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受歧视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2019-07-15李潘娣
李潘娣
摘 要 “后进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观察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学生低头不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对这些孩子基本上也不过问。针对这一现象,指出学校考核制度存在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入学基础不够扎实等方面来分析后进生受歧视的原因。最后,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加强师资在职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教师要关爱学生;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老师共担教育孩子的任务;学生自己也要自我反省等等策略。从而,帮助后进生在学校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积极的转化。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后进生 积极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由于智力水平的高低、生长环境的差异及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在任何一个班级体里都有少数学生在学习方面稍微落后于大多数学生,这一类学生在他人眼中就是所谓的“差生”,也叫“后进生”。在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提到“后进生”,这类学生大多会死记硬背,学习压力大但效果却不明显。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可教的,他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与书本知识有关的课外书,并且这些书本能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引发思考。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刚开始会耐心的教育他们,但若这些学生成绩却没有进步时,老师同样会在第一时间放弃这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优秀的孩子身上,被放弃的孩子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后进生”。
1后进生受歧视的现象
(1)座位安排不恰当。目前大多数班级排位,纵向有八排学生,中间四排,教室两边各两排,班主任一般会把优等生和中等生排在中间,中等偏下和后进生排在两边,甚至将班级倒数的一两位学生单独放在教室的角落。
(2)老师上课不提问。经观察,在一节语文课堂上,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随机点名回答;二是以“接长龙”的方式。不管是哪种方式,老师潜意识里就偏向于中上等学生,对中下等的学生提问较少,对“后进生”是不闻不问。
(3)同学的嘲笑与讽刺。在小学校园里,结伴现象也比较多,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與班级成绩落后的孩子玩,甚至父母也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差生”,这样的教育就导致了同班同学就会将他们孤立起来,且狭隘的认为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却不知这些嘲讽会给后进生带来极大的创伤。
2后进生在课堂中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2.1学校因素
(1)学校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考核制度关系到教育公平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但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对班级、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都不够完善。比如:学校对各个班级的考核出现剔除每个班里倒数几位“后进生”的现象,对老师的考核主要看班里有多少优秀学生,所带的班级排名多少。这样的考核制度会让老师们觉得:既然班里的差生不在评估范围之内,在他们身上花时间也成效不大,还不如“抓大放小”,重点培养中上等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后进生的学习没人管,品行没人教。
(2)素质教育没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每个学校都以成绩和排名来评价学生。对于这些后进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在老师眼里就会觉得他各个方面都不行,不仅没有公平的对待后进生,还忽视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抹杀了他们身上所有的闪光点。
(3)教师学历水平较低,职业素养不高。目前我国小学师资,尤其是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师是大专文凭,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作为一名老师,要热爱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然而农村教师却有很大的歧视心理,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是个“笨蛋”,没法教,也教不好,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生自己。
2.2家庭因素
(1)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中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品行的高低,这自然而然也会决定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价。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喜欢打麻将,玩手机,打游戏或者家里充满了吵闹声,则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父母的样子,这样不良的家庭氛围就会毁灭一个孩子的成长。
(2)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启蒙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然而,有些父母会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于是就会对孩子放纵不管;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坏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成绩差也应该找老师;还有些父母认为“读书无用”。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将教育孩子推卸给老师或是放任自流,殊不知仅凭老师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2.3自身因素
(1)智力发展低于正常水平,学习较为吃力。由于遗传、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引起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也不同,其主要体现在人们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高低不一。在观察每个班的“后进生”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都要低于正常水平。他们反应迟缓,记忆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就会将他们放弃。
(2)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自信心。有些学生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前期基础没有打扎实,后期老师教的新知识越多,不懂的就越多,日积月累,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之前遇到一位学生,他的作业本上字写的很工整,但是卷子空白,出于好奇地问他:“你是不想写还是不会写呢?”他说“不会写。”经过几番过问之后,发现他试卷上百分之八十的字都不认识,只认识非常简单的生词,而事实上这张卷子考的都是书上基本的生词和句子,并没有超纲。显然,他不会做题是由于书本知识落下太多,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造成的。并且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他们不敢回答问题,怕犯错,缺少自信。
(3)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不愿与其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得他人尊重与欣赏的重要条件,而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后进生在德行上有很大的缺失。根据班主任所说,让个别孩子单独坐一个位子,是因为他与同学们相处不来,如:骂人、打架、偷拿同学物品等。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让老师反感,也会失去同学的关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