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汉语课的问题与分析
2019-07-1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郝 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一、前言
“不莱梅班”是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的合作项目,学生为不莱梅科技大学世界经济应用语言与国际企业管理系经济中国学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合作培养方式为: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中国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会在每年九月份来华进行为期半年即一学期的语言学习,以及半年的实践学习,于隔年八月份回国。
二、“不莱梅班”经济汉语课的特点
在华半年的语言学习期间,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中国学专业的三年级来华学生会组建独立班级,进行单独授课,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目标、课程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与各高校现有来华留学生班级大不相同。
(一)课程设置
以四川大学不莱梅班为例,其开课时间早于海外教育学院其他班级一周时间,教学内容分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级汉语口语课、经济汉语实践课、经济汉语课。这四门课程是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来华留学生在半年的语言学习期间必须学习的课程。经济汉语课是其特色课程,与学院其他班级课程不同。
(二)教材使用
由于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的要求,以“不莱梅班”经济汉语课使用教材为例,经济汉语课使用的教材是:《海外视角商务汉语教材系列:经贸汉语(中级)》(梁墉、王庆云编著)。
(三)教学目标
“不莱梅班”其学生均为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中国学专业,所以对于经济汉语的要求尤为突出,不莱梅科技大学对于经济汉语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即掌握中国经济概况,如: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中国经济现状、中国经济各阶段特点、中德经济的发展、中国各行业发展特点等。纵观上述的教学目标,《海外视角商务汉语教材系列:经贸汉语(中级)》这本教材已经无法完全实现上述目标,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不莱梅班”经济汉语课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学生水平、教学进度
“不莱梅班”学生在来华前已经有了两年的汉语学习经历,并且不莱梅科技大学在学生来华的半年前增加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时间,学生每天都会学习两课时的汉语,因为不莱梅科技大学的重视,所以来华的留学生汉语水平较好,可达到中级水平。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水平仍有不同,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同步,加上学生来华后的学习进度也各有不同,更加使教学进度无法同步,这也是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中国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独立建班的一个问题,在这个独立班级内,有汉语水平高的、有汉语水平差一点的、有来自华裔家庭的、也有来自非华裔家庭的等这些都会拉开教学进度、增加学生学习困难、加重教师教学困难。
(二)教材的难度和时效性
《海外视角商务汉语教材系列:经贸汉语(中级)》是“不莱梅班”经济汉语课所使用的教材,这本教材以单元的形式编写,每个单元分成:精读、阅读、互动(口语)、写作和综合练习五个部分。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包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经济基本信息)、投资中国(外商投资的形式)、投资环境(经济特区介绍)、投资战略、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外贸、企业文化这十个单元。精读部分由一篇核心课文和一到两篇背景材料组成。核心课文紧扣单元主题通常是有关企业经济或工商管理的文章。背景资料则是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核心课文而增加的相关的一些材料。阅读单元是对核心课文的拓展和加深。写作部分则以常用商务应用文为例文,在学生学习、理解例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商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商务口语表达能力,该书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部分增加了互动练习,提供大量的经贸常用句式和词语,加强本单元关键词语和语法的练习。
《海外视角商务汉语教材系列:经贸汉语(中级)》这本教材相较于其他商务汉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即教材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时效性,该教材出版于2006年,对于来华想要深入细致学习中国经济各方面的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中国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近十五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所展示出来的面貌也大有不同,现下经济领域所用词汇也发生着变化,这是该本教材对于现在的来华不莱梅科技大学学生来说的不足之处。
整本教材在体现针对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材难度偏大的问题,词汇量过大、复现率过低,不符合记忆规律、也不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精读部分重点句型过多、重点掌握词语过多、阅读课文过难,都让学生困于海量生词,只能自己死记硬背,无法灵活掌握,笔者经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更希望所学生词、语法能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应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这本书后的普遍反映是教材过难,生词太多,并不能将所学很好地吸收和应用。根据“i+1”的理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材料的难度应该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且难度不宜太高,这样的输入才能达到“可理解的输入”。
(三)文化差异影响学生经济汉语学习
在对“不莱梅班”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便是学生来华前已具有中级汉语水平,且学生学习动机很强,但因刚刚来到中国,中德文化间的差异、不同的价值观念、各自的文化取向、不同的生活习惯都使得学生产生了诸多的交流障碍和学习困难。中德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让初来中国的德国学生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因此,不莱梅科技大学的来华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面对着学习困难和心理挑战。这种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语言思维差异对于实际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会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产生不理解甚至是质疑,以笔者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例,在为期半年的经济汉语教学中,半期、期末考核必不可少,在考前对考题类型讲解时,学生就提出了考核试卷内所有词汇语法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的,这对于经济汉语课的综合分析能力考核要求来说,是不太适宜的。经过沟通和讲解,学生才慢慢接受。
中德经济方面也有不同,学生熟悉德国的国情,对于中国的国情、经济情况不了解、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来华后,学习中国经济汉语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经济汉语,应该从中德各自经济发展的历时特点和共时特点为出发点,偏重于当代经济发展的共时特点,并在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经济的特点。在具体的经济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莱梅科技大学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所侧重地选择经济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海外视角商务汉语教材系列:经贸汉语(中级)》这本书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帮助学习者解决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步适应并建立起经济汉语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四)缺乏经济汉语语境影响学生经济汉语学习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经济汉语语境对于来华学习经济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经济汉语语境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习者。但就现在来华学习的不莱梅科技大学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经济汉语环境还远远不够,为期半年的语言学习中,即便是有专门的经济汉语课,但仍未能与经济实践相结合,也就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吸收消化。半年语言学习后,学生才开始半年的实习实践,对于学生融入经济汉语语境是有好处的,其目的也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应用所学的经济知识,但学习与实践的明确分割,并未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有用地实践,若能学习与实践相融合,想必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大有裨益。
四、结语
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经济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学位,而是掌握专业的经济汉语知识。他们对于中国的概况、中国的经济知之甚少,尽管学生水平不同、教学进度很难统一、教材难度和时效性仍有问题、中德文化差异、经济汉语语境的缺乏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教师在经济汉语教学过程中仍要克服困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努力拉进教学进度、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材料,理解学生的跨文化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华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和效果及时调整,指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在为期半年的语言学习和半年的实习实践中能有所学、有所得。学生在华的一年是整个大学四年学习中难得的一年,他们在华的一年可以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概况、中国的经济特点、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