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民族生“走心式”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9-07-15许晓霞
许晓霞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内地民族生“走心式”课程设计的原因、体系、评价和策略的探究,强调课程设计要根据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置和安排,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精准对接的走心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学校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服务。
【关键词】民族生;走心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30-01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同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明确指出,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可见,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以下简称“双精准”)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一、内地民族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内地民族生随着身心的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强,择业与就业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困惑与行为问题随之而来。
内地民族生心理健康现状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生活学习不适应。
内地民族生从小生活在新疆地区,习惯了土生土长的家乡文化,到内地生活学习,造成了原有文化的间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内地民族生任课教师全部使用汉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语言、文字、文化的不适应。
2.情感的缺失。
内地民族生大多处于认知迷惘期和情感叛逆复杂期,在认知过程中,迷失了来学校的最终目标和当初美好的愿望,部分学生感受到了国家、学校对其特殊的照顾,而产生了自我为中心,时常对周边的环境存有抱怨的想法,部分学生常会在接受同伴、老师和社会的恩惠和帮助时,没有心存感恩,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情绪自控能力的偏差。
内地民族生个性突出,多数存在自我民族意识的敏感性和保护性,外在即表现为敏感自闭,粗犷倔强,遇到不被他人理解,或者受到责备时,情绪变化强烈,冲动后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
4.性心理不成熟。
内地民族生处于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迅速发展,性意识逐步加强,加之异地求学远离自己的家乡和父母,时常会感受到孤独和寂寞,对异性的渴求会越来越强。此时,对异性同学产生好奇和好感,渴望得到异性同学的关注。由于有些民族生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需求理解有偏差,便会产生一些羞涩、紧张和恐惧。而又有些民族生则因为与异性交往受挫,导致他们情绪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5.人际关系不适。
随着内地民族生自主性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的成长和经历,在校园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更为严重。在他们内心渴望友谊、理解、尊重、爱护。一旦受挫,便会产生焦虑感和社交恐惧感。
二、内地民族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1.教材选择单一化。
随着现代教育界有识人士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越来越多,这些书籍不断地充斥着市场,但是,真正适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材却很少。所以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无论是选择教材,还是课程内容设计上,都喜欢自主决定,自主摸索,虽有目标性,但缺少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学形式简单化。
由于场地的限制,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往往采取讲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形式,心理理论知识以传统的方式讲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肯定是有失实效性。严重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就没有深刻的体验、感受和领悟,也不会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提升。
3.课程评价体系盲目化。
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许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课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是各种心理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因此,呈现出课程评价体系盲目化的局面。
内地民族生招生工作开始于2011年,对于内地民族生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没有专用的教材;有的学校有教材,并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形式单调,内容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因此,搞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开发“走心式”课程体系
根据内地民族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内地民族生课程设置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依据,根据因地制宜、与企业需要接轨、与社会发展同步理念,坚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强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心育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设置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教育,引导内地民族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我们到企业调研,比如到搜于特、以纯、幻走、俏迪、卡蔓、宏洋等企业,系统化认识企业,理解企业人才运作机制,掌握企业人才选育用留的动态原则,并根据企业用人开设相应的课程。
1.主要内容体系。
2.主要结构体系。
3.课程的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量化表》为评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从目标、九大原则的体现、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纬度进行评价;学生课堂学习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纬度进行评价。执教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课题组其他成员对课程的实施进行他评,在研究的过程和课题结束时对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四、“走心式”课程应用实践分析
五、“走心式”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效
1.重视知识的主动建构,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由于心育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之中,所以课堂的趣味性浓,愿学、乐学和想学,学习效果很快体现出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心育课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接受知识进入“愉悦”的境界进行学习,效果明显。
2.通过“走心”课堂的熏陶,促使学生掌握一般心理困扰的技术。
学生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且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心理障碍的问题,也有必要进行甄别和借鉴。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掌握调适和解决一般的心理困扰的技术,使心理障碍得到有效的矫治。
3.集心理学与生活于一体,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新时代,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我们无论衣食住行,还是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因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心理意识”,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发现心理学,处处学心理学。这样,就彻底打破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科与学科之间森严的壁垒。通过实践,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被点燃,对心理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六、实践反思与启示
1.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越来越关心世界,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给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站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使“走心式”课程设计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课程开发的补充作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在落实开展“走心式”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心育课”独特的魅力、活泼的形式带来的愉悦心情,我们也品尝到教学实践带来的丰硕的成果,也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原动力。“走心式”课程设计内容,如结构体系、内容体系;怎样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更加有效地整合,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未能分期采集数据对学生进行前后测等问题,尚需不断深入研究。在探索路上,我们会扎实工作,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更勤勉的态度,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去感受科研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参考文献
[1]徐中收.学科走心课:有“生命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9):42-43.
[2]祁占勇,王羽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變迁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8(05).
[3]徐中收,朱业标.“走心”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始于生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