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成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

2019-07-15李兴洲陈宁彭海蕾

中国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成人思想

李兴洲 陈宁 彭海蕾

【摘要】社会需要建设,同样需要治理。在当下以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题的社会变革时代,社会治理表现出了对学习的依赖。成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治理是一个力求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促进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分工协作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促进人的学习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人人学而行思向善进而形成理想社会形态的社会行动。建成学习型社会必然要依靠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这就必然要求成人教育发挥其教化成人进而实现“成人之美”“成他人之美”“成社会之美”的社会治理功能。成人教育通过构建成人的社会认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通过改善成人的社会行为提升社会治理成效,通过引导成人行思向善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社会治理;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功能;内生逻辑;社会认同;社会行为;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6-0008-05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与本质

(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社会治理

社会需要建设,同样需要治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社会形态的更迭与演进推动了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问题的滋生和积聚催生了社会治理的需求和行动。无论是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的主体都是生活于其中的人,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大都存在着追求自身利益和优越地位的基本诉求,社会管理者也会尽力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避免、抑制和消除社会危害的形成。在社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个人私欲的膨胀、利益团体的攫取、社会管理的缺失等引起的社会问题往往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这也正是社会治理越显重要的原因所在。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

美国学者布莱克(1989, p. 60)认为,一个社会通向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四个连续的基本环节,即现代性的挑战、现代化领导的稳固、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和社会整合。显然,意欲顺利完成通向现代化的四个环节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通过社会整合应对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挑战,并实现社会文明的转型,或者说是成功应对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而这正是社会治理。隐含在这个进程中的基本前提是:在社会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变迁社会既有秩序的稳定性往往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无序,于是便会产生各种因其中的人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故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由无序向有序过渡的内在压力,因而必须对社会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

(二)社会治理的内涵

作为应对和解决种种阻碍和危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社会治理表现为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而采取一系列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共同参与解决社会面临的麻烦和问题,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和公民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社会治理的内涵涉及治理理念、治理任务、治理对象、治理手段、治理效益等诸多方面,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的发展,防止危害社会发展和集体利益等的“公害事务”的发生,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1983, p. 48)在其《政治学》中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可见,从个体的本能而言,关心自己的得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然而,这种个体行为一旦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必然会给他人或公共利益带来不便甚至危害,这也是公共管理普遍的历史难题。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及时矫正失范行为,防止“破窗效应”(朱力, 2009),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态。

(三)社会治理的本质

社会治理虽然表现为对社会中“失范行为”和“公害事务”的矫正与惩治,但其本质却是对于社会中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和约束,规范和约束个体或群体那些导致公害性事务的思想和行为,避免、抑制和消除社会危害(包括匮乏、疾病、孤立、污染、垃圾、不守规矩、犯罪行为等)的形成。可见,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社会中人人思想与行为向善的社会,因而,也只有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善,社会治理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然而,在社会复杂的个体和群体存在中,成人个体和群体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成人个体及群体在其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对社会事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成人个体及群体通过其对下一代的行为示范和思想引领等对青少年个体或群体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进而间接作用于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因而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更加重要和关键,也必然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治理在本质上主要体现为规范和约束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事实上,现实社会生活中成年人的“失范”甚至“危害”行为,如“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假冒伪劣”等“破窗”行为,多是负有社会责任的成年人所为,而且这种行为大都是有意的、有预谋的。因此,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和改善成年人对公共事务的自觉遵守和责任意识,才能契合以实现每一个成人皆向善为关键的社会治理本质,进而方可通过行、思皆向善的成人自觉促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等,才能取得社会治理的良好效果。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成人教育社会

治理功能的内生逻辑

(一)学习型社会倡导人人学而向善

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世界范围内各國教育改革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导向,从最初倡导“学会生存”到今天追求“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世界各国民众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将之作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理想路径,通过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培养“完人”,不仅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且能够“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王恩发, 1995),进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实现每一个人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会生存到追求可持续发展,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终身学习理念从侧重观照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逐渐深入到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建构和相互完善,逐渐形成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基础,以发掘人自身的潜能为动力源泉,关注人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理论体系。在学习型社会,学习既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更是形成和维系良好社会秩序,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终身学习的价值追求就是倡导人人学而向善,去除“非善”,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促进社会善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和关键环节

