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赞皇103 工作期间的点滴记忆

2019-07-15刘胜杰

档案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绳档案馆

刘胜杰

编者按:河北省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18日,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河北省档案馆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是河北省委的直属事业单位,是河北省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中心。为纪念建馆6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刊特设“河北省档案馆建馆60周年”专题,以文言志,同叙六十载峥嵘岁月,共庆一甲子春秋华诞。

1970年8月,我在省滹沱河五七干校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结束后,再分配时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的档案被省革委秘书组(办公厅的前身)调走了,人家同意要你,你就分配到那儿;人家不同意,你就等待分配。

9月4日,军代表董庆水带着一辆嘎斯卡车去接我,说我分配到档案馆了,上午办完在干校的一切手续,中午前在秘书组办公室报到后,秘书组长许明同志简单谈话,下午就到了赞皇103。

103在赞皇县城西槐河南岸,距县城六公里,是一个前不靠村后不着店孤孤零零的长方形四合院,院中间有一排东西向的大厅,把这个大院自然分割成前、后院,整个院子大约有五、六十间房屋,院内四周由内廊连接,大门朝南,门两边各有一棵柏树,门外山坡上是通往嶂石岩方向的简易公路。这里原来是竹山水库工程局,竹山水库停建,县委党校在此办公,因战备需要党校搬走,档案馆临时疏散到这里。103,全称河北省地方志研究所(1969年3月16日省革委批准的省档案馆的对外名称),为了保密,通讯地址为赞皇县103信箱。

档案馆领导班子、军代表和处办公室及行政人员驻103,103内设三个工作小组,一是办公室,负责文印、学习、财务和生活保障;二是现行组,负责管理在103的档案;三是接待利用组,负责103和104的档案利用。为了方便利用档案,在县革委、县武装部院内设有接待站。利用者不允许到档案存放地查阅档案。

103的档案是省政府系统档案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曲阳县葫芦汪,代号108。在赞皇还有104,驻土门乡张家庄,104的档案是党群口的档案。

除此以外,赞皇还有驻院头中学的102。102存放的是档案馆的旧政权档案,文革中由于阶级斗争的需要,这部分划归省军区清档小组管理,清查结束后这部分档案移交给了当时的省革委保卫部(后改为公安厅)。所以,102的档案和人员归保卫部管理。后来,这部分档案搬到平山205后,根据中央指示在1982年又归还给了档案馆。

1971年5月,省革委办公室决定设立档案处,省档案馆并入档案处,取消河北省地方志研究所名称。档案处是档案局和档案馆的合署办公机构。文革中省档案局被撤销,全部人员进了干校,档案局的全部业务中断;档案馆因所谓“反革命案件”,原馆领导和大部分人员也进了干校,只留下几名业务骨干。因为战备,档案极度分散,人员又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下,省革委决定从滹沱河、芦台、宣化、杨柳青、大曹庄和省革委警通(警卫通讯 )班等各个干校、单位调人。当时许多人也包括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分配来的,后来这些同志中的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又调走了。1971年夏,原档案局的庞维良、谷振山、孙鹏云等同志陆续来到103,成立档案业务指导组,行使全省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因为赞皇的交通、通讯等条件差无法开展全省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省革委办公室在大院内调剂了两间平房,业务指导组就搬回来了。

我到103后分配到現行组,当时只有组长田宝荣和组员吕素英,我去不久孙福堂报到。几个月后,曲阳108负责人李占凯调走,田宝荣调108,孙福堂是组长,组员吕素英和我。

