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保护利用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2019-07-1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石窟复原参观者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山西 太原 030000

天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现存洞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天龙山石窟以细腻的雕刻技法、精美的造像艺术、丰富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著称于世,它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对于研究中原地区石窟造像的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唐代菩萨造像是天龙山石刻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神态高雅、体态优美、丰盈多姿,世称“天龙山样式”,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石雕造像之一,在东方石窟造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为珍贵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项目背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等文物古董商的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绝大部分的精品文物被盗割一空,流失于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

今天,国内天龙山石窟的参观者看到绝大多数的洞窟都是残损不全的造像和凿毁的窟壁,难以想象石窟辉煌时期的原貌;而国外参观者看到的天龙山造像则游离于石窟和供坛空间环境之外,不知其在林泉山水中美的意境。毫无疑问,这极大地影响着天龙山石窟造像的审美效果和思想境界,制约着其深厚文化底蕴和辉煌艺术的传播。

2014年开始,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合作,2016年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历时6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9个国家的近30座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

二、展览的主要内容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项目开启了一项研究、展示佛教石窟寺艺术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数字复原的方式让流失海外百年、天各一方的造像魂归故里,身首合一,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该项目利用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数字洞窟、VR石窟探险、全息影像、高清视频、互动多媒体体验等表现形式,创造观众能够高度参与、互动、沉浸体验的陈展方式。通过近距离、多角度、放大比例的展示,将天龙山石窟中被盗凿的雕像,以数码成像的虚拟方式重新放回洞窟和中国中古时期文化的大背景中,数字展示天龙山石窟破坏前的原貌。

三、展览的重要意义

首次全面再现天龙山精美的石窟艺术,使观众对天龙山石窟艺术有一个完整的欣赏和全新的理解。是对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保护一定要靠科技指示精神的重要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优势,全面展示石窟文物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创造观众能够高度参与互动、沉浸体验的陈展方式,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和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真正让石窟文物“活”起来,“走”出去,文化惠及更多的民众。从而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决心。是国内将历史原因造成分离的珍贵文物与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是国际上第一例该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破坏的珍贵文物的研究、展示具有开创性的典范作用。该项目被列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对于保护好我们的国粹,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讲好晋阳文物、文化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太原市、山西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唤起观众对天龙山石窟“心痛的美”的强烈情感,引发对流失文物的思考,为未来流散文物回归天龙山,实现身首分离的佛造像圆满合体,营造情感氛围。充分掌握天龙山流失文物信息,为以后的研究、展示及文物回归提供更加翔实的资料和证据。

四、展览整体阐释

天龙山绝不仅是瑰丽的佛教石窟艺术。它所承载的是自然的力量、石工的智慧、辉煌的都城、绵长的历史、虔诚的信仰、东西方美学的碰撞,以及近代史上的一段交织着疯狂、屈辱与坚韧的插曲。天龙山的价值在于其背后的故事所跨越的时间与空间,而多媒体技术也将着眼于时空的联系,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挖掘并拓展天龙山石窟的文化内涵。

1.展览定位。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以“一座城、一座山,与山中之佛”为题。天龙山有着多部历史:一部山的历史,一部石窟寺的历史,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一部能用来窥看自北朝至隋唐的中古史,一部从晋阳发展至太原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文物流散的历史,这些像缺一不可的多声部,深深镌刻在今天的天龙山。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的设计,分别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延展,既追索历史的线索,也探寻地理空间上的脉络。在时间维度上,强调传统、继承与发展。既展现自然的造化、佛教石窟艺术深沉的爱,又勾连历史,把古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通过今日多媒体技术来还原,以无声的展览语言表达对历史、艺术的继承与阐释。在空间维度上,关注历史名城太原(晋阳)与天龙山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孤立地看待天龙山石窟艺术,而是将天龙山放在太原的历史中来观察。同时,强调一个完整的天龙山石窟艺术。把天各一方的天龙山文物,以信息技术手段汇集,展示信息完整、内涵丰富、精美绝伦的天龙山石窟艺术。

2.展览目标。展览期待达成参观者“了解石窟艺术”、“感受历史文脉”和“构建文化认同”的效果。

(1)了解石窟艺术。准确、清晰的信息,是展览的基础。展览将立足于一个“完整的”天龙山石窟艺术,通过数字复原的手段,突破今日天龙山所存文化遗存的局限性,连接起历史上的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的天龙山佛造像与今日天龙山的保护、研究现状。并通过数字手段与策展语言更进一步地传递关于天龙山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石窟寺、佛教造像、佛教史、佛教传播史、民族融合史及相关中古史的知识。