成人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最直接、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其社会活动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建设和变革的主要力量,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学习型社会倡导人人学而向善的价值追求,自然需要每个人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除那些不利于他人和社会发展的自私性、危害性思想和行为,共同营造和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氛围。这自然需要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而教育手段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根本、最持久的路径选择。成人教育以最广大社会成人为教育对象,以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对成人施以思想、文化、技术、技能、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引导,其对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影响之广泛、作用之巨大,是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成人教育是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和关键环节。

学校教育虽然同样具有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功能和重要作用,但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时限、教育方式与方法等诸方面的限定性,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参与并影响社会生活的有限性等,决定了学校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功能有限性。从人的生命历程而言,学校教育是奠定基础的起步阶段,而成人教育则是伴随其漫长成年时期的持续发展阶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终身教育理念得以产生并迅速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广泛影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实践层面的不断推广,意味着“一次性学习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教育不再被学校所垄断,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无限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把所有的人及一切有利于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事全部纳入其中,致力于构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起步,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漫长岁月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将伴随他们一生。

(三)成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定性

学习型社会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治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正是社会治理不断规范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教育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一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和规范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既是成人教育的自然属性,也是社会治理的本然要求,二者合而为一,浑然一体。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也离不开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帮助和支持,相反,良好的教育和公民素养自然有利于社会治理的积极推进。托克维尔(2017, p. 387)在分析美国的共和民主能够持久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指出“美国的国民教育对维护民主制度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一个社会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或者至少不应该为了满足一种外在的观感(社会的有序化形象),而是要把一种优良的生活带给组成它的那些个体”(伯特兰·罗素, 2017. p. 93),也就是说,公民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社会教育氛围的形成正是社会治理所追求的目标。可见,成人教育内含于社会治理之中,既是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更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无法分割。

总之,学习型社会倡导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而成年人是社会的主体,更应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终身向学,进而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成人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治理功能如图1所示。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成人教育社会

治理功能的现实表现成人教育通过规范和引导成年人的社会思想和行为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建设,这种规范和引导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责任与义务、纪律与规范、自觉与自律、观念与素质等方面的意识自觉和习惯养成,而后者恰恰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内容和关键领域。综观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危害问题和不协调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成年行为主体的无知或文化素养低下,更多的是那些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自我利益最大化”等狭隘思想的表现和折射,透视出来的是无视法纪规范,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更不愿意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蓄意伤害他人和社会。这种明知故犯或有意为之的“破窗行为”,根源在于其思想的异化或堕落,法律手段等强制措施只能取得有限的治理效果,治本之策应当从其思想上进行教化,使其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向善之心,进而表现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行为。社会经济科技不断进步,但生命的教化与人性的良善却并不因为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而必然地提升,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增进生命的教化,保持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自觉,从根本上促进人与社会的长久和谐与发展。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1999. p. 2)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指出了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基本路径有三:控制集体规模、引入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在难以控制集体规模、强制性管理制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过诸如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等理想信念教育,改造“理性人”,使人们在主观上放弃自利行为,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而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恰恰肩负着这样的文化建设功能。

(一)成人教育通过构建成人的社会认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用于建设和维护社会统一秩序的形式、手段丰富多样,既有利用学校与社会开展的公民教化,又有以强制力为保证的法律规范,更有宗教教化等。其中教化与宗教都是一种直接的教育,而法律则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支撑的统制手段,且得到高度的重视与长久的运用。但归根结底,法律对于违法肉体的惩罚并非旨在通过制造肉体的疼痛达到对身体的控制,而是意图获得从对身体的自卫意识到思想上对秩序的敬畏与认同。也只有当法律以对身体的威吓赢得思想上的认同,才谈得上从根本上持久有效地发挥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法治问题根本上还是法律文化的问题,法律制度的移植不难,制度下面的价值观要和被移植社会的价值观契合,則需要施以相当大量的教育。”(苏永钦, 2002)通过对法律效用的实现逻辑之推演可见,法律的有效性的根本基础在于其目标对象的内在思想认同。因而,社会治理功能的有效性之根本也必然要以社会内部人们的思想认同为首要和基础。在当下极具复杂性、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社会治理要实现的良性秩序从根本上取决于人们的思想统一,即要赢得人们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生活其中的人们对于其所在社会各项制度与道德规范的认同是实现社会秩序合法化的基础与本质,而社会治理所指向的学习型社会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实现也必将以人们的社会认同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

