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专利视角探讨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路径

2019-07-15张云春

天津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徐州市徐州

张云春,史 伟,周 婕

(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江苏徐州221008)

生物医药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健康发展,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 2025》都提出了要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新时代。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具有高技术、高门槛、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研究其专利可以了解其创新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据,进而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生物医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将以广义生物医药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1 专利数据分析

产业的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该产业发展状况及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据的整理、分析,探索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情况。本文所使用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03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数据,以及引文、同族、法律状态等数据信息,且数据更新快。

1.1 数据检索与研究工具

为了更加全面、及时地获取研究所需专利数据,本文选择使用关键词及 IPC分类号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时间点截止至2019年4月10日。对于关键词及IPC分类号的选取,本文围绕生物医药的概念、特征展开研究,进而参照国际专利分类表,结合国家、江苏省科技厅、徐州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界定,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最终制定出本研究所需的关键词及IPC分类号,详见表1。

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数据统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分析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用 Excel、Eviews等工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表1 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检索关键词及IPC分类号Tab.1 Key words and IPC classification numbers for patent search in biomedical industry

1.2 检索结果及分析

1.2.1 整体趋势分析

通过检索、去噪、统计,最终得到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2379件,其中发明专利1954件,实用新型 425件,发明专利占 82.14%。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占比较多,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从申请专利的主体看,发明专利的主体多为制药企业、保健食品企业和高校,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主体多为医疗器械企业和医院。

由专利申请年度分布图(图1)可知,自 1986年以来,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 19.33%。根据庞弘燊、贾玮坤等[2-3]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加入 WTO、专利法律法规实施调整及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变化,可将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2001年。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始实施,此时的专利法尚未对药品实施保护,直到 1993年施行修正后的专利法才将药品专利纳入保护范围,但由于医药研发的周期较长等原因,这一阶段徐州市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少、且增长缓慢。第二阶段:2002—2009年。中国加入 WTO之后,徐州市的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于 2004年开始突破 10件,逐年缓慢增长。第三阶段:2010—2018年。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这得益于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及国家、省、市出台的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如“十二五”时期徐州已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出台了《徐州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

此外,通过对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国家分析,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绝大部分属于中国专利,海外专利申请较少。一方面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对专利全球布局的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引领技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动地位。

图1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情况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in Xuzhou biomedical industry

1.2.2 申请人分析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机构类型如图2所示。企业是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的主力军,占总量的 51%;其次是个人和大专院校,分别占36%和11%,科研单位申请量较少,仅占1%。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以企业为主,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

由图3可知,目前徐州市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徐州工程学院,通过对其专利进一步分析发现,徐州工程学院申请的专利主要是功能饮料、保健食品类,属于大健康类专利,这与其学科设置有关;排名第二的是徐州医科大学,是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自 2015年以来其专利申请一直在 10件以上,且其申请的专利多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具有成果转化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徐州龙头企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较少,检索发现,近 2年没有进行专利申请。可能是专利申请没有提前公开,也可能是企业出于研发战略的考虑,对新医药技术采取秘密保护。

1.2.3 技术领域分析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 IPC分类统计表明,徐州市在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方面的专利分布百分比最大,占全市总量的 61%;其次是 C12(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涉及生物技术,占 11%;A23(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占 9%(图4)。由此可见,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医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专利占比较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2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机构类型情况Fig.2 Types of patent application institutions in Xuzhou biomedical industry

图3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人专利数量排名Fig.3 Patent number ranking of patent applicants in Xuzhou biomedical industry

图4 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Fig.4 Distribution of patent technology in Xuzhou biomedical industry

2 创新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专利分析结果及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2.1 创新辖区分布较为集中

通过上述专利申请人分析可知,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人多集中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泉山区及铜山区,各县较少。这也与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布局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复兴医药(徐州)产业园、徐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东湖医学产业园、徐州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多集中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2.2 生物制品创新有待加强

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居全市之首,主要是大健康和保健类专利。此外,徐州中药和医疗器械类创新成果也较多,但是生物制品类专利成果相对较少。

2.3 研发载体较为分散,产业集聚效应弱

徐州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在精神类、糖尿病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具备领先优势,但带动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此外,研发与生产资源分散,各医药企业和产业园区之间主体地域规划定位不明确,无法有效聚集资金、人才、仪器等资源优势,难以打响招商品牌。

3 发展路径建议

3.1 提升环境

生物医药作为徐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徐州市出台了多个文件,但文件落实较难。为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应加强调研,根据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强、容易落地的配套政策,像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需求、投融资需求、人才需求等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使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此外,徐州存在着很多自然人身份的专利权人,建议对重要的发明人进行实际调研,适当对部分高技术含量的重要发明人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其加快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及进一步创新。

3.2 优化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提升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形成协同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布局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集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区,形成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的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3.3 促进创新

政府应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对拥有成熟制药技术的企业,建议其推动核心专利技术研发以实现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享合作平台,帮助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价值。

3.4 做强载体

加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他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建设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承载大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徐州市徐州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疫散待春回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徐州市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