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
——乡土中国重构的希望之歌

2019-07-14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译林秦腔清风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25)

八十年代初期,贾平凹以商州系列小说崛起于当代文坛。作为一个城里的乡下人、知识分子中的农民,贾平凹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风云和人物命运的浮沉,创作了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成为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评论家陈晓明称贾平凹为“这个纯文学‘最后的大师’,也是乡土文学最后的大师”。1《秦腔》通过“密实的流年式写法”真正达到了对农村、农民的全景式表现。在小说中,作家不仅仅满足于把乡土视为诗意的栖居之地,也不仅仅满足于表达对诗意乡村逐渐远去的怀念与追忆,而是从秦腔所隐喻的文化传递、乡土社会发展所带来道德观念的困境等方面,表达了作家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挚爱以及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从总体上看,《秦腔》不只是一曲乡土中国的挽歌,更是一曲对乡土中国重构的希望之歌。

一、文化传递——秦腔何去何从

《秦腔》一书以戏曲秦腔作为小说的主题。作为一种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秦腔主要表现下层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陕甘地方的乡村中流传甚广。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以秦腔及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对此,秦腔的“何去何从”成为贾平凹小说重点关注的问题。

首先,小说通过疾病隐喻的方式,揭示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残酷现实。在老一辈秦腔传人夏天智身上,秦腔的影响无处不在。对夏天智而言,秦腔是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爱好,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所在,不容他人评头论足。从与庆金的一次交流中可以看出其痴迷,“夏天智说‘你不懂就少指责!给你听个《若耶溪》,只怕戏词儿太文。’就放了西施唱的一段……‘人是一头的癞疮,但扮了旦了,走是走样,唱是唱样,一笑一颦比女人还女人嘞。’”2当夏天智扯开嗓子唱秦腔时,喷涌而出的不仅是铿锵有力的秦腔韵律,更有着传统文化的独特的精气神。在第二代传人白雪那里,秦腔的影响更加深入:“州河岸县剧团,近十年间一名旦。白雪著美名,年纪未弱冠。”3白雪因秦腔年少成名,成为剧团里近十年间的名旦。为了唱秦腔,她拒绝调动去省里,甚至生产时,听秦腔以缓解疼痛,秦腔是她生命里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在家族第三代人传人牡丹那里,秦腔的传承面临危机。作为夏风与白雪的孩子,夏天智的嫡孙女,牡丹生来就没有肛门,这意味着人获取食物与排泄废物之间的平衡出现了问题。它传递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个体身体的残缺,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文化传承的通道出了问题,由于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意义,很多批评家都把牡丹的肛门闭塞视为传统文化没落的象征,那么是否牡丹的残疾就是隐喻着传统文化的日益没落呢?“所以这个女孩必然与秦腔的象征有关……但如果将其肛门闭锁比附秦腔之无出路,就未免失之太简单……肛门闭锁的意象,反过来也可理解为下漏被堵,衰运有底,一阳可生,复兴可望。这才是临界点上的秦腔在今天的出路之象征。”4由此可见,牡丹这一形象不只是蕴含了作家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状况的担忧,也包含了作家对探寻出路的殷切希望。

其次,小说以写实的方式,揭示了秦腔文化所面临的困境,通过环境隐喻的方式,揭示了传统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乡村人文环境恶化。在小说的后部分里,清风街经受了极大的自然灾害:“雨先是黑雨,下得大中午像是日头落山,黑蒙蒙的。再是白雨,整整一夜,窗子都是白的。”5但是作家是不忍将整个清风街写坍塌的,“白雪:‘娘,谁家的院墙又塌了!四婶:‘塌吧,塌吧,再下一天,咱这院墙也得塌了!”……雨又下了一天,夏家老宅院的院墙没有塌,只掉脱了席大面墙皮,但东街塌倒了十二道院墙……”6自然灾害毁坏了清风街的大部分建筑和农作物,但清风街还有一部分建筑在风雨中得以幸存。东街、中街、西街坍塌了大量的院墙,农贸市场的地基也下沉了,但夏家老宅院的院墙则安稳无危。作家让清风街最有名望的夏家老宅院在风雨中幸存,表明作家内心并不想把《秦腔》完全唱成一曲挽歌,因为作家内心深处并没有丧失棣花街未来的信心:“以后呢,是天渐渐又热了,蝉在成蛹了,猫在怀春了,青蛙在产卵了”7希望在来的路上了。