杜威(2013. p. 10)强调:“通过法律和惩罚,通过宣传和讨论,社会就会以一种多少有些偶然的方式来调整和形成它自身。但是,通过教育,社会却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自己的手段和资源,因而能明确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成人教育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教育领域,自然具有重构成人社会认同的功能与作用,其中包括政治制度认同和道德文化认同。通过成人教育,引导成人认同当下社会的统一价值观和秩序形态,建立成人对其所在社会的基本认同感,并进而为成人自觉遵循与维护统一社会秩序提供认知与思想基础。成人教育通过无时不在的制度性与非制度性、正规化与非正规化的组织与活动可将社会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引导成人思想向善的教育教学中,进而将社会共同意识与精神浸润成人之心,引导人们树立社会共同信仰,铸造社会凝聚力。

(二)成人教育通过改善成人的社会行为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如果说成人教育通过对成人思想的有益引领构建成人对社会政治制度与道德文化的认同是实现社会治理、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起点,那么,成人教育通过带动成人的参与式实践改善其社会行为表现,进而直接作用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和谐发展,则是实现社会治理、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追求。成人教育通过融入成人生活的具体实践与文化活动,并通过参与式教育,不仅增进成人对社会的理解与认知,而且直接促进成人社会行为的改变,形成成人对社会秩序的自觉遵守,或者直接将成人纳入社会治理实践中,将其作为治理行为的主体对社会治理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发生直接作用。比如,成人参与某种公开庭审或政治选举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具体实践,这种具有直接教育意义和效果的政治参与将直接激发成人在公共治理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成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素养。在成人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形成成人自身对社会规范的自律行为,同时也能直接鼓励成人为维护社会治理秩序开展律他行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对成人社会行为的改善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成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社会的治理过程,直接催生并提升了社会治理成效。

(三)成人教育通过引导成人行思向善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追求环境、经济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持续稳定和不断发展,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也在于此。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不断教育和引导人们在思想和行为诸方面体现社会认同,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用教育的手段帮助成年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生活的习惯。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首先应当体现出其引导成人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向善、与时俱进,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成人,并通过教育使其“成人”;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人们持续一生的学习,不断成就人的一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社会主体的成年人,都能够做到不断接受教育和终身学习,都能够自觉维护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认同,都能够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此,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可成为现实。

四、小结

成人教育之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治理功能主要体现为通过对成人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使其发挥社会主体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而,最大限度地释放成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将会积极推动建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然而,当下成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功能体现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对成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充分,成人教育发展仍处于弱势地位;成人教育机构和队伍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专业化发展不足;成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经费保障机制供给不足,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农村成人教育缺位现象比较严重,致使部分农村出现文化荒漠现象,等等。如此种种,显然不利于成人教育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治理功能,不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因此,在面向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无论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国家和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功能,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战略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全面谋划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不断夯实成人教育的发展基础,持续提升成人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成人主体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力作用。

[参考文献]

布莱克. 1989. 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伯特兰·罗素. 2017. 权威与个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曼瑟尔·奥尔森. 1999.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苏永钦. 2002. 漂移在两种司法理念间的司法改革——台湾司法改革的社经背景与法治基础[J]. 环球法律评论(1):48-58.

托克维尔. 2017. 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恩發. 1995. 学会关心,迎接21世纪的挑战[J]. 外国中小学教育(01):35-41.

亚里士多德. 1983. 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约翰·杜威. 2013.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力. 2009. 社会规范建设的困境:三种理性人的策略性选择[J]. 探索与争鸣(10):44-48.

猜你喜欢

学习型成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成人不自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Un rite de passage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