(2)感受历史文脉。感受历史并非仅仅是了解相关的知识点,而是体味历史流转和变迁的温度。每一部关于天龙山的历史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就看讲述者站在哪里,是站在天龙山山腰观摩石窟还是站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里欣赏佛头;是翻检天龙山石窟研究所编写的专著还是钩沉外村太治郎记载的档案;是从响堂山、邺城、青州的佛造像一路看过来,还是甚至更远地看到了敦煌、中亚甚至印度。本展览将采用多个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天龙山的历史与文化。

展览所利用的包括数字技术之内的多种展示手段,起到强调传达、提供沉浸感受的效果,力图将理性的展示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官化,增强参观者的参观兴趣和深刻印象。对于天龙山石窟艺术在山西、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地位与价值,对于数字复原展示的意义,都将在串点为线的知识层面上展现,让参观者对于文化能产生整体的理解与感受。

(3)构建文化认同。了解与学习,理解与感受,最终都指向情感的认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得参观者能暂时在视觉上跨越时间的鸿沟与空间的藩篱,让参观者对天龙山石窟艺术的感官经历一个从审美到思考、从赞叹到惊讶的过程。通过数字手段,在细节中爆发出乡愁,实现悲悯与喜乐之间的变幻。通过这种种手段,将各种情绪充分表达,在参观者面前表现出有层次的断裂与连续交替,把宏伟的自然、悠远的历史、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技艺、屈辱的记忆、艰苦的工作并置。让观众在展览场域内的情感发生升华,带动深刻的思考。埋藏下一条隐含的线索——实现身首分离的佛造像的圆满合体,促进流散的文物回归天龙山。

3.展览理念

(1)故事引导,沟通古今。围绕“石窟艺术”而展开的天龙山石窟与晋阳城的关系;天龙山石窟的开凿背景、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天龙山石窟佛造像的流失与保护是展览的主线。

主线贯穿于展览的始终,沟通了展览的各个单元。在展览主线的基础上,将多条分支线索(如佛教传播路线、北朝的民族融合等)做适当的延伸,既不影响主线的展开,又与本位主线相互交织、补充,让展线“复调化、协奏化”。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天龙山石窟时间的穿越与空间的跳跃,实现多层次的信息传达,实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2)技术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和数字技术,强调参观者的参与互动和沉浸体验,在“好玩、好看”的基础上,培养求知兴趣、增长历史知识、坚定文化自信。

优秀的数字多媒体展览不是简单的堆砌技术,我们将向传统与现代两股潮流吸取最适宜展示的手段,既提供观众对新鲜技术的体验,又保证观众能不偏不离的理解展览主旨。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全面覆盖各个展项,让数字技术成为现实世界的投影,拓展现实世界在时空上的延续性,力求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另一方面避免数字展示带给人的虚拟空间与时间的感受,成为取代现实时空的替代品。充分采用多种展示手段,运用3D模型、文物等实物,增强观众的真实体验。此外,通过移动终端APP,力求数字展在“不插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充分发挥功能。

(3)为不可移动文物打造可移动的展览。山不会动,然而要它动起来;佛就在那儿,然而佛又无处不在。天龙山石窟是不可移动文物,本展览将为这一不可移动文物打造跨越时空的巡礼。

各个展项展品将便于运输,一方面以轻便、利于运输的材料制作展示道具,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制作模块化的展柜,可以任意组合排列,以适应不同的展示空间与环境。为了体现“巡展”中“巡”的价值,展览将与当地的文化机构与学者合作,就当地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讲座或导览,内容以天龙山为出发点,辐射至石窟寺艺术、佛教史、南北朝或隋唐史,以及文物保护与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

4.展览脉络。展览分为“序”、“山”、“佛”、“人”四个版块,起承转合。分别展示天龙山的人文自然景观及其与晋阳城(太原)在历史、人文上紧密相联的命运;王朝更迭下的石窟寺开凿;石窟寺与佛教造像艺术;飘摇动荡中天龙山佛教造像天各一方的命运;以及近一百年来对于天龙山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复原等多种人性光辉的一面。

天龙山不仅仅是山,佛造像不仅仅是像,国境线并不会阻隔文化交流。“天龙山石窟艺术数字复原国际合作巡展”的目标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不会是一场数字奇幻秀,而是一场促使参观者感受历史文脉、体验文化碰撞、品味佛陀的智慧、思考未来的命运的仪式。

天道循环,巨龙苏醒。流落天涯海角的天龙山流失文物,今天在信息上重归一体,在美学上再生,期待未来能逐渐实现实物上合体。

猜你喜欢

石窟复原参观者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最美的蝌蚪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脑洞大开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