103的房子很紧张,办公和宿舍合二为一,现行组的办公和宿舍共三间,分里、外间,我和孙福堂住里间,外面两间办公,中间垒个煤火炉,冬天还得放个大水缸。

当时档案管理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库房的日常管理。当时库房条件极差,除面向野外的窗户封堵了外,其他门、窗面面进风进土,到了冬天野外冷,老鼠往库房里钻,夏天库内温度三十多度,再加上卫生球、樟脑、鼠药和稻草绳散发出的味道,进库房睁不开眼,嗓子上不来气。当时采取的措施:第一,晴朗、干燥、无风的天气适当开窗换气;第二,定期清扫库内灰尘、树叶、和草绳掉落的碎屑等;第三,加固门缝防止老鼠钻进并及时观察有无老鼠钻进钻出的痕迹;第四,雨天及时察看有无漏水现象,特别是对西北角几间漏过水的库房事先盖好塑料布。二是提档调卷。那时利用档案的不多但还是稀稀拉拉有之,之前我没有机关工作经历,这么多档案不知从哪里下手,在老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调卷技巧,时间不长就调的比较准了。我的经验是:什么单位形成什么档案,这是一条不变的规律。所以,首先弄清你管理的档案有多少单位(全宗),再搞清这些单位哪些是隶属关系,哪些是平行关系以及哪些是重点,哪些是一般等等;然后再搞清重要单位的内部机构,这些情况搞清了调卷自然就准确了。三是核对档案。由于情况紧急接收了没来得及核对的单位重新进行核对,冬天库内没有取暖设备,在库内干活冻得手脚发麻。四是,给所有木橱做支架。处于战备状态,上级通知捆绑了草绳的橱子,除利用可以剪断草绳外,其他都不允许解草绳,随时准备转移。带着草绳把五节橱摞起来以后,尤其是绿色和黄色大橱由于受力点由四个角转移到中间,橱子开始变形,打不开。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向领导建议用大于草绳直径的小木块垫到橱子的各角上,使着力点从橱子中间再回到四个角上,经过试验效果良好。当时103有几百套大小木橱,一套按16至20块小木块计算,当时用了两三千块木块,这些小木块都是用废箱子板锯成的。

除工作之外,春、夏、秋三季,一早一晚和星期日一般都坚持集体开荒种粮种菜,自力更生解决吃菜难问题。种的红薯交给食堂,吃红薯的每顿记账钱一分,粮票一两。我记得有一年每人分粮票60斤(种的粮食从粮站兑换来的),在当时这算高福利了。为了改善生活,103还养了一头猪,业余时间还挖猪草喂猪。春天槐河里水少时,我们几个年青的去河里逮鱼,每次都收获满满。

那时娱乐活动主要下下军棋、跳棋和象棋,没有扑克牌,不知谁用旧卷皮剪了一副,画上符号,因陋就简也玩得挺好。会议室有台电视机,因为信号不好,画面模糊不清,人们一般不看。那时每个组发了一台公用收音机,遇有重要新闻一般都听广播。

全103只有一部摇把电话,而且放在值班室。值班室24小时不断人,晚班警卫是雇用的附近竹山村的村民。另外,103还养了一条狗,人们叫它“虎子”,据说是警犬淘汰下来的,“虎子”很听话,凡是坐车去的人,人一下车它就上前闻闻你,然后摇摇尾巴就走开了。凡是步行去的人不等你靠近大门它就大叫起来,甚是凶猛。俗话说狗咬耗子(老鼠)多管闲事,可是“虎子”就很会逮耗子,所以我们特别喜欢它。

当时的交通情况是,人们如果回老家得先步行到县城,然后再坐班车到石家庄。103虽然有辆小轿车但主要是保证利用取送档案,即是处领导和军代表去石家庄开会有时也坐班车。

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很乐观。同志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时的处领导门荣生、白启贤、辛以勤等以及军代表郭辉、董庆水、陈参谋、王干事等和同志们关系融洽,打成一片,遇有集体劳动他们都积极参加。

1972年2月,在赞皇103我光荣加入中国共產党,孙福堂、吕素英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在103工作期间,我两次参加政冶性社会活动:一次是在104所在地张家庄参加劳动一个月;另一次是1971年冬由庞维良同志带队在103附近的上王小峪搞“批林批孔”运动,时间三个月。

根据当时的形势,上级认为,赞皇103这个地方不靠山,不隐蔽,太暴露不安全,决定在靠近省革委指挥中心建设永久性后库,由档案处与公安厅共同组成筹备小组,以档案处为主。档案处是辛以勤、任存志和我,公安厅是阴柄恒、贾良、高乃峰、贾新华和霍洪亮。因为辛以勤还兼顾其他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任存志和阴柄恒负责。先是选点,后是建设。平山的205代号,就是由公安厅的102和档案处103相加而来。1972年,我被抽出参加平山后库建设后,回103工作的时间就比较少了。

在赞皇103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五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103,我想念它。去年国庆节,我让孩子开车去赞皇103故地重游,昔日的四合院早已荡然无存,门前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在103的空中是平赞高速公路高架桥,南面山坡上是高速公路赞皇出口。从103至县城六公里的马路两边工厂企业一个连着一个,县城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城内干净、整齐,道路纵横,高楼鳞次栉比,商铺林立,路中央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103已经化蛹成蝶,远走高飞,但在赞皇103这段历史将会永远书写在档案馆的历史中,同时也会留在有过那段工作经历的人们的记忆里。

(注:作者为原河北省档案局(馆)局馆长)

猜你喜欢

草绳档案馆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丢草绳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草绳
丢草绳
when与while档案馆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给每一棵树穿上衣裳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