读者浏览状况来针对性的收集图书馆目标与潜在被服务者的相关信息。

3)激发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以需求带动消费是消费社会的最大特点,因此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定位可以通过需求—消费的思路来进行,即首先从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信息入手,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后,获得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所展现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种类、需求度及各种需求的相关度、可实现程度来进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定位,例如开展问卷调查、官网平台互动等形式,激发读者深入思考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需求,并进行数据采集。

4)加强读者个人隐私保护。面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与社会界限的消失,为了降低读者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项目的排斥,图书馆应当加强读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对读者阅读终端进行定期加密与网络监察,构建图书馆内网体系以防外部入侵,进行用户数据安全采集与传输管理、读者隐私数据存储独立管理、设置相关防火墙、为用户私密信息设置管理权限。同时设立信息安全部,作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安全保障部门,专职负责读者私密信息管理,负责管理系统维护与漏洞检查等工作。

5 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图书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服务类场所,在大数据环境下也应当进行变革,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运而生,图书馆应当抓住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益处,利用大数据来发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使其能够在新时代顺利完成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2]

参考文献

[1]杨梦菲.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

[2]宋甲丽等.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报策略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

作者简介

雷雅楠(1991-),女,汉族,山西临汾,2015年6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个性化服务大数据图书馆
图书馆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