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地中海贫血及健康人群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2019-07-15曾琴

医药前沿 2019年15期
关键词:压积缺铁性血常规

曾琴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贫血是一种早期不具有诊断典型性的临床疾病,发病率极高,若不尽早加以有效治疗,病情进展后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临床上,缺铁性贫血属贫血常见类型,病因多与患者铁元素丢失过多、铁元素吸收障碍与铁元素摄入不足有关[1],临床针对该病常应用血常规检测方法作相应诊断,但其效果缺乏临床分析与研究,故本文着重探讨了血常规检测方法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8年1月4日—2019年2月24日期间本院收治的血常规受检者,总计218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三组,缺铁性贫血疾病者(74例)作为观察组,地中海贫血疾病者(74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人群(7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性别:观察组女31例,男43例,对照组女33例,男41例,健康体检组女30例,男40例;年龄:观察组10~44岁,平均为(21.87±3.84)岁,对照组11~45岁,平均为(21.63±3.72)岁,健康体检组10~45岁,平均为(21.69±3.85)岁;病程:观察组2~11个月,平均为(5.26±0.82)个月,对照组2~11个月,平均为(5.09±0.78)个月。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218例受检者或受检者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年龄不大于60岁,且病程小于2年。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或精神分裂者。(2)血液系统疾病者。

表 各组血常规检测指标比较(±s)

表 各组血常规检测指标比较(±s)

分组 n 红细胞宽度(%) 血红蛋白含量(pg) 红细胞体积(fl)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计数(×1012/L)健康组 70 13.26±1.38 29.19±2.26 90.56±8.35 43.23±3.53 159.35±16.38 4.58±0.63观察组 74 21.71±3.49 22.47±3.36 82.64±6.86 32.90±2.63 124.56±13.15 3.37±0.52对照组 74 15.37±1.49 26.53±2.42 74.81±6.95 36.61±2.98 138.33±13.53 3.94±0.58

1.2 方法

均予以三组被检者血常规检测,告知受检者应于检测前一晚降低饮水量并作常规禁食,禁食禁水时间应维持八小时左右,保证第二日清晨自身处于空腹状态。晨起后入院接受肘前静脉血液抽取操作,用紫头管EDTA抗凝的真空釆血管釆集2ml静脉血。于两小时内将其样本涂在玻片上,最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6900)观察其血细胞形态、数量等,期间严格按说明书相应操作,试剂采用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

1.3 观察指标及正常值

观察评测三组受检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数据。11%~15%为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27pg~31pg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正常值,37%~48%(女)与42%~49%(男)为红细胞压积正常值,110g/L~150g/L(女)与120g/L~160g/L(男)为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3.8×1012/L~5.1×1012/L(女)与4.3×1012/L~5.8×1012/L(男)为红细胞计数正常值。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如三组受检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用“±s”的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健康体检组与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测指标

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比较t值为18.838,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比较t值为13.884,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指标比较t值为6.132,两组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t值为19.633,两组血红蛋白浓度指标t值为13.857,两组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t值为12.393,通过上述数据可知观察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检测指标

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比较t值为13.978,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比较t值为8.203,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指标比较t值为6.708,两组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t值为7.810,两组血红蛋白浓度指标比较t值为6.106,两组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t值为6.122,通过上述数据可知观察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贫血是一种病因主要与患者失血、溶血、血液生化不足、后天亏损有一定关联的血液科常见疾病,临床特征以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大幅降低为主,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面色苍白、眩晕、失眠、头昏等[3]。其中最为常见的贫血类型即为缺铁性贫血,该类型贫血临床表现与地中海贫血较为相似,属营养不良病症,发病率较高,若患者红细胞停止正常生长且铁元素含量过低,贫血发病风险会相应升高,一旦患者血细胞、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值均低于正常值可定义其为贫血症状。儿童青少年若患有该病,易对其身体发育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研究表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过程中红细胞辅助检测手段具有重要价值,类型不一的贫血疾病中其红细胞数量亦不相同。

地中海贫血患者因珠蛋白基因缺陷问题常导致自身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不合成或合成量低下,无法正常运作机体血红蛋白,致使贫血率相应升高,该类型贫血疾病具有遗传性与溶血性。而缺铁性贫血病因则主要是由于自身铁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或摄入铁元素过少所致,两类患者均属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前者在珠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日常疲惫感较重,无法正常工作,且遗传概率较大,若夫妻双方均为该类型贫血患者,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相应疾病,病死率极高。后者则会在钩虫感染、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影响下[4],导致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肿瘤性疾病消瘦、感染性大便性状改变问题,于其生活质量不利。以往贫血检出过程中医学诊断技术预见性较差,无法缩短患者发现疾病的时间,且常因为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大多一致,误诊率亦相对较高。

鉴于近几年上述两种贫血类型疾病应用铁蛋白检测方法诊断效果不佳,故现阶段为提升其检出水平,应用血常规检测法较为广泛。该方法是一种可通过观察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形态与数量变化的特点对患者病变程度与机体状况作有效诊断的辅助检出手段[5],主要可对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且亦可区分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疾病类型。为验证该检测方法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检出过程中的效果,本次实验分别对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者与地中海贫血者作相应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说明该检测手段中血细胞形态、数量的变化能对患者贫血症状作一定反映,可大幅提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检出率。此外,观察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能说明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差异较大,可通过血常规检测方法作有效区分,效果显著。

综上,在缺铁性贫血检出过程中应用血常规检测方法,可有效区别两种类型贫血疾病(缺铁型与地中海型),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压积缺铁性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