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音乐学探讨

2019-07-14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215123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调小调交响曲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副教授 215123)

在贝多芬创作中,交响曲是最为重要的音乐体裁,贝多芬在音乐领域的革新精神在交响曲中有着最为完整的体现。贝多芬所创作的交响曲,在时代变迁的影响下,可直接看出时代赋予交响曲的思想以及其追求的崇高目标。迄今为止,贝多芬的交响曲仍旧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以《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为例,该交响曲的大胆构思以及宽广的手法幅度让人为之一振,但同时该作的结构也极为缜密,使许多交响曲作品在对比之下相形见绌。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长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古老的乐器,承担着交响曲这个“体系”低音声部的重要职责,尤其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长号的作用愈发引人注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停留在乐曲的整体研究上,而对于长号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的作用研究却有所欠缺,笔者试图大胆打破这一现状,在下文中通过分析探究来略微填补这一空白。

一、贝多芬交响曲的特征

革命、英雄、自然在贝多芬交响曲中有着最接近完美的体现,伴随贝多芬身处的时代,我们可直接从其交响曲中追寻到他的思想。其个人生活经历,促使其思维逐步发展,在九部交响曲中“斗争、英雄”的色彩极其浓重,犹如一部冗长的、丰富的英雄讴歌,但事实上,这也体现出了其本人的生活。在古典交响曲创作方面,贝多芬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可谓是交响曲创作的革新者,对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它的交响曲作品中存在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长号,在其中的作用或为“核心”,或为“点睛之笔”。通常来说,长号的演奏效果比较特殊,在一般情况下,往往给人一种非常滑稽的观感,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号这种古老的乐器也逐步被其他乐器所替代。而在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却充分展现了自身特殊的音色,在不同的乐曲中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效果。贝多芬以自身独到的眼光,将长号用作于交响曲曲中,可谓是长号发展历程中的“光辉时刻”。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的应用对后世的音乐创作影响也极为深刻,无论是在乐队编制调整方面还是和声效果调整方面,长号均为整个乐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类似于“门德尔松”的音乐,音乐以纵向音色来体现出整体的组织性,而贝多芬对长号的应用,就将碎片化的音乐穿插、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且细腻的音乐整体。

二、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应用

九部不同的交响曲,是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留下的绚烂一笔,而在这九部交响曲中,第五、第六、第九三部交响曲都使用了长号这一古老的乐器。如,《c小调第五交响曲》体现了英雄人物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与命运斗争到底的精神,长号在第四乐章中极为出彩,让整个乐曲的氛围得到了升华;如,《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贝多芬大胆创新古典交响曲的创作,将描绘手法和长号的应用相互结合,长号在第四乐章中彰显特色;如,《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长号这一乐器同样被应用在第四乐章中。下文就围绕《c小调第五交响曲》、《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对长号声部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一)《c小调第五交响曲》分析

《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继《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后又一部以“英雄精神”为主题的作品,该作的交响逻辑堪称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充分彰显了狂欢、胜利的氛围,充斥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仿佛战争胜利归来后,城中唱响的凯歌。第四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乐章从第三乐章的弦乐、定音鼓缓缓过渡而来,乐曲的音域逐步扩大,力度也愈来愈强,曲调从暗淡逐步过渡到明朗,类似于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一直在发展。第四乐章伊始,采用C大调主和弦,体现胜利的场景,然后演奏出类似于号角一般的旋律,高亢、明朗的音调代表了力量的流动,和乐曲中的副部主题形成了明确的对比。

长号在整个主题中的作用,从乐理上来分析,主要增强了音响以及和声,在经过前三个乐章后,沉积的力量在第四乐章全面展现出来,在两个f力度下引出C大调,乐曲显得光辉且耀眼,而后逐步转向Ⅳ、Ⅴ和弦,实现对整个乐曲的协调以及支持。前三个小节,长号的演奏按照经典的Ⅰ-Ⅴ-Ⅰ和声逐步推进,然后按照Ⅰ-Ⅳ-Ⅴ7-Ⅰ的方式,延续至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是长号声部演奏的基础,演奏时而跳跃、时而富有弹性、时而短暂急促,三种相近的风格相互交织,整个乐曲的氛围显得活泼且热烈。长号演奏者在开始演奏前必须要做足准备,尤其是长号演奏一开始富有技巧性的高音,需要演奏者有充分的腹部力量以及肺活量,同时配合自己的技巧开始演奏,这样才能够让第四乐章辉煌且光明的氛围展现出来。

长号连接部的演奏对整个乐曲的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支撑,起到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弦乐的辅助下,木管、圆号配合演奏柔和且明朗的旋律,旋律类似于“进行曲”,富有“歌唱性”色彩,这也让整个乐曲凸显出更强的“气势”。长号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从第28小节切入,主要实现对和声的协调以及主旋律的支持,和声在这个过程中以Ⅴ-Ⅰ-Ⅳ-Ⅴ逐步推进,同时有着一定的转移副部调性的现象,这也为副部做好了铺垫。次中音长号、中音长号叠置。值得注意的是,在《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41小节,长号演奏需要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八度音程”,形成一个宽广的音域,进一步烘托乐曲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而为提高演奏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三个账号的配合性,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乐曲的演奏显得更加有气势、张力。在结束部,长号于69小节切入,以Ⅳ-Ⅴ-Ⅰ和声发展,在72、76小节和铜管、木管协同演奏,在演奏、音响层面上,对新旋律进行衬托、加强。在80小节又重新对和声进行衬托,这段旋律的演奏要点在于和木管、铜管的协同演奏,需要严格控制演奏力度,切忌演奏强度盖过木管、弦乐。

