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双元价值的共生①
——以A 企业为例
2019-07-14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余佩玉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余佩玉
混合组织正成为融合组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等双重价值或混合价值的有效组织结构[1]。一方面,随着组织内外部矛盾与竞争问题激增,商业企业需要借助于外部资源与合法性认同,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社会资源,并实现合作模式创新与社会价值创造,从而变成混合型组织;另一方面,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创新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式的解决方案,许多非营利组织通过公私合作、跨部门合作组织等方式,实现资源、资产与知识系统等的互补来创造社会效益[2]。总之,混合组织有助于实现混合价值,而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最理想的混合组织,是实现双元价值最有益的方式。社会创业在新组织和既有组织中都存在,强调通过商业活动来实现社会价值,然而对这种“经济—社会”双元价值关系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国内对社会创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概念性讨论介绍类文献大为减少,实证类文章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创业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具备全面性视野,开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不同视角展开深入研究。针对中观层面,社会创业研究已经从社会企业的概念和双重愿景的概念介绍转向社会企业成立的研究,并正在更进一步转到社会企业成长和绩效的研究[3]。
对于社会企业而言,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企业的“自我造血”,寻求有效的方式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常常出现弱化经济目标导致的资源枯竭、创业失败,或弱化社会目标导致企业发生使命漂移、沦为普通商业企业的现象。这些情况大多是社会企业家在兼顾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时的决策陷入困境造成的。社会使命意味着社会企业的根本宗旨必须是满足他人需要而非服务于自身利益,在多数情况下社会企业家们面临着短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冲突的两难境地,因此,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商业利益,实现二者的共生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社会企业双元价值概述
社会企业的双重身份——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共存,决定了其受到两种驱动因素的作用:一是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二是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价值。前者体现了社会企业主动付出的公益逻辑,后者体现了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模式追求利润的商业逻辑。社会企业的社会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企业活动对当地经济产生的影响,比如增加税收收入、促进GDP增长等;另一方面指社会企业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如改善环境、帮助残障、失业、贫困等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高自信心等,直接体现社会创业者的使命。社会企业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企业引入商业企业运营模式,参与市场竞争,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取收入,创造净收益。
在社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是根本目的,处于主导地位,而经济效益是帮助社会企业不断创造并扩散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与辅助力量,处于次要地位。需要明确的是,社会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一种融合的价值理念。社会企业追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影响力,促进社会福利的整体增加。
2 A公司概况
A公司是一家坐落于华侨大学校内,以校内大学生及教职工为主流消费者的多功能书咖,主要是由书吧和水吧两部分组成,集图书馆、书店、饮品店的优点于一身,提供场所让人们喝茶聊天的同时能够翻翻经典著作或流行小说,或者在舒缓的音乐中,忘记工作的疲劳和学习的压力,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充实。
A企业成立的初衷和愿景是打造一个文化、艺术、教育兼济公益的多元化平台,成为推广阅读、净化心灵的文化休闲场所。实现社会价值,致力于公益事业是该企业的主要目标,同时强调利用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公益项目可持续。书咖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书咖作为公益机构“担当者行动”的泉州志愿分部,“爱在西行”支教团的培训基地,自身还成立了陶然志愿社,积极自主开展和参与各种公益服务活动,不仅为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做志愿公益活动的平台,也培养良好的高校公益氛围;二是定期举办读书会、观影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在高校树立良好的学习之风,营造浓厚的交流氛围;三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为校内学子传递信息。而实现经济价值的途径主要包括水吧收益、场地出租收益以及广告位出租收益。
3 A企业双重价值的潜在冲突
社会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社会公益属性与商业属性的结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社会公益属性和商业属性之间的碰撞,在追求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之间取舍,A企业也不例外,其面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与资源有限的冲突
实际上,阻碍书咖经济利益获取的主要原因便是竞争力不足,在顾客群体中吸引力降低,难以在周边各方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书咖必然需要采取措施从核心产品、互动平台等方面入手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用户体验感,改进现有商业模式。很显然,这些举措的实施和推进必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精力和人力,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对商业运作的投入都很大可能会损害到公益事业的执行。此外,虽然书咖始终坚持利用商业盈利反哺公益的模式,但在企业业务拓展的同时,难免面临注意力失焦的风险,将注意力更多地配置在经济目标上而忽视社会目标,增大了使命漂移的可能性;而传统的仅聚焦于公益则可能面临一些经济价值匮乏的挑战,不利于企业的“自我造血”。
