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的发生语境与历史使命

2019-07-14张娅姝深圳歌剧舞剧院有限公司518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现实舞蹈历史

张娅姝 (深圳歌剧舞剧院有限公司 518000)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艺术既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而又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的时代特点、社会思潮、民族特点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语境将会给艺术带来不同意义,历史造就了一个如同某种特定生态系统一般的大环境,只有存在于历史的语境下艺术所能体现意义才是它自身。某一类舞蹈现象的出现需要放置于社会环境之中,如果没有其历史大环境的铺垫,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其背后的艺术内涵和本质意义。所谓“时势造英雄”大多都因为历史环境的变动促成了革新家的出现,反观之这些革新家的出现也标志了变动的发生,但在看到“英雄”的同时也需要将“时势”的环境因素进行深刻的理解。

近代中国在新旧文明的交接之间空前震荡,一边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余韵一边是现代势力的强劲开拓,而中国近代舞蹈就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诞生。这一时期历史环境对于新的文明的催生,使得站在历史语境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的诞生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脱离了历史背景来分析舞蹈文化的发展无疑是将其架空而失去了最为重要而核心的本质意义。

一、历史大环境下吴晓邦的“新舞蹈”

“我国的现代舞蹈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和新民主主义同步,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1在中国近现代舞蹈的进程中,吴晓邦“新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正是在强大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动因和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在近代中国的空前动荡下,一切主题都向着民族家国的存亡靠拢。而中国的艺术与历史的轨迹一同贴合着,从古至今都承载着“文以载道”的重大意义,艺术承担特定社会责任而产生功用和意义成为中国艺术的传统。在“新舞蹈”产生的中国近代史这一救亡图存的历史环境之下,自然而然的“新舞蹈”作为一种“精神的战斗武器”承担起了揭露现实、唤醒民族意识的使命。

在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统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掀起了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打开了探求新文化的社会思潮。而新文化运动的首要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封建统治改良,辛亥革命的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等众多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以后,新民主主义思想开始觉醒。“把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2吴晓邦“新舞蹈”在此受到了这一种现代化思想潮流的一影响也基本奠定了后来“新舞蹈”的发展趋向。

而在此之后的“新舞蹈”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压迫和争取民族解放,中国人民面临着激烈的救亡运动斗争。于此,吴晓邦的“新舞蹈”在抵制封建与殖民主义文化的基础上,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艺术创作也投入到为民族的救亡图存而呐喊的行列之中。“新舞蹈之花开放的意义不只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到的战斗作用,而且也是对旧中国那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腐朽文化的挑战。”5

二、“新舞蹈”中新思想与现实的结合

“我的新舞蹈,是我奉献给人民和时代的舞蹈。我将国外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因而才能在舞台上出现从来未有的舞蹈作品”3吴晓邦的“新舞蹈”作为新文化运动时萌芽诞生的产物,与其他所有的“新文化”一样,具有着极强的不同于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与特性。“新舞蹈”在艺术创作的形式上有早期现代舞的特征,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的舞蹈内容强烈的表达出艺术家所要传递的情感。反映出“新舞蹈”艺术对于新思想的接纳,揭露社会黑暗与激发革命斗争精神,成为了一种在特殊时期下精神战斗的武器。

吴晓邦在192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偶然观看的现代舞《群鬼》以象征的表现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极大地震撼了吴晓邦“他决心要用舞蹈去播种人类的真、善、美,鞭挞一切虚假的丑恶。明确了‘为人生而舞蹈’的目标。”1p72在吴晓邦三次赴日本在高田雅夫舞踊研究所进行芭蕾和现代舞的学习,参加江口隆哉举办的暑期现代舞踊讲习会。1935年,吴晓邦在上海兰心剧院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包含的主要是他学生时期的作品有《和平幻象》《吟游诗人》《爱的悲哀》等舞蹈,但观众的反响并不好,原因在于这些舞蹈没有与人民的生活接轨,作品中展现的多还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晓邦开始立志于“舞蹈要反映生活,要有人民性,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跨进了生活的大门。”3回第三次赴日本学习结束后,在1937年于上海卡尔登剧院举办了由上海业余剧团主办的“第二次舞蹈作品发表会”,上演的作品有《奇梦》《懊恼解除》《拜金主义》《和平的憧憬》。初步用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将人民生活现实展现,揭露了当时在帝国主义侵略下水生火热的现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晓邦用聂耳的音乐创作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将中华儿女在家国存亡的民族危急时刻奋起抗争的形象立体化呈现与舞台。这一作品也是标志着吴晓邦舞蹈创作的风格开始成熟,他的《丑表功》《传递情报者》等作品都有了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某种特定形象,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表现现实生活、为了民族呐喊、唤起民众斗志等特点。“第三次舞蹈作品发表会”基于这些创作的基础上也包含了中国现代舞剧的探索如《罂粟花》等,以面对战争来临的三种不同形象,积极参加抗战的革命英雄、寄和平于幻想的可怜虫、叛变祖国的卖国贼,通过形象的对比,阐明了只有团结力量奋起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之后的吴晓邦总结了他的创作经验,整理了新舞蹈的基本教材。期间创造了《饥火》《思凡》《迎春》等舞蹈作品,进一步的将各种社会中的人物和现象深度阐发,刻画出生动的给人带来思考的人物形象,在新舞蹈的艺术创作上达到了高峰,奠定了中国当代舞艺术创作的现实基调与艺术精神坚实基础。

三、反观“新舞蹈”对中国当代舞的现代意义

对于中国当代舞来说,要理解其本质需要深刻理解其诞生的历史语境,再来看具体的发展。今天中国当代舞的样貌离不开也绕不开历史发展的其前身“新舞蹈”的诞生,当时艺术的追求与诉求深刻影响着如今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舞风’的形成自有渊源:首先,它与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抗争史相伴生,奠定了新舞蹈艺术创作关注现实、表现现实、参与现实的时代担纲;再次,它还必须被纳入到中华民族完整、统一历史的当代表述之中,传承与发展正是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6今天看来,中国的当代舞蹈具有着与“新舞蹈”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色彩,依然保留着创作上的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色彩的基本特点。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的通知》中“推动舞蹈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大力倡导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作品”也在政策上倡导反映现实的舞蹈创作,而这种承担着历史使命的艺术传统如何继续下去成为了热点话题。回到这一种现实主义的传统,吴晓邦定义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创作必须紧紧扣住历史的脉搏,合上时代的节拍,在文艺作品中必须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及政治背景,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情感为参照系,反映他们的社会及命运观照。”也就是说舞蹈作品需要紧密联系与现实的基础上,还需要阐述这背后主旨的深刻意义可以使得观众反观社会与命运。

四、结语

对于中国当代舞现在的继续发展,梳理其源来与脉络关乎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舞的本质,对于已经建立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当代舞来说,如何将这一传统以符合现代生活与情感的参照系,不仅在舞蹈形式的审美上需要进一步发展更需要在现实主义精神品格的内涵上进行深度的挖掘,描绘社会现实的同时阐释背后的深层含义。而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作品”则需要中国当代编导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之担当,去进一步在新时代浪潮之中感受、体验进而阐发为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现实舞蹈历史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漫画:现实背后(下)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