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019-07-15邓月
邓月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绿色设计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新时代绿色设计理念也被赋予新的含义,旨在为居住者打造优美、和谐、宜居的住宅环境。本文简要阐述了绿色设计理念的含义及其原则,提出了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 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因此,绿色设计理念被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设计具有整体感,并且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善科技文化,但目前我国的绿色设计理念还不完善,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绿色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室内设计过程中,虽然设计师会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设计风格并结合新元素,体现设计的生命力,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师在注重设计风格的同时也重视环保问题,试图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完成室内设计。部分设计师不仅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还追求设计内容的创新,将设计与社会、经济要求相结合,实现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相处,这是室内设计的一次大的突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且大量的能源被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此外,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商业化,设计成为一种被消费的媒介。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业设计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因此,设计师开始反思,在保证设计商业化的同时确保设计的应用价值,绿色设计理念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并且被引用到设计中。
绿色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降低污染程度,减少资源的浪费,不能给自然带来负担,旨在为居住者打造优美、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打造质朴的感觉。设计师还可以将自然植物融入室内设计,经过处理,使得室内设计具有艺术美。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要遵循实用性并对其进完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遵循简约风格,节约设计成本。此外,绿色设计理念对施工方也提出更高要求,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其中,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新时代,国家提倡在各方面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体是指既能够满足现代人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損害后人的资源利益,方便后人使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设计师在注重人的发展的同时也重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生态问题。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
1、合理设计室内空间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面积较小,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实现室内空间最大化,使得室内空间更加合理。具体户型具体设计,针对房屋的朝向进行与之相符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此外,设计师要合理设计空间,实现空间最大化,储藏室可以隐藏在墙后,壁炉可以嵌在墙内,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保持室内空间整洁。最后,设计师也可以充分发挥隔板的作用,使得室内空间具有条理性的同时具备艺术性。
2、选择绿色的装饰材料
绿色设计理念将贯穿整个设计中,特别是在装饰材料和布局方面,设计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展现不同风格的魅力。此外,设计师可以在不破坏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对装饰材料进行适当的改造,以免原材料中存在伤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3、秉持“以人为本”理念
就室内设计而言,最终是为人服务,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理念,掌握好尺度,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合理设计室内空间,打造明亮、宽敞的空间,避免空间的狭小给人造成压迫感,使人愉悦、舒适地居住生活。其次,合理选择装饰品,尽可能采用无污染、环保材料,最好可以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最后,可以采购实用性较强的古董,既有收藏价值也能满足审美需求。
4、通风设计
就室内设计而言,通风设计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倘若通风条件不佳,居住者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空间内,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心情,长时间会让人压抑,呼吸不畅,且室内空气不流畅,使得室内滋生大量的细菌,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通风方案。
结 语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理念深受大众喜爱,设计师也积极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改善着人们的居住环境,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选取绿色材料、改善空间布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琮.“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明日风尚,2017.
[2] 李鑫蓉.论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6(1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