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PP在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2019-07-15胡婉玲
胡婉玲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广东佛山 528100
门诊输液是一项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与内容较为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信息及药物信息进行记录与核对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因素[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信息管理与应用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将移动APP 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输液护理工作更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了输液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效率性,为高质高效的输液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2-3]。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10月门诊收治的180 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移动APP 应用前后的输液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移动APP 在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10 月门诊收治的180 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2016 年10 月开始将移动APP 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当中,将入组患者分为移动组与对照组。移动组患者90 例,男51 例,女39 例,年龄14 ~69 岁,平均(41.7±6.3)岁。对照组患者90 例,男50 例,女40例,年龄14 ~70 岁,平均(42.0±7.1)岁。两组患者均为到院内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应用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输液护理流程,在护理人员接收患者和输液药物后,人工核对患者信息、病例信息以及处方和药物;再输出输液待标签,并配置药液,在输液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再次进行核对,随后进行注射;在接收到患者的求助后,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最后拔针完成输液。
观察组患者实施APP 门诊输液护理流程。在药房处,药剂师利用患者医疗卡从信息系统中获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处方信息,使用条形码为患者建立输液标识,标识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条形码中的一联交由患者候诊就诊使用,二联交由配药室。配药室的护理人员在读取条形码信息后进行配药,完成后将条形码贴到输液袋上,并将输液袋传送至门诊输液室。输液室护理人员通过掌上电脑扫描识别输液袋上的条形码信息,并利用医院内部无线网络将输液就诊指导信息传送到候诊大厅中,指导患者及时到指定位置就诊。在患者到达输液室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携带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核实,将其与输液袋条形码信息进行比对,核实无误后,实施静脉穿刺,穿刺完成后指导患者到指定位置进行输液。在患者输液位置中设有按压式呼叫按钮,当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所需求时,可以通过按钮将求助信号发送到护理人员的掌上电脑中,护理人员根据呼叫的位置信息,及时地到达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能够通过掌上电脑的显示的输液时间评估患者的输液状态,并及时做好换药、拔针等准备工作,保证了输液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也缓解了输液护理人员的压力。在换药、接瓶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使用掌上电脑对两联条形码进行核实,保证药物的准确性,避免了输液错误的发生。在患者的整个输液环节结束后,护理人员最后利用掌上电脑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患者药物全部输完,对患者进行拔针处理。在患者输液流程结束并离开后,护理人员按下结束按钮,将输液位置进行解绑释放,供下一位患者使用。与此同时,系统会将患者的整个输液流程与信息进行存档,方便后续的查询、统计等工作。
1.3 观察指标[4]
使用门诊输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从行为、卫生、输液室管理、治疗室管理、安全、登记以及消毒隔离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输液护理质量越高;
对本次研究实验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依照临床护理规范及患者心理需求等因素制定调查内容,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患者治疗完成后对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填写,信效度检验值α=0.075,护理满意度分成:①非常满意;②一般满意;③不满意;④非常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护理满意度=(①+②)/(①+②+③+④)×100%。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操作中发生的护理疏漏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测量和统计的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的输液护理质量评分发现,移动组的平均评分为(91.68±5.64)分,对照组的平均质量评分为(79.26±9.36)分,移动组的输液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将移动APP 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有力地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移动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疏漏事件比较
移动组总计发生6 例护理疏漏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 例,20.00%。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疏漏事件比较[n(%)]
2.4 优化前后的医院门诊输液流程
优化前医院门诊输液流程为排队提交物品→护士配药→等待座位→人工核对、排座→入座输液→人工呼叫接瓶→结束;优化后医院的门诊输液流程为取号、入座→护士配药→扫条形码核对、输液→按钮呼叫接瓶→结束。
3 讨论
传统的门诊输液护理工作流程中,将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性别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准,采用人工观察核对的方式在输液护理中进行核实[5]。在这种核实管理基础上,当遇到患者意识不清或者是基本信息重合的状况时,较为容易产生差错,并且还会导致护理人员核实管理的时间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液护理工作的效率[6]。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药物的种类大量增加,药物的名称更换频繁,没有统一信息标识的传统输液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7]。同时,传统护理流程中部分药物由患者自行保管,不仅增加了患者候诊的时间,还增加了药物损坏、变质和遗失等风险[8]。在输液过程中,传统护理流程的掌控能力不足,无法对输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细致、及时的记录,护理工作责任明确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后续统计、管理工作的展开[9-10]。在患者求助环节中,传统方式需要患者大声呼叫或是到护士站呼叫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不仅导致患者的输液风险增加,还使得输液环境较为混乱[11]。另外,在传统输液护理流程中,患者输液的位置的随意性较强,不仅不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明确患者的位置,还会导致输液环境混乱,增加了输液护理工作量与工作风险。
将移动APP 应用到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中,需要在信息移动支撑系统、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条形码识别系统、移动计算与手持移动终端、无线呼叫系统、作为分配系统和排队叫号系统几大系统架构的保证下实现。信息移动支撑系统是保证在医院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移动信息设备能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与支撑,实现实时的信息移动与交流[12]。中间建数据交换平台为移动设备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相互连接提供接口,实现不同网络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与数据交流性,使移动APP 能够平稳地运行在不同的平台当中。条形码识别系统能够通过双联二维条形识别码为患者设定具有唯一性的信息识别标识,能够实现患者与药物之间的准确核对,是保证输液过程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有效地规避了人工核对可能产生的错漏[13]。移动计算和手持移动终端选取的是兼具功能性与便捷性的掌上电脑,实现信息是实时化与移动化,通过自带的条形码识别功能,实现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及时准确核对。无限呼叫系统中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在座椅上安装呼叫单元,并通过位置识别功能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地了解患者的位置等相关信息。
间给移动APP 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能够使护理流程得到显著的优化,促进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准确、快速的核对与服务,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减。同时,通过识别系统、呼叫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出现失误与错漏的几率,使输液护理的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14]。另外,通过数字移动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输液就诊环境,护理人员不再需要通过人工呼叫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与服务,患者也能够通过呼叫单元轻松、迅速地联系到护理人员,输液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15]。除此之外,移动APP 的应用还使得患者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精准地记录与储存,有效地提升了患者输液工作记录与档案的管理质量,提升了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组的输液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移动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优化前医院门诊输液流程为排队提交物品→护士配药→等待座位→人工核对、排座→入座输液→人工呼叫接瓶→结束;优化后医院的门诊输液流程为取号、入座→护士配药→扫条形码核对、输液→按钮呼叫接瓶→结束。移动组总计发生6 例护理疏漏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 例,20.00%。说明使用移动APP 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明显提高输液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疏漏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将移动APP 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能够有效地提升门诊输液护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对患者输液安全与医疗机构长效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宜合理应用于门诊输液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