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运用例证法,使考场作文“深刻”“丰富”

2019-07-15向明康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深刻选段佳作

向明康

议论文重在说理,能否深刻、透彻地说理,从而使文章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关键在于论证的效度如何。据一些阅卷老师介绍,判断一篇议论文的论证是否“有效”甚至“高效”,主要决定于文章能否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所要求的“深刻”和“丰富”的标准。

恰当运用例证法,便是提高论证效度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备考时考生应该学会例证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考场佳作,谈谈高效运用例证法的具体做法。

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例证”的拿捏和打磨,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考生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力求事例典型、确凿。选取相关素材时,要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特别要杜绝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更不能臆造事例。

二是力求事例叙述简明扼要,提炼精准,剪裁有度。叙述事例时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要知道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起不到论证观点的作用,或者使论证缺乏力度。

三是力求叙述事例之后有简短精要的分析,不能将事例引出之后就了事。这种做法,就把例证法变成了事例的整理。叙与议要有机结合,因为叙述事例是为了议论,是为了说理,是为了论证论点,切忌有例无证。

四是力求事例丰富“广阔”,切忌单一“狭隘”。尽可能做到点面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举例,让古今中外的事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掌握多个同类事例时,可以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也可以一笔带过式地枚举。

当然,在做到以上四点的基础上,考生还可以考虑运用创新思维,使用逆向或侧向迁移、延伸等方式运用事例,甚或生发出新的分析和观点。

下面是从2018年高考考场佳作中精选的几个典型文段,后附“技法解说”,希望能够为考生學习使用例证法提供借鉴。

【选段一】;

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

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繁荣民方强。90后美女博导杨树,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6岁时便考入复旦大学。凭着耀眼的成绩入选第12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后,杨树被聘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树能有这种“开挂”般的人生,不正是得益于祖国优质的教育,得益于祖国的人才战略提供的机遇吗?

——北京卷佳作《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选段一扣住“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的观点,先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繁荣民方强”一句做简单的诠释并进行过渡,然后例举"90后美女博导杨树”这则素材进行论证。论证时,考生对杨树的事迹进行了提炼,“挤干”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水分”,使之更加精炼。同时,这名考生运用人物素材很是得法,没有像有些考生那样一用到人物素材就观照其奋斗历程,叙述其事例,而是运用逆向思维,指向了社会、时代给个人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以一个简单的反问句做了延伸分析,回应了观点,使文段逻辑严密,紧扣论点。

【选段二】

今日的盛世华章,由我们这一代人谱就。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如大国重器,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到“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从中国“天眼”的诞生到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的正式开港,尽显腾飞之姿;如大国外交,从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到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从2017年的厦门金砖会议到2018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尽显友好之态;如协调发展,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设立,从“闽宁模式”的东西跨越到“精准扶贫”的推动,尽显担当之魄;如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的诞生到顺风车被明确合法地位,从二手店的复苏到无人便利店的风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尽显绿色之梦。

——全国卷一佳作《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

此段意在论述“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的观点。论述时,文章从大国重器、大国外交、协调发展和共享经济四个层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并相应列举了丰富而多元的事实论据,以“多点开花”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新世纪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论证的厚度,加强了论证的力度。此考生例证法运用得十分娴熟,值得肯定。

【选段三】

回首历史,我泱泱华夏,从不乏民族脊梁。从出使西域的张骞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从闻鸡起舞的祖逖、刘琨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七下西洋的郑和到舍身为国的黄继光……青年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有责任,有担当!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是无数个年轻的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国的脊梁,赢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全国卷一佳作《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个选段在例证的运用中,采用了“同类叠加,有机组合”的方式,从而大大增加了论证的力度。在论证时,考生将张骞、花木兰、祖逖、刘琨、岳飞、郑和、黄继光这些历史名人和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南昌起义、万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进行同类叠加,有机组合,以排比句的形式,集中倾泻而出,既彰显了考生的文化底蕴,又形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力量。这种用例的方法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写一篇议论文时,有时为了论证一个观点或一个分论点,只用一则素材会显得“势单力薄”,如果能将同类素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其形成“集团效应”,论述的效果会更好。

(作者系湖南省沅陵县一中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深刻选段佳作
《拔哥》尾声选段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朱紫滢??《匆匆》 选段
佳作精赏
再见了,可鲁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