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断想
2019-07-13李志远
李志远
几十年来,读杂文、写杂文,对杂文多少有了点认识。但不敢长篇大论,只能零星地说点感想。虽然其中有些是常识,但经我吸纳再吐出,也便带了个人色彩,如有不妥,恭请方家匡正。
一
何谓杂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主要的,不外乎两种说法:一是广义说,内容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包;形式杂,议论、寓言、对话、感悟,灵活多样。或批评,或赞颂,顺其自然。这样的文章,均可称为杂文。二是狭义说,杂文是批评性文体,对假、恶、丑及“不正”们,予以抨击、鞭挞;形式上,单刀直入,或幽默、讽刺。其实,两说都有道理。但无论怎样,只要不影响杂文写作,大可不必为概念而纠缠,而拘泥。
二
杂文思想性第一,或曰“见解第一”。这是杂文现实针对性、激浊扬清、润心启智的首要因素。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等名句,至今脍炙人口。当代杂文家张心阳的“杂文也是正能量”,同样使人耳目一新。倘若没有思想性,便成了无病呻吟,失去杂文意义。
三
杂文特点是批判性。这是相较于小说、散文等文体而言。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或用投枪、匕首,或发挥“银针”“啄木鸟”的作用。杂文家张安生说:杂文不能像“不痛不痒的温吞水”,不能“写古不写今,写远不写近,写外不写内”。换言之,要旗帜鲜明,说真话,有力度,敢于承当。
四
杂文应有知识性。使人开眼界,长见识,有获得感。这也是杂文厚度的重要体现。鲁迅杂文知识丰富,有目共睹。钱锺书《管锥编》中的杂文随笔,展现文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诸多知识。杂文家陈鲁民的杂文,几乎篇篇都有新故事、新知识。而缺了知识性,干巴巴几条筋,“食之无物”的杂文,未免令人摇头。
五
杂文应有趣味性。我赞赏杂文家游宇明的观点:杂文应该来点“娱乐精神”,使人感到“好读、有趣”。《北京记趣:多余的一句话》一文,原载《北京杂文》,后在网上广为流传,深受好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好玩儿、好看、趣味浓浓,让人在愉悦中,获得思想启迪。
六
杂文不失文学特质。有点故事,有点情节,有点人物,用形象说话,以点睛之笔亮观点。语言凝练、形象化,口语、文语巧妙结合,“雅俗共赏”。雜文来自生活,不忘生活,社会忙,人匆匆,无暇读长文,短小精悍好。手机微信有些段子,如讽刺有些旅游者“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然后拍照,问都看了啥,啥也不知道”,言简意赅,值得借鉴。
七
杂文引经据典应适度。太少,有枯燥之感;太多,有吊书袋之嫌;适中、灵活,则会添加文采。杂文家李庚辰的杂文用典,并非大段生搬,而是举其要义,点到为止,轻松自如而灵动,使文章浑然一体无斧痕,又给读者以回想余地。堪称典范。
八
杂文不可泄私愤。即使作者或其亲人,曾受到社会运动的不公对待,也应像北京市杂文学会原会长胡昭衡等前辈那样,超脱、大度、向前看,跳出个人恩怨,而从国家民族和人类角度看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否则,难免露出“小”来,影响杂文的社会效应。