自A大调开始,整个乐曲其实在低音声部上就有所偏移,这个阶段有低音巴松、提琴,同时在短笛的衬托下,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增强。弦乐、木管的交替演奏让“命运”这个主题也越发鲜明,而后在101小节,曲调发生大幅度变化,整个乐曲的旋律变得不稳定,呈现“游离”的状态。而在108小节,木管乐器开始持续演奏,弦乐则通过典型的“三短一长”旋律起到衬托作用。回到C大调,长号在122小节起到铺垫作用,提琴反复重复此前的旋律,乐曲仿佛在展现黎明前的黑暗,尾声逐步增强,从柔和的氛围开始转换。直至319小节,圆号、巴松起着引领作用,紧接着曲子的节奏急剧转变,小号、圆号光辉响亮的奏响“凯歌”,如一道刺眼的亮光一般划过此前昏暗的天空。

(二)《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分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有着独特的色彩,整个交响曲依从于悠闲、宽广的形式,这种着重描绘“意境”的方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中,长号声部出现在第四、第五乐章中,而第四乐章中的长号声部相对来说更有代表性。

在《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中,第四乐章被称作为“雷电、暴风雨”,以“气象”为主题本就有着浓厚的自然气息。《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和《c小调第五交响曲》相近,第四乐章都是紧紧衔接着第三乐章,乐曲“从弱到强”完成过渡,而在“主题”的烘托下,也表达着远方沉闷的雷声,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袭。紧接着,提琴开始演奏逐步推进的旋律,曲调转向下属bD大调,木管乐器在第9小节切入,利用“减七和弦”,烘托出紧张且局促的氛围,让人偶感不安、慌乱。从第9小节开始,乐曲逐步增强,一直到21小节,定音鼓、圆号、小号切入,通过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协调,描绘了低沉的雷电景象。在29小节,在定音鼓的渲染下,管弦乐器更加急促、紧张,直到35小节,弦乐开始奏出主旋律,意味着暴风雨倾盆而下。从第35小节到56小节,乐曲减弱,只有提琴在连续不断演奏变音,然后木管乐器的低声部演奏,进一步增强了暴风雨独有的紧迫感。乐曲不断发展,但音乐主题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弦乐演奏着跌宕起伏的语调,木管持续奏出“减七和弦”,小号、圆号在其中的插入,则如同暴风雨时的雷电一般,突发性雷声让人更加“警惕”。96小节大提琴开始演奏,独有的“半音阶旋律”贯穿着第四乐章,类似一个探索者一般,不断前进直到道路的末端,乐队演奏也如同一幅恢弘的自然景象,徐徐展开,生动且摄人心魄。

在这一场“自然乐章”中,长号共演奏了13个小节的和声,长号独特的金属音色,在这13个小节中有着重要作用。从106小节开始,长号开始切入,以强力度的“八度音程”,和其他管弦乐器开始协同演奏,尤其是“减七和弦”如同暴风雨天气一个突然炸响的闷雷一般。至112小节,长号演奏处于独立于协同演奏之外的一个元素,但这个阶段也是暴风雨最为激烈的时间段,长号富有穿透力的特色音色,进一步增强了恐怖、急促的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114、116、118、119小节,长号始终作为一种不稳定因素出现,时而类似闷雷一般,时而突然转向弱势音调,尤其是119小节,调性直接转移至F大调,体现出一种空灵且紧张的状态,这也让整个乐曲的音乐效果显得更加饱和、真实,富有内生性张力。在《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中,长号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所以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体力要求极高。

(三)《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被人们广泛认为是贝多芬的巅峰之作,在此前八部交响曲创作完成之后,贝多芬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所以《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有着此前八部交响曲所不具备的新元素。长号在《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中第四乐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593小节开始,类似庄严肃穆的宗教吟唱一般,把人们引领到了一个宽阔、空灵的音乐世界,也让人们从内心生出极为敬畏的情绪。

低音长号、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协同演奏,渲染出圣洁、浓厚的氛围,然后“合唱”开始,长号在旋律中起到引领性作用,让人不自觉的心生向往。这一段旋律长号演奏的速度舒缓且跨越程度比较大,体现出了大六度、大九度的特色音程,这种跳跃式音程凸显了《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的特色。在603小节,长号乐器的切入,为整个旋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后几个小节的乐曲按照Ⅰ-Ⅴ-Ⅳ-Ⅰ循序进行,但是在608小节,旋律的色彩却出现了一个小的波动,这个波动在611小节向前不断发展,和提琴协调引导出“合唱”,整个乐曲的内生性张力得到充分体现,也体现出了庄严的宗教色彩。而后在619小节,中音长号的切入,并在626小节不断转换,音响效果、和声功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整个乐曲中,长号类似一个“外来客”,它的突然切入,让和声效果、音响效果得以增强,尤其是在638、642小节中,长号仿佛将乐句引导至“顶点”,其他乐器演奏的“下属和弦”,进一步增强了合唱特有的强烈氛围,人们所憧憬的精神世界,以交响曲为介质,全面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贝多芬是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音乐让人类思想迸发出的新的光彩,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伟大的革命思想,富有鲜明的个性,可谓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通过上文的分析,可清晰的看出贝多芬对长号这一乐器的灵活应用,以及贝多芬敢于破除陈旧条例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的去学习。

猜你喜欢

大调小调交响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小调[六首]
人生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