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舞蹈的传承

2019-07-14南通市文化馆226001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花鼓海安民间舞蹈

(南通市文化馆 226001)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其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人们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创作出许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的确,中国民间舞蹈品种丰富多彩,艺术表现美妙独特,文化价值深远浑厚。经过人们世代相传,而且还向世人传递着民族的悠久文化。

然而,在自豪之余,我们不能不清楚地看到,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是一个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掀起热潮的背景下,挖掘、传承各地各民族的传统舞蹈艺术,不但是地方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弘扬地方文化精髓,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讨论南通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以南通民间舞蹈为例谈谈对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认识。

一、传统舞蹈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脉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活生命力、巨大凝聚力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止,流传至今。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发展地方传统舞蹈艺术可给下一代以教育,凝聚爱国意识,鼓舞人心。保护传统舞蹈艺术,既保护了自身的艺术优势,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的民族自豪感。保护各民族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维护民族舞蹈艺术的多样性,既丰富了社会生活,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

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历来人文荟萃,形成了江海平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舞蹈普查、挖掘、整理、申报工作持续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其中有海安花鼓、浒澪花鼓、跳马伕、钟馗戏蝠4个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跳财神、荷花盘子舞、泼花篮、如皋莲湘、倒花篮、耥子灯、海安苍龙舞、海安罗汉龙8个项目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海安花鼓为例,继1999年国庆5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首次亮相后,2008年又敲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敲出了南通文化的神韵。这充分证明,传统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脉,非遗名录的公布,必将引起艺术家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如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如东民间舞蹈《跳马伕》是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丰利、掘港、潮桥等地为盛。舞者少则三五百人,多则数千人,每逢祭祀日,个个头戴黄色纸帽,身着马伕服装、脚蹬草鞋,腰系铜铃,手执铁扦,腮插银针,在祭祀的庄严神秘气氛中,跳着刚健简朴的舞步,发出震耳的吼声,跳跃于“都天王爷”的銮驾前后为其开道,显示出彪悍、粗犷的气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并寄托着百姓消灾降福的愿望。(1)2010年6月13日,《跳马伕》进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并作为首场节目出演。

事实证明,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是最有活力的地方文化之一,是南通的一个文化品牌,它的挖掘整理为进一步丰富南通乃至江苏省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作出了贡献。对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传统舞蹈艺术是地方文化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民间舞蹈文化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地方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海安花鼓为例。海安历史悠久,海安花鼓在海安流传的三、四百年间,受到了这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表现的是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葱翠的鱼米之乡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庄的黄海渔村的渔妇的生活,展现的是她们既热情奔放、又柔美温情的个性,特别是表现村姑、渔妇的 “颔首、摇肩、展臂、舒腕”,“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语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悠然自得的劳作生活。在全国民族民间广场歌舞大赛的角逐中,获得过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文化部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群星奖”评比中,获得过“群星奖”金奖。从民俗学与艺术的角度考量,《海安花鼓》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传承价值,是南通地区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代表。

近年来,有许多南通民间舞蹈经过一些专家的挖掘、整理、加工,已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如《木虾舞》《锄箫女》《踩文蛤》《鱼骨潮》等一批新的优秀舞蹈应运而生,为南通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但还有一些舞蹈还存在着老版本、老现象等情况,还需要更多的舞蹈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传承、创新,那样南通文化才变得更加具有活力。

三、传承传统舞蹈艺术的途径

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来达到最佳的效果,是值得的探索的,也是甚为迫切的。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传承传统舞蹈艺术大概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虽然不长,但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下,我们的保护工作已日益成熟。根据实际情况,传统舞蹈艺术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主要是要做到几点:一是普查工作尽可能全面。在进行普查工作的时候,就要组织足够多的人力物力,把普查工作的网尽量撒得多、撒得广,通过横向纵向的搜集整理,争取挽救更多的包括传统舞蹈艺术在内的非遗项目;二是普查工作尽可能专业。在舞蹈项目普查上,必须要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审视,有些本来是属于习俗或文化空间类的,有普查人员却把它归类于民间舞蹈,混淆类别,给申报和保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三是普查载体尽可能丰富。通过利用照相、摄影、录音等先进设备,做好记录,最大限度地还原项目的本来面貌,以利于今后的传承和研究。

(二)与发展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打响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朝阳产业,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繁荣。南通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看,南通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开发,真正传统舞蹈艺术没有纳入旅游业发展范畴。要在景区不定期开设民俗风情舞蹈的表演,因此,挖掘南通民间舞蹈艺术,通过旅游的大舞台,让他们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进行表演,不但是丰富旅游要素的重要举措,同时还会对地方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承推介作用。

近年来,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获得成功,还有后来的《印象西湖》都是因为其表演艺术搭上了旅游业发展的快车,不仅使独具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被更多的观众所了解也打响了地方的文化品牌,这对我们是极具借鉴作用的。

(三)坚持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这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路。传统舞蹈艺术是地方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的是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而经过挖掘整理出来的民间舞蹈,如果要重新发挥它的价值,通过舞台载体加以传承和弘扬,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不改变其艺术精髓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创新,把它的传承与现代舞蹈艺术结合起来,达到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效果,让人们更自觉地认同、热爱民间传统艺术,也更为自觉地进行传播,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

事实证明,传统舞蹈艺术与现代舞蹈艺术充分结合,就能创作出一部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挽救了一个非遗项目,容易成为现代艺术精品,这样的舞蹈语言一旦引起共鸣,艺术中的张力就具有了真正的社会意义,这也就找到了传承弘扬传统舞蹈艺术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花鼓海安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海安罗汉龙:艺术与传承,奏响文化惠民“交响乐”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