在以清风街为代表的环境里,文化传递进入了瓶颈期,比如县秦腔剧团的解体,“到了天明,剧团里有两个演员收拾了铺盖离团回县了,他们是早已联系了南方的一个演出班。”8不仅如此,新兴的流行歌曲给秦腔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陈星的演唱,使剧团的演员兴奋不已,那一个下午和晚上,他们几乎都唱起了流行歌曲。”9文化传承的危机已然出现,与此同时,作为村民据以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不堪的改变,作家以此呼嚎,精神的败退终会使人无立足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当流行在乡村的秦腔在城市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走向没落时,并没有出现能够取代秦腔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社会变迁——道德变化

和众多的乡土作家一样,贾平凹有着由乡村进入城市的经历。虽然常年生活在城市,但这种疏离使他再度进入乡村时对正在发生的改变特别敏感。当熟悉的故乡变得越来越陌生,当曾经生活在棣花街上的亲人、熟人正慢慢消失时,作家不无悲哀地认识到,众多像棣花街那样的传统乡村在城市化浪潮中有朝一日必然会彻底消失。而棣花街就像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对于传统的乡土文化的极剧衰亡,贾平凹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对待之,《秦腔》绝不是一篇意味简单的哀悼文,正如他对农民进城打工、农村迅速荒芜的现象也不是简单的绝望一样。”10发生在清风街上的变化是一场与经济大发展关系密切的社会变迁,在那个经济大思潮席卷全国的年代,以新生干部君亭为代表的农村干部们,他们风风火火地开启农贸市场、搞鱼塘承包制等经济运动,清风街也一度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典礼仪式由君亭主持,十分的体面与热闹,这就不用说了,而成百上千个货台全有人摆了货,惹得312国道上来往的车辆都停了下来,乘客买了这样又买那样,大包小包的,像是来了一群蝗虫和土匪。”可见,新的农贸市场给大家伙的日子带来了新的血液。

但《秦腔》关注的不仅是城市场经济给乡村带来的外在的变化,同时也着眼于农民自身的道德变化。

这种道德问题首先体现在利益当头时村民态度的变化上。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村民的生活却失去了往日的祥和。“市场建成后,为了争摊位和缴摊位费,发生过许多争执和吵闹,甚至王婶和狗剩家的寡妇还厮打在一起抓破了脸。”11村民为了追求利益而丧失了原先的那份和睦与美好。三踅拥有砖厂和鱼塘的管理权,在君亭提出收回砖厂或让三踅承包砖厂时,三踅却不愿意了,后君亭为求发展生出以七里沟换鱼塘的想法,丁霸槽又来提出办酒楼,而后通过投票决定由金莲承包鱼塘,最后鱼塘却遭众人哄抢,“众人说‘狗日的偷得是时候!’转身又要回去,走了几步了,说‘谁经管只好过谁,有贼能偷,咱也捡一条。’返过身来,从塘边捡了一条两条提着。一个人这么捡几条,十个八个也就各捡了几条。”12清风街先后发生的争端很难简单归咎于村民的劣性,更是的则是乡土经济与社会变迁之间矛盾的暴露,无论是三踅的砖厂、金莲的鱼塘、又或是丁霸槽的酒楼,他们与清风街的不和谐就是作家所表达的担忧之处。

