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2019-07-15梁堂钰曾惠红赖文娟
梁堂钰 曾惠红 赖文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广西贺州 54289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临床高发性微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品质均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和影响,随着患者病程不断延长,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也不断升高,病情严重者出现失明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1]。因此,必须及早采取病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各类并发症发展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作为临床常用糖代谢程度以及血糖控制程度监测指标,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以及血管等并发症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分析2016 年12 月~2017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存在的关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35 例在我院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男231 例,女304 例,年龄15 ~92 岁,平均(54.6±3.7)岁,排除有神经疾病史或者精神疾病史患者、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严重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3]。根据患者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眼底检查以及视网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227)和对照组(n=308),观察组研究对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06 例,女121 例,年龄15 ~89 岁,平均(56.4±6.4)岁,糖尿病病程1 ~14年,平均(5.7±1.2)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1 ~7 年,平均(3.5±0.8)年,对照组男146 例,女162 例,年龄15 ~92 岁,平均(57.1±5.9)岁,糖尿病病程1 ~17 年,平均(5.9±1.0)年。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存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研究组(n=101)和参照组(n=126),其中研究组对象为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及B 超检查确诊,男47 例,女54 例,年龄15 ~90 岁,平均(57.3±5.8)岁,病程1 ~17 年,平均(5.8±1.0)年,参照组研究对象为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男59 例,女67 例,年龄15 ~91 岁,平均(57.0±5.6)岁,病程1 ~16 年,平均(6.1±1.0)年。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受检者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等基本资料。清晨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采集,告知受检者采集前8h 内不可饮水、进食,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集静脉血2mL 并保存于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将血液标本分离出血清后进行检验,应用希森美康HLC-723GX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与配套试剂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应用OLYMPUSAU27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检测空腹血糖值[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分期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4.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比较,以()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行方差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较照组受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2.2 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分析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分析
2.3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分期关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密切关联,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断升高,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7%及7%~8%Ⅳ、Ⅴ、Ⅵ期患者占比为0%,8%~9%患者Ⅳ、Ⅴ、Ⅵ期患者占比为4.26%,9%~10%患者Ⅳ、Ⅴ、Ⅵ期患者占比为19.61%,≥10%患者Ⅳ、Ⅴ、Ⅵ期患者占比为28.33%,9%~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分期关系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主要引发因素为患者丧失胰岛素生成功能,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瘦、多尿、多食、多饮等,而且,近年来该病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干扰其正常生活,随着病程不断延长,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也不断加大,若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容易引发失明等严重后果[5]。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情控制以及预防措施。作为临床常用糖代谢异常程度以及血糖控制程度的监测指标,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糖尿病以及血管并发症防治措施和计划提供重要参考[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极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7]。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不稳定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内膜细胞代谢异常等增加血管通透性,基底膜增厚导致血管腔变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组织缺氧以及缺血等现象,上述因素导致视网膜发生出血以及渗出等现象的发生,大量血管因子被释放并形成新生血管,最终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92±1.17)mmol/L 高于对照组(7.25±0.9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6)%高于对照组(8.3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腹血糖水平有助于为临床医生诊治以及评价糖尿病及其控制效果提供重要参考,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患者8 ~ 10 周平均血糖水平做出准确反映,其客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瞬时血糖[9-1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密切关联,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断升高,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 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对患者的健康水平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充足的认知,治疗依从性不佳从而加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一旦发病易出现紧张、恐慌等情绪,严重影响其预后。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的即时血糖水平,因此,易受患者情绪、劳累、药物以及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3]。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3%应及早采取有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则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以及出现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指标,在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敏感性方面较强[14-16]。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能够作为监控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以上两项项目不但能够使患者血糖控制过程中某一时间段血糖水平得到反映,同时还能够使患者某一阶段血糖控制水平得到准确客观地反应,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确保患者血脂、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能够有效防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取得延缓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能够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