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悲之伤

2019-07-15陈岩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性群体生命

陈岩

【摘 要】本文以日本导演森书侑大电影作品《爷爷死了》为叙述文本,以关乎生命的终极之思为切入点,从人性之思、群离之殇、心向之问三个维度,探析《爷爷死了》所折射的“无悲之伤”。

【关键词】生命;人性;群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101-01

《爺爷死了》是日本导演森书侑大执导的关乎生命走向与在世之为的剧情电影。影片通过春野吉子、野村富江美、春野昭夫等几个相互关联的人物,讲述关乎人生甄抉与灵魂摆渡的长恨物语。本文也基于此,从人性之思、群离之殇、心向之问三个方面,探析《爷爷死了》所折射的“无悲之伤”,以期为国产影视剧的主题立意与摄制实践提供些许可操作性框架。

一、人性之思

人性范畴的哲理之思是“人之为人”所关注的根本性话题,也是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接受者所关注和探讨的“兴奋点”。这种具有永恒意味的哲理之思多则源于“人性”走向的不确定性,也正是由于人性走向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人们“现实之不能为”,造就理想与现实的极端反差。基于此,《爷爷死了》着眼于人性走向的不确定性,通过子与父间的情感影像,展示着关乎亲人迭代间的长恨之歌。

影片《爷爷死了》中,借助影像呈现出了两个儿子,分别是春野昭夫和春野清二。父与子的关系并非丧事中的悲伤与无助,转而为一种极不寻常的平淡与冷漠,长子和次子对于父亲的离去没有情愫的张扬,反倒是父亲后世的处理以及母亲的归属成为其关注的焦点。在此,亲人的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包袱,家庭中的个体都在寻求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摆脱,而面对尸骨未寒的父亲,却少有介乎生命终极走向上的关注。或者说,对于本该关注和祭拜的主体,家庭给予的是一种漠视。导演在此借助平淡朴实的镜头语言,把个体存在的自在、野性、卑微、迷惘状态呈现的丰富而饱满,之于其中关乎人生在世的对错、取舍、有无等,都留在了银幕之外的想象世界。

二、群离之殇

群体的存在都是由于多维的个体组接而成的,群体性的表达也是个体意识的集中呈现。基于此,导演借助镜头语言的视听可感,为我们呈现基于个体意识表达的群离之殇。在影片中,以爷爷为核心的伦理谱系,映射出了子女、儿媳、子孙间家庭群体的矛盾。家庭的表露给予个体而存在。但在这看似独立存在的个体中,有着群体逻辑的表达,也就是关乎亲人伦理中的情感纽带正在渐渐消逝。影片中,孙子能够想起小时候奶奶对自己的情感付出,由此而言,关乎心灵的奉献与付出在此折射为一种“下行意识”,亦即作为父辈母辈的人总会为自己后续迭代给予最好的奉献。可现如今,面对爷爷的去世,子与孙辈们情感表露却显得“无悲之伤”。尤其面对奶奶的老年痴呆,亲人们给予的是一种情感背离。人生在世都会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在”,而今,奶奶仍在,可终究还是要被送往养老院来终了余生。虽然影片中个体存在的维度有差别,但最终折射的情感是趋同的。导演也在此,把现有社会存在中的情感裸露出来,让观者在“静观默想”[1]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三、心向之问

伴随着影片前半部分的“无悲之伤”,影片终究要思辨着关乎个体存在的“心向之问”。这种追问是关乎人生而为人的“心之根本”,关乎生命长度的价值预设。在影片伴随着心灵追问的思考中,一方面是通过个体的忏悔来呈现,另一方面通过个体对现世矛盾的化解来实现。首先就个体忏悔而言,作为孙女的村野吉子,在得知爷爷去世时,自己正在和别人发生性关系,由此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她始终认为个人的行为对爷爷的去世是一个极不尊重的事件,在这突发的两件偶然事件中勾起了一条必然的线条,由此难以释怀。由此影片也在叩问,给予个体存在的有限生命,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偶然的结局;为生者,亦或在追思前人的时候,好好驻留现世的必然,以此方能感时事态之美好。最终,在大师和姑姑的影响下,吉子释怀而出。再者就是现世矛盾的化解。

影片一直在追问生命的价值,尤其在爷爷即将火化的闭门瞬间,奶奶摇曳着手中的风铃,屏住气息的一声呼唤,折射着对于逝者的不舍与追思,而这种对生命的追思是超俗的,即使已经老年痴呆的奶奶,在面对“亲不在”的场面时,依旧充满着对生命的不舍与敬畏。这或许,也是给予后世之人最好的警示。最终,在生命终结的爷爷面前,家庭矛盾得以化解,吉子姑姑带走了老年痴呆的奶奶。或许,生命是必然终结的,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必须对生命充满敬畏,这种敬畏不仅仅是对已故之人,更多的是立足“人生而为人”的性情本真,以此关注为生者的在世之为与情感趋向。

总之,生命的轮渡终将会奔向“现实之不能为”的尽头,但导演在此的悲伤并非介乎普世的“子欲养而亲不在”,而是借助爷爷的灵魂归宿为起点,探讨“亲仍在而子不养”的人性之维。这样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也让观众在“静观默想”中思考此岸现世的行为,以此更好的规避彼岸来世的忏悔。这也正是《爷爷死了》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9).

猜你喜欢

人性群体生命
逼近人性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功能与人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