其次,道德问题不仅体现在利益之争中,经济社会变迁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这一点新旧两代人道德选择的对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志荣指出“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强烈的感情。一切都在变,那种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和对土地的感情,似乎也面临崩溃,且将永远流失,一去不回”。13在旧有的乡村秩序里,人们固守着古朴的道德观念,在以夏天义为代表的老一代干部,在六七十年代里响应国家政策参与修建饮水工程、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事项。在“四清” 运动中,十分之八的大队干部受整,夏天义却没有受到牵扯,可见其做派之正、为官之淸。年终风波事件里,夏天义也完全的发挥了他的余力,作家在此处又借赵宏声与引生的话刻画了夏天义的形象,“赵宏声说:‘你说说,是清风街成就了夏天义,还是夏天义成就了清风街?’”14引生觉得赵宏声的话太文,听不太明白,但引生心中自想“我是没文化,但清风街上我就只认夏天义,谁要对夏天义不好,谁就是我的敌人。”15在作家笔下,夏天义就是清风街“义”的化身,他是乡土社会道德观念的立碑人。

但在夏天义后一代年轻人的身上,就开始出现了相左的迹象。夏天义的几个孩子几乎没有继承夏天义身上的优点,除庆金之外,其余子女皆是不孝之人,在夏天义去世后,众人因数碑开销而争吵不已。庆玉本是人民教师,却无顾知识分子的颜面,背弃妻子与武林妻子黑娥私通;三踅为了利益投机倒把,勾引白娥在砖厂偷情;与《边城》中纯净的女主人公同名的翠翠,在进入城市后以肉体交易作为谋生手段;金莲的侄女做起色情人员输入的中介;丁霸槽管理的清风街酒楼万宝楼上的妓女行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传统道德生长的环境发生了大规模的改变,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夏风们”“翠翠们”抛弃了祖辈们所建立的道德观念,开始重塑对世界的观点与看法。

在这里便体现了作家的又一份担忧,年青一代的精神依托落在何方?

然而作家在这声声叹息之后,依旧还是存留了希望。他期待新的一代能进行反思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乡土世界秩序。从老一代人看,夏天义颇具有象征意义地死在了清风街的命脉之处——七里沟,和夏天智的坟一同被山体滑坡埋没了,永远的和清风街的每一寸土地联系在一起。年轻一代的夏风在夏天智病愈时一家团聚,期间欢笑不断,夏天智主动给夏风递纸烟。而白雪也加入了乐班,开始以另一种形式探索秦腔的出路。作家安排两代人之间的和睦言笑,体现了其情感上对于道德重塑的憧憬。

贾平凹自诩为农民,故乡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更是他的精神家园所在,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从80年代初开始,与时代精神若断若续的连接,对民间文化暧昧的寻求,一直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两翼。”16作家从未离开乡土文化探寻的道路,因此当作家发现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日益走向没落的时候,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贾平凹通过描写清风街人道德感的下降来给读者敲响警钟,乡村是所有中国人的根之所在,乡土是城市发展的坚实依靠。

三、结语

《秦腔》通过对清风街乡村生活的描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乡土社会的窗口,通过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情况、与经济社会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困境等多个方面的剖析,表达了作家内心对于乡土社会发展的担忧以及对于建立新的乡土社会的希望。作为贾平凹为故乡立的一块碑,《秦腔》并不仅仅是作家告别故乡之前的挽歌,更是作为土地之子的知识分子对故乡沉沦的担忧与对故土重构的希望。

注释:

1.陈晓明.《众妙之门 ——现实主义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90页.

2.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77页.

3.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页.

4.陈思和.《再论〈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扬子江评论》,2006年第1期.

5.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67页.

6.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67页.

7.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67页.

8.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68页.

9.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221页.

10.陈思和.《再论〈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扬子江评论》,2006年第1期.

11.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179页.

12.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

13.刘志荣.《缓慢的流水与惶恐的挽歌——关于贾平凹的秦腔》,《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14.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15.贾平凹.《秦腔》,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16.郜元宝、张冉冉.《贾平凹研究资料》(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猜你喜欢

译林秦腔清风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