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2019-07-15钟春月
钟春月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广东广州 511400
血站采血护理是献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不仅关系着血液的采集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献血者的满意度[1]。因此,血站采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采血技能与较高的执行能力,以稳定献血者情绪,保证采血的顺利完成[2]。我站在采血的过程当中,实施采血护理服务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收集于2016 年1月1 日~2017 年12 月31 日至我站参与无偿献血的58 094 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 年1 月1日~2016 年12 月31 日的28 963 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 021 例,女13 942 例;年龄18 ~59岁,平均(33.2±6.7)岁。将2017 年1 月1 日~2017年12 月31 日的29 131 例献血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4 857 例,女14 274 例;年龄18 ~58 岁,平均(32.7±6.9)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献血前均行一般检查、血液检测及综合评估,通过征询健康状况确定与献血要求相符;自愿无偿献血;知晓本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引起沟通障碍、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采血人员培训、采血过程的巡回护理与心理护理等;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如下:
1.2.1 全面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专门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以体采科负责人为组长,依持续质量改进相关程序要求进一步完善采血护理制度,以使采血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保证采血护理质量[3];定期组织组内成员接受采血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护理责任态度的培训;定期召开质量分析讨论会,组织组内成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采血一针率,尤其要重视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汇报采血护理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探讨相应解决措施;建立相应监督机制,组长可随时、随机抽查组内成员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以使护理人员能够端正态度,严格规范自身采血护理操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4]。
1.2.2 重视细节护理 (1)采血前:发放献血宣存资料至献血者,让其了解献血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而有利骨髓造血、调整机体内的铁含量,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等;告知献血者采血针刺虽有一定疼痛感,但仅为轻微痛,使献血者保持轻松状态面对采血工作;于等候室内设置沙发、电视、音乐播放等,通过与献血者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以缓解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保证采血室内环境,定期消毒采血室中的相关器材、设备等以免因霉菌生成或是病菌传染而影响血液质量;嘱献血者献血前24h 内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高蛋白或是油腻类食物,以免影响采血当天的血液质量[5]。(2)采血中:选择弹性好、管径较粗的血管,确保能一针见血,以提高采血效率,同时降低献血者的疼痛感;当献血者面拆开采血所使用针头、血袋等,并认真检查采血装置,以消除献血者的顾虑,使献血者能安心配合采血工作;采血时可指导献血者依节奏抓紧或放松拳头,并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使其能保持轻松的态度直至采血结束;加强巡回,及时发现献血者异常并给予其正确指导。(3)采血后:拔出针头后嘱献血者按压穿刺部位15 ~20min,避免来回捻动,敷料应保留至少4h;告知献血者原地休息至少半小时,并及时给予献血者帮助,为其提供细节服务;观察献血者面色、表情、姿势等,待确定其无出现不良反应后方可让其离开;嘱献血者之后的1 ~2d 内避免激烈运动,保持合理饮食,多饮水,及时补充鲜果蔬菜,摄入高蛋白食物;注意保护针眼部位,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以免发生感染。
1.2.3 加强心理护理 多数献血者在献血时都会产生穿刺应激反应,尤其是初次献血者,致其产生各类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影响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护理人员可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于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及心理变化,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依献血者喜好与其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或是通过播放音乐、指导献血者正确呼吸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保持平衡心态献血[6]。
1.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若献血者在采血过程当中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采血操作,并嘱献血者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以缓解脑部缺血症状,同时适当按压献血者合谷、人中等穴位,必要的还可给予献血者糖水[7]。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及血液报废例数,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等。研究对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以本站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采取封闭式答案,以计分形式评价,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报废情况比较
研究组296 袋血液报废,血液报废率为1.02%;对照组562 袋血液报废,血液报废率为1.94%,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 <0.05)。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3%,较对照组的0.8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平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04±1.98)分,较对照组的(83.26±2.16)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P <0.05)。
3 讨论
血站采血工作是通过采集爱心人士所捐献的血液,以为身陷险境的患者提供安全血液保障[8]。为保证采血质量,在进行采血的过程当中,就应给予献血者优质护理服务,保证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能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工作,有必要提高人们对于献血工作的正确认知,并提高献血者对采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
本案依年份将于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分为两组,于采血护理过程当中分别行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液报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1.02%vs 1.94%),同时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43% vs 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研究结果与汤丽莉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提示在实施血站采血护理服务时,加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提高血液采集质量,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另,本案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04±1.98)分,较对照组的(83.26±2.16)分明显更高(P <0.05),此研究结果与多位研究者[10-12]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此提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提高献血者护理满意度。
分析其原因,本案研究组所采取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当中,首先通过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内成员定期接受技术与护理态度培训,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采血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使护理人员能保持端正态度实施护理服务,促进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13];其次,给予献血者健康教育,于采血前告知献血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发放献血宣存资料让献血者对献血有了更加深入、正确的认识,有利消除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献血工作;再次,给予献血者心理疏导,通过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有效转移了献血者的注意力,既有利缓解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又有利减轻献血者的应激反应;最后,做好采血室内的消毒工作,重视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护理,在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采血,并指导献血者保持正确姿势,给予其穴位按压、饮用糖水等,帮助献血者迅速缓解不良症状,这都非常有利提高采血质量,降低血液的报废率[14]。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全面且具针对性,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同时又让献血者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采血工作,有效保障了采血质量,加强了献血者对献血的认识,使其转为固定献血者,并让更多人愿意参与献血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血站采血护理过程当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液报废率,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