3.2 创立者与其利益相关者——员工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书咖创立者的初衷就是为了公益平台的打造,因此他更注重书咖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对其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并不在意,最低的要求就是能自负盈亏即可。而以往传统的商业企业的员工可能并不认可书咖创立者的这种信仰和理念,他们更易为自身的利益考虑,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会更加关注书咖的商业价值,即盈利能力,而非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如果工资待遇不高,他们可能就没意愿继续全心全意为书咖服务了。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陶然书咖并不拥有很高的盈利利润,也就意味着没办法给员工很高的福利和待遇。员工更加聚焦于经济价值的实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陶然书咖的社会属性带来挑战。
3.3 举行公益活动与场地占用的冲突
书咖的一大特色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场所学习或交流,因此,当书咖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定期举办一些交流会,或者免费为一些公益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提供场所支持时,书咖既不收取场地费,还要为其提供投影设备、饮品及点心等服务;既占用了空间,没有了收入,又付出了成本,从商业上来说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收益,也就是为了社会价值牺牲经济价值。
4 A企业双元价值的共生
对于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传统思维认为社会价值实现和经济利益获取此增彼减,二者彼此不相容,社会企业如果强调“经济性”就会妨碍其“社会性”的实现,反之亦然。这种把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立起来的做法,显然不利于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组织悖论理论突破传统思维,认为社会企业的双元价值目标是长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既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主张把双元价值之间的冲突矛盾视作为组织发展的机会,通过对目标间关系的探索,来找到创新方式并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复杂问题[4]。社会企业需要像商业企业一样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去获得资源,自负盈亏,并利用其所获取的利润帮助组织实现社会公益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支持和促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就越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越强,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就越容易获得认同创造经济价值。
A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始终注重产品的创新,开发特色饮品和食物,密切关注消费群体的喜好,有利于吸引较稳定的客源;此外,寻找合作伙伴加盟,进一步拓展其他业务,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书咖的场地和空间,扩大服务对象,促进更多的经济收益。将这些经济利益反哺用于文化、教育等公益活动,如定期举办公益读书会、观影会、图书角活动等,能够为书咖的品牌加分,塑造品牌形象,有利于激发消费者对书咖的价值认同,进而促使人们进店消费。这样一来,既吸引了客源,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又能激发消费者对公益事业的参与感和对书咖的支持,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当书咖的社会影响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书咖这个多元化平台之上开拓更广阔的商业项目,引入更多的业务进来,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对于A企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实现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关系。书咖商业价值的实现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项目的推广,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也更有利于市场业务的开展,由于社会企业所得利润不能用于个人分红,这些利润最终也会被再次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实现良好的循环。
此外,A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社会性和商业性的共生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在员工聘用方面,不仅全部招募大学生来店兼职,而且大部分员工都是支教团成员。一方面,兼职学生对工资要求不是很高,有利于有效地把员工薪酬的支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这类成员的特点在于怀着一颗公益的心,他们看重的更多是做公益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更容易认可书咖的社会使命和追求,愿意为了书咖的建设做出一定经济上的牺牲。当然,他们在这工作过程中也能得到个人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锻炼等其他非物质收获。在团队文化方面,书咖创始人始终以身作则,依靠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利他性”以及主动承担风险、不计较经济得失的态度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书咖团队里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保持团队的活跃程度和凝聚力,还能促进团队核心价值观和使命在每个人身上传承,保障了社会目标的稳健性,防止发生“使命漂移”。
5 结语
从实践来看,中国比较成熟的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实例并不多,特别是能够实现财政自主,较好兼顾社会性和商业性,依靠高效的商业运作做到可持续的社会企业数量很少,大多数社会企业资金来源较少入不敷出,或者只能维持收支平衡,发展仍面临较大困境。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策的滞后、社会支持的缺乏和公众认知的薄弱等因素影响[5],使得社会企业的合法性和公信力缺失,市场竞争力低下,导致社会企业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在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存在着相互制约:如果为了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而提高有效运营能力,长期内成本的上升会影响社会企业的正常运转;而如果为了维持运转而提高服务价格,那么服务受众可能就会减少。
因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共生,是决定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A企业双元价值创造和共生机制的深入剖析,可以为其他社会企业的实践提供思路。首先,社会企业应当坚守底线,保障社会性和经济性的根本属性不漂移。社会使命和商业化运营对于社会企业而言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其次,重点关注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打造志同道合的团队。当团队成员与社会企业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时,有利于加深个人对企业双重目标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后,社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设计合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促进双元价值的协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