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2019-07-15白芙蓉
白芙蓉
摘 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的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特点使其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逐步进入大众视线,将微课和教学如何结合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文中介绍了自己通过教学实践初探的应用模式,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介绍了微课的使用和作用,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会听取更多反馈,及时调整,以提升自身能力,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 课堂教学 新课改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微课就是其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喧宾夺主,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需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起到更好地引导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微课更多的走进课堂、走进了教学。
在我国,微课最早是由广东佛山教育局的研究员胡铁生提出,之后通过开发区域教育资源,举办微课大赛等等方式使微课走进了更多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微课是以8-10分钟的短视频为载体,涵盖一个或几个完整的知识点,其精华在于“微”字,具有短小精悍、知识完整、方便随时学习等特点。微课的特点及形式非常适于现代中学生,信息技术时代学生长时间接触各类电子产品,这为使用微课学习提供了基础;微课时长短、内容精小的特点符合学生的注意力变化趋势,能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内完整展示知识;微课方便拷贝和携带,可以实现学生课后的及时复习与预习。微课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如何将这一新生事物与教学合理结合起来呢?笔者通过通过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初步概括了如下的应用模式:
1课前准备
1.1定位学生
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微课的使用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主性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做详细的了解和调查,摸清学生的特点,然后进行分组,使组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利用同伴互助的效果带动小组学习。
1.2教学准备
不同于普通的备课,在应用微课教学前期,教师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了解和分组,在教学方面,还要斟酌教学内容,并非每一节课都适用于微课教学,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排列教学内容,进而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案例,思考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制作引导课件,录制微课小视频,以备课堂和课后使用。
2课堂教学与微课结合
2.1微课预习
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提问学生预习结果,大多鸦雀无声。所以,课前5-8分钟,可以采用观看微课来完善预习效果。视频类资料比文字类资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环境也能对学生起一定的约束作用,加之小组内的互相督促等,会大大提高观看效果。第一遍概览学习,不需要将微课内容理解通透,只需了解本节内容概况,重点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记录下来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2.2疑难攻克
在课堂的主体部分,第二遍播放微课,采取暂停、讲解和讨论的方式深入学习。此阶段要解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疑惑,深入学习本节知识点,笔者的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有很大的求知欲,能带动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
2.3查漏补缺
在课堂的最后8-10分钟左右,可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总结复习,在学习完新知识后,需要及时巩固,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在此阶段播放微课过程中,学生可一边加深记忆,一边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疏通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微课也可为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提供帮助。
3课后追踪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后也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在课后没有老师督促和帮助,往往在遇到问题或遗忘时手足无措,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便采取不了了之政策,一拖再拖。微课的使用可以较好地改善此问题,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好的微课拷贝到教室多媒体上,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也可将视频分享到公共平台,供学生在校或在家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发生遗忘时,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及时得到帮助,实现移动学习。
将微课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同时大量的准备工作也使得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学习,涉猎更多的知识,且微课视频必须严把关、精制作,才能保证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推动着教师的成长。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应用探索中,笔者总结了初步的微课应用模式,并且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当然,教学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境等做调整,我会及时听取各方的反馈,继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胡鐵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4(0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